劉 青,林玉芬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壽命的延長,冠心病患者近年來呈增長趨勢,在住院的心臟病患者中冠心病所占比例不斷增加。以我國上海兩所大型綜合性醫院的資料為例,20世紀50年代為6.87%,60年代為15.71%,70年代為26.03%,80年代為26.8%,90年代為39.18%[1],而冠心病患者在出現軀體疾病的同時,常常產生情感障礙,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等[2],故在臨床治療上,不但要重視冠心病的治療,而且要重視抑郁、焦慮的治療,只有二者同治,才能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質量。2010年—2011年使用心可舒片治療冠心病合并抑郁、焦慮患者120例,取得明顯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治療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慮的患者120例,男30例,女90例,年齡40歲~65歲,平均55歲;發病時間0.5年~4.0年,平均2.5年。心悸癥狀100例,乏力84例,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78例,出汗52例。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60例。治療組心悸癥狀50例,乏力50例,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40例,出汗26例。對照組心悸癥狀50例,乏力34例,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38例,出汗26例。兩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癥狀等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臨床表現為心悸、乏力、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出汗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焦慮患者,其癥狀發生與精神因素(緊張、受驚、情緒激動等)有關。經冠狀動脈造影(CAG)確診為冠心病,狹窄率小于70%。經心肌酶學、肌鈣蛋白、紅細胞沉降率、促甲狀腺釋放激素(sTSH)、24h動態心電圖(Holter)、心臟彩超檢查基本正常。
1.3 排除標準 有病毒性心肌炎、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瓣膜病等其他器質性心臟病存在。24h動態心電圖提示有頻發室性或室上性心動過速及其他心律失常者。
1.4 方法 對照組按冠心病的正規ABCDE方案治療[3]。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加服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兩組均進行綜合心臟康復計劃(CR)及有關解釋,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緩解緊張情緒,消除發病的心理因素,而且治療期間不服用其他影響心臟藥物。
1.5 療效評定標準 以心悸、乏力、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出汗的緩解作為指標進行統計。治療2個月上述癥狀完全消失為顯效;有關自覺癥狀較同時間內發作頻次減少或發作持續時間有所縮短的為有效;癥狀與同期無明顯改善的為無效。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應用SPSS13.0軟件分析。
2.1 兩組心悸療效 治療組心悸50例,顯效42例(84%),有效8例(16%);對照組心悸50例,顯效20例(40%),有效28例(56%),無效2例(4%)。兩組顯效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乏力療效比較 治療組乏力50例,顯效12例,有效38例(76%)。對照組乏力34例,顯效10例,有效20例(58.8%),無效4例。兩組有效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療效 治療組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40例,顯效34例(85%),有效4例(10%),無效2例(5%)。對照組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38例,顯效18例(47%),有效20例(53%)。兩組顯效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出汗療效 治療組出汗26例,顯效10例(38.4%),有效16例。對照組出汗26例,顯效10例(38.4%),有效14例,無效2例。兩組顯效率、有效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冠心病合并明顯的抑郁、焦慮情緒占較高的比例,大多發生在中老年,以(40~65)歲者為最多,多見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抑郁、焦慮狀態的持續存在將影響患者的軀體疾病治療效果,損害其生活質量。抑郁焦慮癥與冠心病臨床表現極相似,但臨床往往識別不足,只注重冠心病的治療,忽視抑郁焦慮癥的治療,患者往往久治不愈,使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降低。對于這些患者應進行心理障礙篩查,及時識別及處理,對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臨床事件的發生意義重大。隨著新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確立,生活質量這一新的健康指標日益被重視,情緒和心理問題成為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抑郁,是一種以持久的心境、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征的神經癥。Frasure等[3]認為抑郁是冠心病治療過程中的一種危險因子,臨床僅治療冠心病不治療抑郁、焦慮是不可取的,如何較好的治療抑郁狀態顯得尤其重要。以運動為主的綜合心臟康復計劃(CR)作為一種有前途的干涉手段越來越為大家所重視,CR可以影響眾多與冠心病及抑郁相關的危險因素[4]。冠心病合并明顯的抑郁、焦慮情緒患者再配合心可舒片藥物治療,對于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的提高具有意義。
心可舒片主要由丹參、三七、葛根、木香、山楂等組成,其中丹參為君藥,葛根、三七為臣,木香為佐,山楂為使,共奏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用于氣滯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中憋悶、心絞痛、高血壓、頭暈、頭痛、頸項疼痛以及高血脂、胸悶、心律失常等。現代醫學表明心可舒片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擴張冠狀動脈灌注和心肌供血,減輕心肌缺血損傷和減少缺血的范圍,尚有抗β受體效應隨著劑量增加可呈現房室傳導延緩及傳導阻滯作用,心可舒片對竇性心動過速具有一定的降低心率作用,可以用于治療非器質性心臟病竇性心動過速,安全、無副反應 。
盡管本研究比較的指標是主觀性很強的自覺癥狀緩解情況(對于此病僅能如此),在評估其療效時可能還會加入觀察者的某些主觀性,但是其分析結果與臨床預后相符合,其療效差異具有肯定的可比性和科學性。本研究結果表明,心可舒片在治療冠心病合并明顯的抑郁、焦慮情緒患者普遍存在的心悸、乏力、對日常活動缺乏興趣和愉悅感方面優于對照組,但在緩解出汗癥狀上無明顯優勢,也可能與賽樂特片本身能引起出汗等不良反應有關。
冠心病與抑郁焦慮互為影響、貫穿與疾病的始終,為避免臨床上的識別不足、誤診對患者造成的精神傷害和經濟損失,建議對確診的冠心病患者,都應認真進行心理障礙篩查,若有抑郁焦慮癥狀,應在正規治療冠心病的基礎上,及時給予CR及心可舒片干預治療,全方位解除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質量。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4;297.
[2]胡大一,張帆,楊進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情感障礙及其治療[J].中國醫學論壇報,2005,31(18):959.
[3]Frasure SN,Lesperance F.Depression-A cardiac risk factor in search of atreatment[J].J AMA,2003,289:3171-3173.
[4]Piotrowicz R,Wolszakiewicz.Cardiol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J].Cardiol,2008,15(5):48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