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躍
提高職業素養 提升職業競爭力
□沈飛躍
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特點及酒店行業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學生的職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針對學生在職業發展中的瓶頸,探討人才培養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讓酒店專業的學生在成為一個合格大學生的同時,更成為一個在職場中具有較高職業競爭力的專業技術人才。
職業素養;職業困惑;職業競爭力
作為服務行業的酒店企業有著行業的特殊性,充滿著挑戰和機遇。它不僅要求從業人員不僅有較高的專業素質,更要求個人有較高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是一種內涵,是人類在社會活動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可以說,職業素養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因素。在嚴峻的就業形勢和壓力面前,高職大學生要想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學職業規劃,更為重要的是要有過硬的職業素養,使自己在職業發展的競爭環境中獲取主動。
(一)我國旅游酒店業發展迅速,高級酒店管理人才成為緊缺人才。旅游與酒店業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中國酒店業發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據行業初步預測,到2015年,全國將新增各類住宿設施約20萬家,五星級飯店將超過500家,未來的3-5年,中國經濟型酒店業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季節,市場規模在1500億元左右,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隨著旅游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地位的不斷提高及酒店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在國際人才市場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應求,高級酒店管理人才為全球性緊缺人才。隨著2010上海世博會和越來越多的國際大型活動在中國舉行,給酒店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推動力,中國對旅游、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級酒店管理人才躍居高薪階層。目前,整個酒店行業中對人才的爭奪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職業技術人才缺乏,從業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因而高級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搶手。
但在社會對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需求日趨增長的形勢下,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人才與旅游企業卻出現了供需錯位的情況。由于酒店行業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職院校已經不能按照既有模式來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因此,針對造成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供需錯位現象以及就業后發展競爭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職酒店專業學生職業競爭力與職業素養關系的研究成為高職院校酒店專業和專業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二)高職院校酒店專業教育是酒店專業人才培養和輸送的重要渠道。就我國現行的酒店人才培養模式而言,除在崗人員的繼續教育外,院校的酒店專業仍然是行業人才培養和輸送的主要渠道。
傳統的大學生培養目標內容主要集中在專業的理論體系上,但相對應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對理論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業需求的是動手能力較強,服務意識好的服務和管理人員。當本科的專業學生進入服務一線時,他們當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態:“當管理人員缺乏經驗,當服務員覺得沒面子,讀了大學跟沒讀大學的一樣端盤子”的心態會直接影響他們在企業的職業生涯發展。而中專酒店專業的學生由于年齡相對偏小,在適應能力方面普遍會明顯低于高職專業的學生。記得近幾年我送學生去酒店頂崗實習并對酒店人才需求調研的時候,酒店一線服務部門的管理人員就重點提到這個問題:有些中專畢業的女孩子,如在前臺服務的看到外賓來了的時候就有直往老員工身后躲、不敢開口等情況出現。
以高職院校為代表的職業教育主要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側重培養適應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本著“理論夠用,技能必需,動手操作”的原則,要求學生在具備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礎能力和基本技能,他們心態較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較強,而深受酒店企業的歡迎,因而高職院校酒店專業教育成為了酒店專業人才培養和輸送的重要渠道。
(一)自我角色認知與評價的失衡,是高職大學生在職場現實與職業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生涯的發展與規劃成為每個大學生進入職場的重要課題,據第三方教育質量評估機構麥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在6月發布2011年就業藍皮書指出,六成2010屆大學畢業生認為目前工作不符合職業期待,而頻繁離職不利于畢業生的職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10屆大學畢業生中有34%半年內發生過離職,其中本科為24%,高職高專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是造成離職的主要原因。
而從2009年年底開始,2009屆大學畢業生“職場新人”月度跟蹤調查以2009屆就業大學畢業生(包括本科與高職高專)為調查對象,從2009年12月開始,對2009屆就業大學畢業生的職場適應過程進行月度跟蹤調查,實時了解其各時段的收支、從業壓力、所遭遇的職場問題等及其變化,網上的隨機調查中顯示,2009屆大學畢業生離職比例最高的職業為“餐飲/娛樂”。
人一輩子要扮演無數個角色,自我認知是對自己內心的認知,是對自我本質的認知,同時也是對自己承擔角色的認知。作為我們每一個在職場中經營自己職業生涯的人來說,通過對職場中的自我角色認知的探索,認識到自己是怎樣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么,適合干什么,然后去表現自己和管理自己,這對經營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對高職酒店專業的大學生來說,這種理性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謂“端盤子、服侍人”的基層服務員工作,職業期待過高,認為自己在較短的時間里應該要做到管理者的職位,否則就有點懷才不遇或認為這工作不適合自己了!在頻繁跳槽中怨聲載道,結果總是在自己與現實的較勁中糾結!
(二)職業素養缺失已成為高職大學生在職場發展受挫的主要原因。我國酒店業的發展迅猛,但高職酒店專業人才的職業素養卻滯后于行業要求。沒有好的心態、不能吃苦,不能堅持等職業素養缺失。好高騖遠以致流動性大的狀況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非常不利,同時也對酒店業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影響。[1]
從酒店企業反饋的對畢業學生的跟蹤調查信息來看,不受企業歡迎的學生大多是因為堅持從底層做起的心態不好,敬業精神,職業道德感不強,溝通能力差,團隊協作意識等職業素質的欠缺等。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業員工流動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職業素養缺失已成為高職大學生在職場發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一)職業化包含職業素養、職業行為規范和職業技能等三個方面的內容。而職業素養是職業化最根本的內容,主要是指職業內在的規范和要求,是個人在職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包括個人的職業道德、角色意識,敬業精神,溝通技巧、團隊精神等諸多方面,它滲透在個體的日常行為中,影響著個體對事物的判斷和行動,是學生走入社會和職場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石。
《一生成就看職商》的作者吳甘霖回首自己從個人職場慘敗到進一步分析所看到的眾多職場人士的成功與失敗,他得到了一個寶貴的理念:一個人,能力和專業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在職場要成功,最關鍵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與專業知識,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職業素養,即職商。
在高職酒店專業學生這個特定的群體中,職業素養的培養更多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心態調整與職業意識。心態調整是職業素養培養的中首要要解決的問題。它是一個人在職場環境中自信、態度以及為人處式等一系列行為的表現。一個有好的心態的學生一定會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融入企業的,畢竟無論企業的環境怎樣,待遇怎樣,也不管你是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家企業,除非你選擇離開它,否則就要接受它。
現在的大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環境比較好,家里也看的很重,在家里基本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隨著服務理念和職業技能的深入學習,很多學生會認為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或職業是低級的服侍人的工作,加上酒店行業本身也存在隨意加班、勞累低薪等現狀,一些家長還對酒店服務員的工作存在一些偏見,很多學生面子上心理上在實際工作中有些過不去,接下來這些不好的心態就引起他們隨意跳槽、抱怨、應付工作,沒積極性等,總以為下一個工作會比這一個更好,下一個酒店會比這個酒店更人性化,以致多年都一事無成,在工作中毫無建樹,在碌碌無為中虛度了青春。
如果一個職業連自己都不能理解和接受,那么可想而知對這份職業既不會有工作積極性也不會有好的職業發展,更談不上有職業的競爭力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接受自己的職業接受自己選擇的企業這種好的心態其實就是接受自己。
2.職業道德與團隊協作的培養。職業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等方面。職業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個從業者如何對待職業,如何對待工作,同時也是一個從業人員的生活態度、價值觀念的表現,有助于維護和提高個人及整個行業的信譽與競爭力。
而團隊協作包括能與他人協商與團隊成員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共同決策。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競爭也日趨激烈,個人在工作中學習中所遇到的環境、情況越來越復雜,很多工作單靠個人已難以完全處理,這就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精誠合作來創造奇跡,[2]學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基石作用。
高職酒店專業根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職業特點,日益重視專業學生與企業、職業的無縫對接,實行在專業課程實習與“校企合作”的頂崗實習中“將學生帶出去、將專家請進來”的職業實踐模式,能讓學生充分了解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體會到職業素質的重要性,也對培養學生與之相適應的職業素質、敬業精神、團隊協作意識大有裨益。
3.溝通表達能力等人文素養的提升。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首位應是育人,其次才是知識與技能的傳授。但高職課程設置的日益專業化、職業化,相對忽略了對人的全面素質的要求。酒店專業的學生將從事的是一個主要與人打交道的的職業,溝通表達等能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陳新開.[3]所以高職酒店專業應以行業崗位需求為目標和前提,立足人才職業生活的需要,加強體現人文教育與專業課程的互通性,讓學生把握基本的人文知識,并能將其內化為人文素養,建立健全的人格,并以此為基礎提升學生對職業領域的審美性、倫理性等情感與價值的理解和基本職業能力的掌握,為提升個人的職業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4]
(二)營造職業素養教育環境氛圍,構建多方參與的職業素養教育體系。
1.高職院校要形成工學結合的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體系。如開發職業素質教育教材,培養高素質的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師資隊伍;建立聘請“學生走進企業,名師請進課堂”的職業素質教育體驗制度;完善學生職業素質的評價體系,是學院成為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重要基地。
2.學生要發展成熟負責的心智,不斷地培養和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提升個人進入企業后的職業競爭力。如自覺參與各種鍛煉自己的校內外社會實踐活動;激發自我內省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磨礪意志;養成積極、誠信、文明的行為習慣;積極參加專業技能培訓和權威的職業資格證書的考核,提高個人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就業能力;
3.員工的素質是企業的第一競爭力,企業要營造能吸引和培養職業化員工的環境。企業通過培養職業素養推動員工職業能力來提升和增強企業品牌的競爭力、通過職業行為培養發展員工的職業競爭力,建立一個能留住人、發展人,給員工以潛移默化、以歸宿感的和諧工作環境,將員工和企業帶向自我創新的境界。
[1]劉學文.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職業意識培養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8(14).
[2]侯明賢.論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關鍵能力[J].教育與職業,2007(21).
[3]陳新開.工學結合實踐效果芻議—以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08).
[4]譚橋梅.淺談中職酒店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7).
沈飛躍(1969-),女,湖南湘鄉人,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人文教育、酒店服務與管理。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省創造學會項目“高職酒店專業學生職業競爭力與職業素養關系研究與實施”(編號:XCZXH2011K125)成果之一。
G715
G715
1001-7518(2012)05-0062-03
責任編輯 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