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梅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觀瀾人民醫院,廣東深圳 518110
急性腦梗死是老年人常見、多發的一種致殘率和死亡率都極高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急性腦梗死的康復治療,在不影響臨床搶救的前提下,應盡早開始,對提高腦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縮短住院時間、預防腦梗死的再發等方面均有積極意義[1]。本文對住院的急性腦梗死患者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助兩種物理療法,并觀察康復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間住院的120例急性腦梗死(ACI)患者,ACI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診斷標準[2],年齡40~82歲,平均53.6歲。男85例,女35例,隨機分為治療、對照兩組,每組60例;發病在3~48 h內局限性神經功能缺損,所有患者均經頭顱CT明確診斷并去除腦出血。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等經統計學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常規治療 ①溶栓治療:發病后3~6 h以內進行,常用藥物有尿激酶、纖溶酶原激活劑;②抗凝治療:常用有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常用有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劑量為50 mg/d或75 mg/d,急性期可增加劑量至300 mg/d;血液稀釋療法:常用有706代血漿和低分子右旋糖苷;調整血壓:要慎重,血壓為 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時不建議使用降壓藥物;保持呼吸通暢,必要時可給予氣管切開、吸氧;預防感染,適當合理應用抗生素和加強營養,視具體情況行靜脈高營養、鼻飼等。
1.2.2 治療組治療 治療組采用常規治療的同時加音樂治療。在患者入院0.5 h內,患者佩戴立體聲耳機聆聽音樂,宜聽旋律清麗高雅、流暢優美、情調悠然、風格典雅情感歡樂的樂曲,如《雨打芭蕉》、《流水》、《平湖秋月》、《黃鶯吟》、《百鳥朝風》、《姑蘇行》和《喜洋洋》等;每日治療 3 次,每次 1 h,12 d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1日,共治療3個療程。
1.2.3 對照組治療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的同時加高壓氧治療。患者給予中型空氣加壓艙,壓力0.2 mPa,吸氧30 min×2次,中間休息10 min,每日治療1次;12 d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1日,共治療3個療程。
根據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與《臨床療效評定標準》。治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 1~3級;有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18%以上或無變化或死亡[4]。總有效=治愈+顯效+有效。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為100.0%。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1.7%。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腦梗死是腦部局部血管閉塞,缺氧、缺血所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的壞死或軟化,血管壁病變、血流成分和血液動力學改變是引起腦梗死的主要原因。腦梗死的發病率為110/10萬,占全部腦卒中的60%~80%。近年來,由于醫學影像學等技術的發明和應用,急性腦梗死的診斷已經取得了革命性的進展。雖然新療法不斷問世,新藥物不斷涌現,但治療方面還沒有重大突破,至今尚無顯著療效的治療方法。
音樂作為一種聲波信號,在耳蝸處轉變成神經信號經聽神經上傳至中腦、蝸神經核到達聽覺丘腦,杏核和眶額皮質,解剖學分析證實杏仁中央核與低級腦干之間有下行的神經聯系[5]。音樂治療是以音樂的實用性功能為基礎按照系統的治療程序,應用音樂或音樂相關體驗作為手段治療疾病或促進身心健康的方法。祖國醫學的經典著作《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和《黃帝內經》,提出了“五音療疾”,將五音與天、地、身、心相聯系,將角、徵、宮、商、羽分屬木、火、土、金、水,從而五音與五臟相通,有了“五臟相音”學說,即宮聲(風格悠揚沉靜、淳厚莊重)入脾,商音(風格高亢悲壯、鏗鏘雄偉)入肺,角聲(樂曲構成了大地回春,萬物萌生,生機盎然的旋律,曲調親切爽朗)人肝,徵聲(旋律熱烈歡快、活潑輕松,構成層次分明、情緒歡暢的感染氣氛)入心,羽聲(風格清純,凄切哀怨,蒼涼柔潤,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入腎。
本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而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1.7%,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音樂治療機制大體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①音樂刺激能影響大腦某些遞質如乙酰膽堿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減輕腦內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腦水腫,能抑制TXA2(血栓素A2)生成,避免腦細胞進一步壞死,從而改善大腦皮層功能。②音樂能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和邊緣系統等人腦主管情緒的中樞,能對人的情緒進行雙向調節。③情緒活動的腦中樞機制主要與下丘腦、網狀結構、邊緣系統、大腦皮層等部位有密切關系(丘腦和邊緣系統中存在一個“快樂中樞”,杏仁核是恐懼反應的中樞),也是人體內外分泌系統活動的控制者,如果經常處于憤怒的情緒狀態,要更改身體的某些生理指標,繼而引起心身疾病。音樂能調節人的情緒,輕松愉快的音樂能使人興奮,因為音樂能作用于人的腦干網狀結構,音樂能幫助治療某些心身疾病。④音樂通過人的聽覺器官和聽神經傳入人體中,和機體的某些組織結構發生共鳴作用。優美的音樂能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乙酰膽堿等物質,起到調節血液流量和神經細胞興奮的作用,音樂還能提高垂體腦啡呔的濃度,而腦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樂有鎮靜安定作用。⑤音樂的特性是“和”,音樂之美在于和諧(協調大腦左右半球),好的音樂是“發乎情性,由乎自然”(改善大腦功能)。
綜上所述,音樂聯合常規治療對于急性腦梗死保守治療患者,不僅能緩解病痛,而且可更好地促進患者恢復健康,為急性腦梗死患者全面康復創造條件。
[1]范岱景,梁繼春.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性腦梗死126例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34):123-124.
[2]中華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380.
[3]孟家眉.腦卒中臨床研究工作的建議[J].中華神經精神科雜志,1988,21(1):52.
[4]李慶.電針灸配合補陽還五湯加味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136-138.
[5]賀方仁,劉汝孔,馬龍.心理音樂治療對Ⅱ型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響[J].山東精神醫學,2005,18(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