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菲律賓、日本、德國記者 陳一鳴 王明軍 李珍 青木 ●本報記者 谷棣●陳一
美軍裁軍10萬,但在東亞的軍力反而增強。這是很多媒體從美國26日公布的財政年度軍事預算中感受到的強烈信號。日本《每日新聞》28日評論說,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圈越來越具體化了。自本月5日美國公布新的軍事戰略之后,類似信號越來越密集地從華盛頓發送出來。27日,美菲戰略防務會談結束,雖然美國否認將重返蘇比克海軍基地,但菲律賓防長直言不諱地說,雙方商討的是“擴大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此前美國宣布了在澳大利亞駐軍的計劃和在新加坡增加部署軍艦的計劃。“美國的新軍事戰略已經進入實施階段”,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對《環球時報》說。他認為,美國此舉就是為了防范和擠壓中國,因為它的中長期戰略對象是中國。美國還需要向中國顯示它的軍事優勢,在心理上壓迫中國。
美國“瞪大眼睛盯著中國軍事抬頭”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五角大樓26日公布2013財年國防預算案,作為在今后10年中減少4870億美元軍費計劃的一部分,奧巴馬將在2月中旬向國會提交的新預算案中,把2013年的軍費設定為5250億美元,比本財政年度減少60億美元。美聯社說,這是“9·11”事件發生10年來,美國首次削減國防預算。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表示,在軍隊規模上,奧巴馬將向國會提出把美軍人數減少近10萬。
在削減軍費的大背景下,美軍增強在亞太地區軍力的舉動便顯得尤其扎眼。美聯社報道說,帕內塔26日強調要維持美軍在亞太和中東的強大軍力,具體措施包括在新加坡部署瀕海戰斗艦、實現潛艦現代化,并對研發新一代轟炸機提供資金。
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27日在回答有關問題時表示,他更傾向于把美軍部署到東北亞地區。他說,美國在韓國駐軍大約有3萬人,“這一情況不會改變”,將在下月舉行的美韓大規模軍演也將按計劃進行。韓國《朝鮮日報》以松了一口氣的基調報道說:“美國政府重申,雖然縮減國防預算并裁減兵力,但駐韓美軍的規模不會受到影響。”
從東北亞的朝鮮半島,到東南亞的新加坡,都能看到防范中國的影子。德國《市場匯報》28日評論說,美國龐大的軍隊正在削減軍人數量,更多地使用無人機。奧巴馬更小、更靈活的“新概念軍隊”將冒一定風險,它能否有效管理世界仍然具有不確定性,而專業人士認為,一個確定的事實是,華盛頓的措施主要是針對崛起的中國。
日本《每日新聞》28日評論稱,美國計劃削減10萬陸海軍,但同時卻“瞪大眼睛盯著中國的軍事抬頭”,因此將增加美軍在亞太地區的兵力,包括駐日美軍的數量不會減少。評論稱,美國國內現在處于財政赤字以及經濟低迷當中,要美國單獨去完成“世界警察”的任務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國現在逐漸加深和同盟國、友好國之間的關系,可能將來日本也會被委派任務,這樣一來,美國對中國的包圍圈越來越具體化了。
日本朝日電視臺28日評論稱,從中東戰場撤下來的美國,現在又重新樹立了新的“敵人”,那就是軍事實力不斷上升的中國。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2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的新軍事戰略已經進入實施階段:一是為了“省錢”,美國顯然要在金融形勢不好時削減總的軍事開支;二是為防范和擠壓中國。時殷弘認為,美國這樣做,進一步加大了美中之間的戰略猜疑,同時鼓勵了美國國內的對華鷹派。
美國“激活了幾十年前的亞洲軍事部署”
26日和27日,美國和菲律賓在華盛頓舉行美菲戰略防務對話。對于此次對話,《華盛頓郵報》26日頭版題為《美國尋求在菲律賓的存在——兩國正在討論以更大軍事規模對抗中國》的報道稱,在美軍被逐出其在太平洋最大軍事基地20年后,菲律賓正在與美國討論擴大美軍在菲律賓的存在,這是美國針對中國所采取的一系列戰略舉動的最新環節。
韓國《朝鮮日報》27日稱,菲律賓一度起到駐亞洲美軍的中樞作用,但菲律賓于1992年將美軍趕出蘇比克灣的海軍基地后,美軍駐扎菲律賓的時代已經落幕。附近的克拉克空軍基地的美軍在1991年火山爆發后主動撤離。報道認為,美國已決定在澳大利亞北部的達爾文部署美國海軍陸戰隊,并就在新加坡部署美國海軍艦艇達成協議,而此次擬在菲律賓擴軍,是一次強有力的“圍堵中國”戰略行動。華盛頓的一名外交消息人士稱:“除有最佳盟友——韓國和日本的太平洋北部以外,美國一直摸索在太平洋南部也牽制中國的方案。”
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說,美國軍隊未來將依靠小基地,首先是澳大利亞,接著是新加坡, 現在是菲律賓。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部署,意味著激活了它幾十年前的亞洲軍事部署。20年前,美國關閉菲律賓的軍事基地,被認為是太平洋的歷史轉折點,標志著這一地區冷戰的結束。現在新的競爭對手中國站起來了,美國又開始加入該地區的爭斗之中。
環球時報20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