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楊 帆 本報特約記者 甄 翔
西方著名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日前宣布,有能力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實施網絡內容過濾。此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外界關注。一些西方人權組織和抗議者認為,此舉可能意味著推特將“配合某些國家進行網絡審查”。還有人分析說,推特發表上述宣告,可能與其計劃進軍中國有關。
據“美國之音”28日報道,推特在其官網發表聲明稱:“隨著本公司不斷國際化發展,將進入對自由表達界限有著不同理解的國家。有些國家的理解與我們差異很大,導致我們無法在這些國家存在。還有些國家與我們類似,但對某些內容有限制,比如法國和德國就禁止支持納粹的言論。此前,我們要滿足有關國家的要求只能在全球范圍內刪除內容。不過從今天起,我們已經擁有了針對特定國家用戶采取措施、屏蔽相關內容的能力。”
報道稱,推特目前尚未啟動這項技術,一旦啟動,會明確告知被屏蔽用戶,并在“寒蟬效應”(chillingeffects.org)網站上分享由政府、企業及個人提出的刪除消息要求。
該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外界密切關注。美國政府27日表示,要對推特宣布的網絡過濾保持“觀察”。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紐蘭表示:“就像國務卿一直強調的,我們堅決致力于保護主要的言論自由、結社自由以及網絡聯系自由。”
還有推特用戶發表公開信,呼吁推特不要搞“地區性內容屏蔽”,甚至有用戶呼吁28日罷用推特服務。推特公司發言人在回答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提出的“是否會遵循有關國家的法律進行內容審查”問題時表示,推特對“假想情境”不予置評,但推特支持自由表達的政策和理念并未改變。
英國廣播公司28日稱,有批評者認為,推特改進新的審查機制是為了進入中國市場。對于這一猜測,推特發言人回應說:“目前我們還看不到能以符合自身理念的方式在華運營的途徑。”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說,由于中國在網上屏蔽關鍵詞,即使推特愿意在華加強自我審查,但由于推特打算通知用戶內容被屏蔽的情況,因此可能很難在中國獲解禁。
還有人猜測說,推特的“新政”或許與去年12月沙特塔拉爾親王的王國控股公司宣布向推特注資3億美元有關。也有人對推特的做法表示理解。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助理教授澤伊內普·蒂費克奇認為,推特的“新政”其實不是推廣內容審查,而是“讓推特盡可能廣泛流行,同時盡可能加大政府內容審查的難度”。▲
環球時報201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