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仲武冠
展望溫州金融改革前景
□文/仲武冠
民間借貸是溫州當地民間資本投資的主要渠道,有89%的家庭(或個人)和56.67%企業參與民間借貸。2011年4月至9月,溫州24位欠債老板不堪高利貸的壓力紛紛外逃他鄉,引起了中央高度關注。2011年10月,溫家寶總理到溫州調查當地金融和經濟問題;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決定在溫州設立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并確定了試驗區金融綜合改革的十二項主要任務,這給了溫州、浙江乃至全國金融改革提供了十分巨大的想象空間。
如果這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成功,那么很快可以將溫州的經驗推廣到除杭州以外的其它九個地級市去,浙江將可能成功推進產業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作為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省,承當中央所賦予的金融改革排頭兵角色,既給自己提升發展空間贏得了一個機遇,同時又面臨著金融改革本身所帶來的許多挑戰。
先說機遇。目前浙江產業發展處于從“二三一”向“三二一”結構挺進階段。處于第二產業為主向第三產業為主的轉型過程中的區域發展瓶頸往往是資金緊缺,如果金融服務能夠滿足第三產業發展的需要,那么第三產業很快就可以超過第二產業。這一點可以從杭州市近年的發展中得到證明。杭州市2011年的GDP為7011.8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6.07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322.1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3453.58億元,分別增長2.5%、9.8%和11.0%。杭州因為能夠得到大量融資,第三產業已經超過第二產業的發展規模。從發展機遇來講,如果這次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成功,那么很快可以將溫州的經驗推廣到除杭州以外的其它九個地級市去,浙江將可能成功推進產業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金融改革是一項需要協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央行、銀監會等多部門,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地方金融管理體制、金融綜合改革風險防范機制等多梯度、多方面內容的系統工程,稍有不慎,就可能給溫州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破壞性后果。浙江省應該采取以下措施推進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
——深化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成立一個專司金融改革的領導機構的目的在于確保金融改革遇到頂層設計不足的問題可以向上匯報、向平級單位協同解決問題。省市兩級要明確分工、各司其職,做到無縫對接。
——分步驟推進《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溫州市金融改革必須出色完成規范發展民間融資、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專業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等十二項任務。很明顯,這些任務很多都是一環扣一環的,而且限于浙江省金融建設經驗與制度建設的不足不可能全部推行。溫州應根據本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從金融機構、企業、百姓三個方面權衡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對象,并以重要性或者解決的難易程度來逐步推進多元金融體系建設。
——根據頂層設計,隨時總結經驗為推進全省產業升級創造條件。任何人都是有限理性的,任何方案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針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訂一套應急機制,同時必須以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特別是產業升級為最高目標,如果溫州金融改革最后只解決了民間借貸問題卻不利于中小企業發展,那么還須對這種金融制度加以修正。
這次國務院下定決心讓溫州進行金融改革試點,目的主要在于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地方金融制度,以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具體到金融改革來說,就是希望通過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金融業發展同時也能夠推進產業升級的路子。如果說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能給我國整體金融改革提供哪些啟迪的話,那么根據筆者多年研究表明,將對我國金融改革以下方向提供思路:

第一,對民間借貸不再停留在“招安”階段上,要充分推動民間借貸對實體經濟的對接支持。有人說,方案其實是開始對溫州的民間資本進行“招安”條款。筆者覺得這種說法過于不負責任,因為從去年10月溫家寶總理是帶著“融資”與“減稅”的想法去溫州調研就可以發現,通過化解民間借貸問題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才是此次方案出臺的根本目的。溫州金融改革一定要著眼于解決中小企業等實體經濟的籌資問題。在此基礎上,來全面、系統地推進溫州地區金融業的混合經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金融改革的成效不會受到政策減弱的打折作用。
第二,改革正規金融機構的進入門檻或者說降低它們的進入標準,建立各類金融保險制度。如果要推進金融業混業經營就要打通銀行、證券與保險三方市場,建立通吃的綜合金融機構。很顯然,如果按照目前國內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各自的設立標準來看,要進入其中任何一個細分市場都需要大筆資金,我國《商業銀行法》規定設立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城市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億元人民幣、農村合作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5000萬元人民幣。如此高的進入門檻就遏制了溫州民間資本的經營產品門類,建議這次金融改革綜合考慮風險與資金要求適度降低進入門檻,同時建立銀行、證券、保險產品保險制度。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機構投資者與產品使用者的基本利益。
第三,鼓勵與支持金融創新業務發展,特別是對銀行中間業務產品、金融衍生產品要加強監管。金融改革意在創新,這個創新包括產品創新與監管機制創新。溫州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本最為充裕、民間金融活躍就意味著風險暴露突出,加上金融改革創新會因為產品的多樣化帶來新風險,因此改革試驗區存在的風險是大于國內其它沒有改革的地區。為了防范和化解此類風險的唯一辦法就是做好應急預案,加強各種風險監管,做到確保萬無一失。
第四,從溫州這塊試驗田探索出我國外匯管理中資本項目管理新思路,開拓個人境外直接投資的新經驗,為人民幣國際化鋪路搭橋。從匯率市場化改革的角度看,個人境外市場直接投資試點的開閘預示著未來民間資本可以加大對海外資產的投資并購,人民幣跨境流通或更加頻繁、規模更大。這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推動匯率和利率制度改革。要給溫州授權允許當地居民對外直投。一旦取得成功經驗,可以推廣到當地企業海外直投,然后推廣到全省,然后到全國。
總之,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能否為我國趟出一條成功之路取決于三個因素:一是溫州企業的商業模式側重做什么?如果還是炒房產,就會催生地下錢莊型金融試驗區,并吸引國內其它地區非法資金進入溫州,讓各級政府談“溫”色變。二是溫州人的思維模式,溫州人的智商高低決定此次金融制度設計的嚴密與否。筆者對此信心十足。三是溫州產業發展前景如何?如果溫州還是過多將資金投入炒房、炒煤等,筆者估計溫州就浪費了國務院分的這塊“好肉”。
國家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