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 海
新春伊始,好萊塢的熱門話題仍是奧斯卡獎,陸續出臺的各類“風向標”獎項都在揣摩著小金人的歸屬。如果把美國觀眾對電影的好惡也看作評判奧斯卡的標準,那每周更新的北美電影票房榜則是最佳參考。最新出爐的榜單上,把“狼人大戰吸血鬼”拍成經典的《黑夜傳說4》名列第一,以“黑人也當飛行員”回顧二戰的《紅色尾翼》排名第二。兩部電影雖然被包裝上或驚悚或歷史的外殼,但其精神實質都是重寫被好萊塢操作過無數次的種族話題。或許對美國觀眾而言,構建在種族沖突之上的人性反思才是好萊塢電影的主旋律。
“反種族歧視”出現擴大化
一拍再拍的電影題材很難出佳作,不過像“反種族歧視”這類天然占領道德高地的影片也很少被認為是爛片?!逗谝箓髡f4》和《紅色尾翼》都是這種北美電影淡季中的相對佳作。雖然兩片在苛刻的北美影評人眼中都只有及格分,但2000多萬美元的首周末票房成績證明其在觀眾中還是頗具人氣。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部影片雖然從類型上完全不同,但主題上卻都跟好萊塢熱門主題“反種族主義”聯系上。在《好萊塢報道》看來,《紅色尾翼》這種改編自二戰期間真人真事的影片是典型的反種族主義影片。這部電影以二戰時期由黑人飛行員組成的塔斯克基轟炸機護衛隊作故事背景,講述了這批勇敢的黑人飛行員不僅要跟敵軍進行空中搏斗,更要克服當時美國軍中處處存在的種族歧視問題。該片由于有《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的加盟,電影特效反倒成了賣點,這種做法被美國媒體認為掩蓋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小庫巴·古丁和泰倫斯·霍華德等黑人影星的魅力,是一種 “喧賓奪主”。
美國《綜藝》網站評價認為,《黑夜傳說4》講的是吸血鬼和狼人的故事,賣點是血腥打斗和3D效果,但它像《X戰警》系列一樣,把普通人和變種人之間的隔閡和矛盾放大了。在這部電影中,人類在發現了吸血鬼和狼人存在之后,毫不猶豫地對其施行種族滅絕的政策。
美國社會是好萊塢創作源泉
反種族主義一直是美國社會的一個熱點話題,從種族隔離主義,到排華反日,都給好萊塢的劇本創作者們提供了無數的素材。像《紅色尾翼》描寫的二戰時期美軍中黑人士兵在裝備和訓練上都要比白人士兵差一截的故事并不新鮮,真正能引起觀眾注意的是今昔對比,也就是在種族隔離政策已經被廢除多年后的今天,是否美國社會還存在著這種現象。
在“爛番茄”影迷網站上,不少美國影迷只給《紅色尾翼》打了50分的“新鮮度”,認為該片主題過于明顯,說教味太濃,相比之下《黑夜傳說4》更寓教于樂一些。確實,對看多了“反種族主義”影片的美國觀眾而言,黑人與白人間的斗爭已顯得老套,反倒是其他種族的“加入”能給影片注入活力。目前在“爛番茄”影迷論壇上議論最熱的影片是今年將上映的《復仇者聯盟》,該片是以“美國隊長”掛帥,集合了鋼鐵俠、雷神等一大批奇異人士共同反種族清洗的影片。
奧斯卡一直青睞“反歧視”
奧斯卡的選票握在平均年齡已過半百的美國電影學院會員手中,他們對美國人權民主進程的切身感受決定著對“反種族主義影片”的特殊情感。今年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相助》講得是20世紀60年代發生在密西西比州的黑人奴仆和白人小姐之間的感人故事,真實再現了當時種族主義依然盛行的社會風貌。美國不少影評家拿該片和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經典電影《為黛西小姐開車》相比較,一樣的主仆之情,一樣的對社會階級的控訴。
種族歧視不等于白人對黑人的歧視,在人口構成更加復雜的今日美國,多種族多文化之間的矛盾碰撞為好萊塢提供了更多的創作素材。比如2006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正是反映在洛杉磯日常生活表面之下各個種族,各個階層的人們不同生活理念和命運的不幸碰撞。該片一舉擊敗的也正是反映性取向差異遭歧視的影片《斷背山》。這些美國極為敏感的社會現實,正是好萊塢電影人不吐不快的絕佳題材?!?/p>
環球時報2012-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