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集萃
5月27日,中國報業(yè)協會第四屆三次理事會議暨中國報業(yè)經營管理高峰論壇召開,論壇對中國報業(yè)經營管理創(chuàng)新成果獎和中國報業(yè)經營管理優(yōu)秀論文獎的獲獎者進行了表彰。
本次會議由中國報業(yè)協會主辦,無錫日報報業(yè)集團和中國報業(yè)雜志社承辦,來自全國黨報、地市報、行業(yè)報、都市報以及地方報協的理事、代表近300人參加了會議,是中國報協歷屆理事大會中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國報業(yè)經營管理創(chuàng)新成果獎和中國報業(yè)經營管理優(yōu)秀論文獎的評選重點是考察各報社在推行創(chuàng)新管理體制下,管理水平、辦報質量、經營效益、發(fā)展速度等方面的成果,從全國經營管理較高水平的報社中擇優(yōu)評出。
西藏傳媒集團有限公司5月28日在拉薩舉行成立及揭牌儀式。作為西藏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首家國有文化試點單位,傳媒集團的成立標志著西藏文化體制改革發(fā)展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2012年1月,西藏自治區(qū)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領導小組正式批復同意成立西藏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經過近5個月的緊張籌備,西藏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注冊、人員架構等前期工作。
西藏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整合了報社的經營資源,優(yōu)化了經營部門,組建了廣告?zhèn)髅焦尽⑽锪靼l(fā)行公司、網絡科技公司和文化旅游公司,公司業(yè)務將覆蓋報紙廣告經營、物流發(fā)行、報亭運營、信息傳播和文化旅游等領域。
據美國《福布斯》網站報道,華盛頓郵報公司公布了其第一季度的收入情況,來自報紙部分的收入形勢最為嚴峻。這一部分在該季度損失了2260萬美元,較之以前下降了8%;特別是在印刷廣告方面,總收入下降了17%。
與此同時,報紙發(fā)行量下降:周日版郵報銷售量下降了5.2%,平日版則下滑了近10%。
同時,數據顯示,《華盛頓郵報》的Social Reader的月平均用戶(MAU)從1740萬下降到920萬。這是郵報吸引Facebook用戶從郵報上閱讀和推薦文章的一個應用軟件。這個應用程序是公司最有前途的新產品之一,是公司吸引新的年輕用戶而實行的一種特殊經營方式。
5月1日,根據美國報紙發(fā)行審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在上六個月的時間里,與去年同期相比,全國報紙的讀者數量都有所增長。從全國范圍內看,在618類報紙報告中顯示,電子版及印刷版報刊的平日發(fā)行量上升了68%;同時,在532類報紙報告中,周日發(fā)行量上升了5%。
平均來說,目前電子版報刊的發(fā)行量占各類報紙發(fā)行總量的14.2%。據《紐約時報》報告顯示,其發(fā)行量升幅73%,而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電子版發(fā)行量上升的推動。事實上,在《紐約時報》的平日訂閱者數量上,電子版用戶已經超過了印刷版訂閱者。
來自央視市場研究(CTR)的調查顯示,受經濟大環(huán)境影響,2012年第一季度中國市場傳統媒體刊例廣告同比增長僅為1.4%,創(chuàng)近5年來新低。
電視媒體在第一季度雖然仍保持著強勢傳統媒體的態(tài)勢,但廣告刊例花費增幅較去年同期增長17%大幅回落,僅為1.9%。
電臺媒體雖以同比增幅9.9%繼續(xù)領漲傳統媒體,但較去年同期39%的迅猛增速也呈現出大幅回落的態(tài)勢。報紙方面,受廣告資源量減少18%及房地產、交通行業(yè)廣告投放低迷等因素的影響,報紙廣告較去年同期跌幅達6.3%。但在互聯網品牌、電信運營商的高增長帶動下,郵電通訊業(yè)整體快速增長,該行業(yè)進入報紙廣告投放TOP5榜單。而雜志廣告投放增幅最快的仍是個人用品行業(yè)。
曾經作為主導客廳娛樂生活的電視現在卻淪為擺設,行業(yè)機構艾瑞咨詢獲得的數據顯示,北京地區(qū)電視機開機率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面對個人PC、互聯網、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沖擊,北京地區(qū)電視的開機率僅僅為30%,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電視,電視已經成為客廳的一個擺設。而電視觀看人群的年齡結構也開始“老齡化”,40歲以上的消費者成為收看電視的主流人群。
彩電制造商一致認為,當前首要任務就是把消費者重新拉回到電視旁邊。對于如何實現這一目標,TCL集團品牌管理中心市場總監(jiān)陳冰峰表示,云電視的出現會重新吸引年輕消費者,然而事實上情況并不樂觀。
據美國《紐約時報》5月3日報道,根據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的結果顯示,去年對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來說注定是失敗的一年。2012年4月CNN的收視率是近十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2011年4月的數據顯示,CNN在任意時段內擁有平均451,000名觀看者,遠多于同為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的MSNBC(微軟全國廣播公司)的428,000名。但今年四月份,平均觀看人數下跌至357,000,這是自2001年以來的最低收看人數。
CNN全球范圍的大半財政收入源于它的收視費。根據SNL Kagan的媒體分析家德里克-貝恩(Derek Baine)的分析,他懷疑收視率的降低會導致CNN收視費將自今年開始出現減少。
近日,江蘇新華報業(yè)傳媒集團與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就開展友好交流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從今年7月起,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旗下的《中國時報》《旺報》將每周報道一次江蘇新聞,其內容由《新華日報》和《揚子晚報》提供。雙方今后還將互派記者進行經常性訪問交流,并互派記者報道兩岸重大活動。
臺灣報業(yè)公會理事長、《中國時報》總監(jiān)林圣芬說,由于工商業(yè)交流活躍,臺灣與江蘇有著特別的淵源,蘇臺媒體人也有著緊密的關系。臺灣民眾對江蘇信息有很大的需求,兩大集團的合作將促進信息在量和質方面的提升。(王曉映葉明生)
4月28日,《揚子晚報》首批66名全媒體記者正式上崗,與傳統意義上的報紙記者只進行文字和圖片報道不同的是,他們將在新聞現場第一時間通過《揚子晚報》官方微博,報道最新鮮的新聞,同時也承擔起視頻采訪的功能,讓新聞“動”起來。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到達新聞現場進行采訪,最新鮮快捷的資訊將供揚子官方微博編選發(fā)布,隨后進行的視頻采訪作品將提供給揚子官博和《揚子晚報》網視頻頻道(v.yzwb.net)以及其他授權視頻平臺播放,更深入全面的文字報道則將在第二天的《揚子晚報》上刊登。報紙刊登時,亦將在報道中注明視頻鏈接,或生成二維碼,供讀者選擇。
5月17日,《京華時報》云報紙全球首發(fā)儀式在北京舉行,京華云報紙也成為第一家將圖片識別技術與紙媒相結合的媒體。
據了解,所謂“云報紙”,就是普通報紙與云技術的結合。讀者可以通過手機拍攝報紙圖片的方式,打開云端海量信息。以前只能看到一張圖片,了解報紙有限版面的內容,現在可以通過云技術,讓報紙靜態(tài)內容活起來,了解更多相關新聞。
另外,通過云報紙,讀者還可以實現在線購物。你只要對準報紙上印的商品進行拍攝,手機將直接轉入該商品購物網站,實現點對點下單。
《南京晨報》5月10日宣布,《南京晨報》即將推出全國首張全媒體報紙,將把新媒體元素融入到報紙中,為報紙所用。移動電視、網絡、手機、視頻、微博等新媒體功能都能在報紙上生成。據《南京晨報》總編輯姜圣瑜介紹,全媒體報紙將會帶給讀者五大新閱讀享受。
南京晨報全媒體報是目前全國最領先的二維碼綜合發(fā)布平臺。只要有一個智能手機,就能看到“碼上晨報”,只需要將手機拍攝下二維碼,就能看到新聞背后的新聞、視頻、圖片。 “碼上晨報”與很多報紙、雜志的IPAD或者網絡客戶端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只能從紙質晨報上看到“碼上晨報”,是建立在報紙平臺上的全媒體。
5月12日,由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2年《傳媒藍皮書》發(fā)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傳媒藍皮書》主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崔保國在會上正式發(fā)布了《2012年:中國傳媒產業(yè)發(fā)展報告》,會議探討了全媒體時代國際新聞傳播的熱點事件和面臨的挑戰(zhàn),展望了全媒體時代下的國際新聞傳播的最新動向。
《2012年:中國傳媒產業(yè)發(fā)展報告》是由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牽頭,聯合國內外學術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編撰的,目前已連續(xù)出版九年。“傳媒藍皮書”自出版以來,引起了較大的社會反響,國
內外各大媒體紛紛轉載。目前“傳媒藍皮書”已經成為研究中國傳媒產業(yè)的權威著作,并于2012年被認證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光明日報》高級記者莊電一新著《記者的感悟》最近由黃河出版?zhèn)髅郊瘓F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由雜文時評篇、新聞研究篇、工作經歷篇三部分組成,總計169篇,是作者從業(yè)近30年的所思、所想、所悟。多年來,作者一直把“全能記者”作為自己的追求,在采寫大量新聞稿件之余還寫了大量雜文時評,對新聞業(yè)務也做出了多方探索,對輿論引導、輿論監(jiān)督、新聞發(fā)掘、標題制作、職業(yè)敏感、采寫技巧、修辭運用、獨家新聞等問題都有比較深入的研究。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