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云 張曉琳 張煥秀
1.山東省諸城中醫醫院,262200
2.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院
益氣通絡湯干預糖尿病肢體動脈閉塞癥踝肱指數的臨床研究
孫金云1張曉琳1張煥秀2
1.山東省諸城中醫醫院,262200
2.山東省諸城市人民醫院
糖尿病肢體動脈閉塞癥(Diabetic arterial occlusion,DAO)是糖尿病常見血管并發癥,是指糖尿病病人出現的以肢體動脈粥樣硬化和微血管病變為主要病理改變,并出現缺血性表現的一種慢性病癥。本病多數患者早期不能及時診治,后期療效低且預后較差,往往有5%~10%的患者需進行截肢手術,給患者本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2008年12月~2011年3月,我們對踝肱指數(ABI)進行監測,應用益氣通絡湯進行早期干預,以對糖尿病肢體動脈閉塞癥進行早期防治。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2002年12月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擬定的診斷及療效標準(草案)[1],中醫診斷符合氣滯血瘀型的患者60例,采用單盲法隨機分為中藥組(治療組)和西藥組(對照組)。治療組30例,年齡58.2±6.16歲,病程9.63± 2.76日,踝肱指數水平0.72±0.18,空腹血糖8.01± 0.77mmol/L,中醫癥候積分19.47±4.94;對照組30例,年齡59.5±5.97歲,病程9.50±2.09日,踝肱指數水平0.71±0.17,空腹血糖8.27±0.72mmol/L,中醫證候積分19.27±5.11。兩組資料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給予基礎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服用益氣通絡湯(生黃芪30g,當歸15g,赤芍15g,川芎12g,牛膝15g,地龍15g,水蛭6g,威靈仙15g),每天1劑,分2次服。對照組服用丁咯地爾片,每服300mg,日3次。4個月后觀察患者的踝肱指數、中醫證候學積分、空腹血糖、血脂及纖維蛋白原水平。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參照衛生部1997年制定發布的《中藥新藥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治療后兩組的踝肱指數水平得到提高、中醫證候積分、纖維蛋白原水平均降低,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兩組對血糖的影響均無統計學意義,不會造成血糖的劇烈波動。治療后兩組的血脂水平降低,但兩組間無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5。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踝肱指數變化(±s)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踝肱指數變化(±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治療后兩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300.72±0.180.85±0.16△*對照組300.71±0.170.76±0.16△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踝肱指數變化情況(例)

表3 空腹血糖的檢測(mmol/L)

表4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纖維蛋白原變化情況

表5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的變化情況
中醫證候療效指數:治療組30例,痊愈13例,顯效8例,有效7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3.33%;對照組30例,痊愈8例,顯效5例,有效9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3.33%。兩組治療前后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是2型糖尿病患者致殘和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早期預測高危人群,早期診治對阻止或延緩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至關重要。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發生率高,截肢率高,出現間歇性跛行、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時已經是疾病中晚期,而步行速度減慢、雙下肢乏力是早期功能障礙的表現,此時檢測ABI對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金指標是動脈血管造影,但隨著近年來對ABI研究的深入,與動脈造影比較ABI對診斷周圍動脈疾病的敏感性為94%,特異性為99%[2],可以用于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的早期預測。
本研究借鑒《黃帝內經》“治未病”的思想,著手于DAO早期氣虛為本,瘀血阻絡為標的病機,以益氣活血通絡為治則,在益氣活血藥中加用有入絡搜剔之能的蟲類藥,使氣旺血行、祛瘀通絡,筋脈得以濡養,諸癥向愈。選用黃芪、當歸為君,以補氣生血,使氣血健旺,補而不滯;赤芍、川芎、水蛭、地龍為臣,以增強活血行氣通絡之力,水蛭、地龍能周行全身,活血通絡,助君藥破血逐瘀,力專效宏;川牛膝、威靈仙為佐使,引血下行且通達十二經絡,充分發揮中藥活血改善微循環之效,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防止脈痹和脫疽的發生發展。
觀察結果表明,糖尿病肢體動脈閉塞癥患者應用益氣通絡湯治療后,ABI顯著升高,同時患者的臨床癥狀亦得到了改善。這可能與益氣通絡湯能調節血管內皮功能,調節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紅細胞聚集性,改善下肢血液循環,抗動脈硬化及血栓形成有關。因此,應用益氣通絡湯可以減少壞疽及截肢的發生,值得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廣應用。
[1]崔公讓整理.糖尿病肢體動脈閉塞癥診斷及療效標準(草案).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4,2(6):352.
[2]Peters.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 Consensus Statement Recommerds Screening.Clinical Diabetes,2004,22(4):179-180.
2012-02-06)
單方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