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 本報特約記者 錢 鷺
與歐洲大陸正在遭遇的寒流一樣,1日剛剛關閉的歐洲五大聯賽轉會市場也經歷了12年來“最刺骨的寒冬”。大牌球星已然放下身段,各大豪門的荷包卻更為骨感。《米蘭體育報》一針見血:歐債危機讓達沃斯論壇都陷入沉默,足壇轉會又怎能火暴?與之相對的是,年預算已達30億元的中超俱樂部倒是摩拳擦掌想要抄底。雖然屢試屢敗,但在看重“眼球經濟”的當下,中超的誠意好歹也算贏下一招棋。
21世紀以來最冷的轉會市場
按照德國《轉會市場》網站1日給出的數據,意甲冬購總花費僅為5334萬歐元,不及去年冬天的一半,其中AC米蘭5樁引援4筆為租借,唯一的轉會只花了80萬歐元,還不夠C羅一個月的薪水。國米甚至通過賣人還掙了850萬歐元。路透社直言說:“足球的確是經濟的風向標,歐債危機之下,今冬轉會市場成為自2000年以來最冷淡的一次。”
如果說意甲市場還有些微瀾,西甲幾乎就是一潭死水。皇馬度過了堪稱史上最平靜的一個冬天:沒有引援,也沒有清洗。巴薩一線隊傷病最少時只有14人,但主帥瓜迪奧拉堅持按兵不動。
2009年曾一冬燒掉1.6億英鎊的英超同樣萎靡不振。四大豪門中,曼城光出不進;曼聯只有一筆引援;阿森納的“大動作”就是讓亨利倦鳥還巢,還只是租借;切爾西還算弄出了些聲響,包括700萬英鎊引進英格蘭當紅中衛卡希爾,900萬英鎊拿下比利時新星德布勞內。但要知道,去年這個時候,他們可是花了7500萬英鎊。切爾西、曼城的后臺老板在緊縮銀根的壓力下,干脆做起“人換人”的原始交易。
歐洲球員進入物美價廉時代
老地主都被逼得變賣家當,就怪不得俄羅斯、中東、中國的富豪舉著鈔票吆五喝六了。恒大模式的空前成功,中國足球整肅工作的基本完成,尤其是高層對足球工作的高度重視,讓中超老板們的投資熱情空前高漲。同時,歐洲球員又進入物美價廉時代,與南美人相比,他們更自律、戰術執行力更強,因而成為今年中超外援的主力軍。
這其中,最受矚目的無疑是申花與阿內爾卡的聯姻。路透社說:“對于此前深陷假賭黑丑聞的中國足球來說,阿內爾卡的國際知名度、個人能力和價值,都有助于修復其不良的外界形象。”《每日電訊報》稱:“重金打造球隊帶來的短期效應已在廣州恒大身上得到印證,恒大就像現在英超的曼城。這種重金投入正讓中超煥發生機,去現場的球迷也越來越多。”法新社則預言:“申花簽約阿內爾卡,預示著一輪‘淘金熱的開始。”
中超燒錢難買大牌
稍顯遺憾的是,法新社的預言短期內沒能成真。轉會窗口關閉之日,德羅巴、勞爾、古蒂、巴拉克這些傳聞中的名字都停留在了傳聞中。即使如巴西三流球星馬奎尼奧,申花開出500萬美元的誠意價,最終還是讓羅馬半途截走。
大牌外援為啥有錢都買不到?就這個疑問,Goal.com給出一個準確類比:巴黎是歐洲超級都市,巴黎圣日耳曼隊不僅聲名顯赫,其最大股東卡塔爾王室更是財力驚人。懷揣支票簿的巴黎人本想在今冬大干一場,但最終僅買來莫塔、阿萊士、馬克斯維爾這3位過氣明星。究其原因,身處法甲、不能參加歐冠,均影響到了自重身份的大腕們的選擇。
巴黎圣日耳曼隊都挖不到人,何況是中超。聊以自慰的同時,中國足球更要苦練內功,若想招賢納士八方來朝,自身首先要建立起足夠魅力。正如《每日電訊報》分析的那樣,阿內爾卡的示范效應也許會引來更多的大牌球星,但中國足球的未來僅靠燒錢是不夠的,必須要更多培養本土球員。否則,中超在未來甚至趕不上美國大聯盟的水準。▲
環球時報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