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夏勵嘉 唐昆
中小企業成長路徑理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啟示①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夏勵嘉 唐昆
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路徑有兩種:一是傳統產業向戰略、新興等高附加值產業轉移;二是傳統產業向價值鏈的高端延伸。迫于市場競爭惡化的壓力和政府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戰略的推動,以出口為導向和傳統的廣東中小企業將加速國際化的步伐。依照列舉的七種中小企業國際化成長路徑理論,本文對比廣東的實際提出了應促進中小企業向國際化的更高級階段進化,幫助中小企業獲取海外目標市場信息、降低學習成本和經營障礙,幫助中小企業建立國際化經營的信心和引導企業集群結伴同行國際化等四方面的啟示。
廣東 中小企業 國際化 轉型升級
企業國際化是指一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局限于一個國家,而是面向世界實行分工與交換的一種客觀現象和發展過程。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國際市場分工,組合生產要素,向價值鏈的高端延伸,以獲取最大利潤。
本文運用企業產業轉型升級規律和國際化路徑理論,分析探討廣東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必要性和促進其發展的一些措施。
按廣東統計年鑒2011的數據,2010年廣東省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民營企業(含個體戶)達4386581戶,其中私營企業948202戶,占廣東企業總數的97.5%,個體戶3346260戶。2010年民營企業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19620.9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2.6%,提供了52%的城鎮就業機會,進出口額達1685.22億美元,遠超國有、集體經濟的份額,占當年進出口總額7848.96億美元的21.5%。這些數據說明即使是在經濟發達的廣東,中小企業也是國民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在金融危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以出口為導向的廣東中小企業面臨極大的壓力,而外向型經濟發展放緩促使政府出臺產業轉型升級戰略,這都促使了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
巨大的市場壓力主要表現為以下三方面:
一是經營成本飆升。主要表現在:通貨膨脹致使原材料價格上漲。2000年以來物價成整體上漲趨勢,且原材料價格上漲快于產成品價格上漲;二是勞動力價格近年來因通脹上升和人口紅利的減少也大幅上漲。近10年來工資成本快速增長;三是土地價格同樣因通脹上升和城市化的進步而快速上漲。10年來商品房屋價格上漲幅度巨大;因政策和渠道不暢等原因加劇了融資成本的增加。因我國未實現利率市場化,中小企業在融資市場又處于劣勢地位,難以按牌價低價融資,長期呈現融資難,近年來民間融資在高通脹和緊縮銀根的環境下更呈高利貸化,加劇了融資難。
面對市場壓力,企業只能轉型升級。一是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等戰略產業轉型。這對大多數缺乏政府扶持、資金實力單薄的中小企業難度較大;二是向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對于以國內市場為主的企業,向國內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較為現實。對于國際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向目標市場、且要素成本較低的境外地區轉移較優。產業轉移的同時往往伴隨著企業向研發、營銷、融資和物流配送等高端業務延伸發展,即產業升級。對于廣東眾多面向國際市場的中小企業,后一種發展道路較為現實,目前也漸趨潮流。
面對市場競爭的壓力及自身經濟結構的缺欠,政府提出了產業轉型升級戰略,并集中體現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具體包括:通過淘汰一批落后企業,轉移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提升一批優勢企業,培育一批潛力企業,推動企業組織結構調整。
瑞典Uppsala大學的學者們提出了一個比較簡化的對企業國際化過程的解釋,并成為最有代表性的過程研究學派理淪。
該理論提出企業在國際化的演進過程中應該不斷獲取、整合和利用國外市場的相關知識,從而使企業進入“心理距離”越來越大的新市場。該理論認為國際化分成五個依次漸進的階段:第一是沒有出口業務階段;第二是有非經常性出口階段;第三是經常性的自營或代理出口階段;第四是海外設立銷售公司階段;第五是在海外擁有生產實體并從事海外生產階段。
企業國際化的成長路徑表現為:隨著經驗的逐步積累和風險的降低,逐漸提升國際化的階段[1]。
Bamberger & Evers(1993)提出了一個五階段國際化模型。第一是內向型階段;第二是出口準備階段,此時,企業由于缺乏經驗和客戶資源,還只是作調研、準備;第三是被動的國際化階段,此時,企業已有出口業務,只是客戶較少,出口量較小;第四是大量出口階段,隨著出口業務的增長,企業也逐漸加大對海外業務的投入,也稱為主動國際化階段;第五是投入的國際化階段,此時,海外業務己經成為企業不可缺少的永久性、主要組成部分,企業投入資源開始從國內轉向外國市場[1]。
米勒(Miller's,1993)[2]把企業國際化過程分為十個階段。第一階段,評估企業是否準備好進入國外市場;第二階段,企業分析;第三階段,對國內業務計劃再評估;第四階段,評估國際市場和競爭;第五階段,制定國外市場進入計劃;第六階段,識別和選擇國外合作伙伴;第七階段,依從國外規則;第八階段,選擇雙方市場的服務支持提供者;第九階段,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第十階段,在國外市場設立機構。
喬治(Yip, George,2000)[3]運用結構方程對美國68個開展國際化的中小企業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企業國際化的步驟越系統,國際化的表現也就越好。他們把國際化步驟分為:第一,動機和戰略規劃;第二,市場調研;第三,市場選擇;第四,進入模式選擇;第五,對意外和困難的規劃;第六,補充的戰略。
Knight和cavusgil(1996)第一次在學術出版物中使用了天生全球化企業[4]這一術語,認為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一是從建立起就具有全球化視野;二是具有國際化經驗的管理者。其管理者往往通過海外工作和學習的經歷而熟悉國外市場、并維持著廣泛的國際商務關系網絡而具有從事國際化經營的先期經驗;三是強調產品、服務的差異性;四是關注利基市場。由于規模較小,企業通常選擇那些增長潛力顯著,但相對需求較小,且為大公司常常忽略的利基市場。
企業家精神理論[5]認為企業家的意愿是推動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決定因素(Oviatt &McDougall,1994;Autio,2005)。有調查指出:如果企業家在外向國際化的過程中感知到較小的風險,那么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就會更高,這種對于風險的感知又受到個人能力和公司實力左右。因此,他們認為個體對風險的感知在企業的國際化發展中起到了核心作用。
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同樣受到網絡其他參與者國際化程度的影響。對有志于國際化發展的中小企業而言,處于結伴同行者階段的企業,可以得到其他參與者的經驗與幫助,顯然是比較理想的。這就即要求企業自身的國際化程度高,也要求企業進入一個國際化程度較高的網絡組織環境。中小企業以企業集群式國際化是較佳的發展方式。
以出口導向、傳統產業為主要特征的廣東中小企業國際化是產業升級較佳的成長路徑。對比上述理論,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應注意。
企業都是隨著國際經營環境知識與經驗的不斷積累而逐步深化國際經營的。中小企業中蘊藏著大量富于進取精神的經營者,隨著對外接觸的增多,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中小企業學習成本不斷下降,中小企業國際化熱情不斷高漲。廣東外貿出口能長期位居全國第一,主要是外貿經營權下放,眾多中小企業積極參與的結果。目前,廣東中小企業國際化大體處于代理出口及自營出口的階段,少量的企業開始在海外目標市場直接經營及對外投資建立跨國企業。因此,當前應鼓勵及引導更多的中小企業在海外目標市場直接經營及對外投資當地生產建立跨國企業。

盡管當今獲取海外目標市場信息、積累國際經營經驗和跨越目標國經營障礙的成本已大幅下降,但對中小企業仍是較大的負擔。一些經驗表明,中小企業可結伴同行,共同分攤成本。
企業家國際化發展的志向是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原動力,志向與信心主要來源于成功的榜樣、目標收益與風險的評估。一方面需要社會、政府宣揚成功的典型;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及社會中介組織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于企業評估目標收益與風險。
行業協會及政府應幫助中小企業在海外聚集發展,結伴同行是較好的國際化組織形式。可由行業協會及政府在海外建立專業市場或市場園區和工業園區,引導中小企業向海外園區聚集發展,國內的這類成功經驗也較易向海外移植。
中小企業國際化應是廣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政府應高度重視以促進其健康發展。廣東中小企業正處于由外貿出口向對外投資跨國經營過渡的國際化階段,政府應在信息服務、樹立企業信心和引導企業集群對外投資等方面制定政策。
[1] 趙優珍.中小企業國際化理論與實踐研究[D].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2] Miller,Myron M.(1993)Executive Insights:The 10 steps road map to success in foreign market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2),
[3] Yip, George S., Biscarri, Javier Gomez and Monti ,JosephA., 2000, The Role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in the Perfor - mance of Newly Internationalizing Firm,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8(3).
[4] 馮正強,陳立龍.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市場進入方式選擇[J].國際貿易問題,2006.
[5] 孫利娟,馮德連.中國民營中小企業外向國際化發展的理論分析[J].北方經貿,2006(16).
[6] Johanson J,L,G.Matssor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Market Investments in Industry Network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1985(3).
F272
A
1005-5800(2012)07(a)-116-02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151063301000000)。
夏勵嘉(1962-),男,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