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學創新管理研究中心 新 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任 巍 孫 慧 戴磊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疆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GDP由1991年的335.91億元增加到2010年5437.47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為16%,對外貿易飛速發展,進出口總額從1991年的24.43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159.48億元,年均增長速度為26%[1,2]。比同時期GDP的年均增長速度高出10%。由此表現出新疆對外開放程度在不斷加大,同時新疆的經濟也在逐步騰飛。
近幾年研究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文獻較多,主要表現出以下特點:一是研究國家層面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關系,如吳玉珊(2006)[3];研究國內省份層面的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相對較少,特別是新疆;二是單一角度研究較多,多集中在對外開放度、對外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分別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如王鵬(2007)[4],鄭曉燕、杜帆(2005)[5],王益忠和陶奕(2005)[6]分別從以上三個角度研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但是進行綜合性研究的較少。
本文以新疆對外開放度的綜合指標和外貿依存度、外資依存度兩個分指標,通過建立基于全要素生產率的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對1991~2010年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分別研究了新疆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為有效實施向西開放戰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科學跨越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一個國家(或地區)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經濟的融合程度越高、資源配置的范圍越大,則說明國際化程度和經濟開放越高,對外開放度指標則可以對此進行比較好的說明[7]。一般而言,對外開放度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主要包括貿易、投資、金融和勞動力跨國流動等,可分別用對外貿易比率、對外融資比率、對外投資比率和對外服務貿易比率來表示。蘭宜生提出對外開放度為外貿依存度和外資依存度之和[8]。結合新疆的實際情況,這四個衡量指標中,其中對外融資比率和對外服務貿易比率在經濟增長中與對外貿易比率和對外投資比率相比,所占據的份額很小,通常忽略不計。
鑒于此,本文選取外貿依存度與外資依存度之和來衡量對外開放度,外貿依存度用進出口總額(FT)與 GDP 之比表示,外資依存度用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FDI)與GDP 之比表示。擬先分析對外開放度與新疆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再分析研究外貿依存度和外資依存度分別對新疆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以期總結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特征,揭示新疆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由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可知,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由以下兩方面的因素決定:一方面是勞動力、資本、土地等傳統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另一方面是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提高了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即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致使在傳統生產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產出增加。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主要取決于后者,即通過知識技術的外溢效應提高技術水平,從而最終有效促進經濟增長。基于此理論,本文假設要素的投入除了傳統勞動力和資本以外,還加入了全要素生產率。改進后的C-D生產函數為:
其中 Lt、Kt分別代表第t年的勞動力、資本的投入量,At代表全要素生產率,即生產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對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在選取數據時,勞動力投入量以新疆年底從業人數表示,資本投入量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表示,對上式兩邊分別取對數,得到如下方程:
假設通過對外開放使得各要素在各國或各地區之間進行優化配置,從而改變各類要素的使用效率,即全要素生產率而影響經濟的增長,且兩者存在指數關系:
其中Opent代表對外開放度(EO)。e代表自然對數,C代表對外開放度之外的其他因素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r代表對外開放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系數。將 (3)式代入 (2)式中,得到回歸模型如下:
鑒于本文選取的對外開放度是外貿依存度(FTR)和外資依存度(FCR)之和,因此,除了研究對外開放度綜合指標對新疆經濟的拉動作用,還為分別考察外貿依存度和外資依存度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可依次用 FTR 和 FCR 代替上式中的opent,由此得到如下回歸模型:
本文選擇的樣本區間為1991~2010年度相關數據,主要根據《新中國60年統計資料匯編》、《中國統計年鑒2011》和《新疆統計年鑒2011》及相關各期統計數據計算整理得出。出于分析的需要,將數據進行以下幾方面的處理:
第一,為了確保數據的一致性,新疆進出口總額與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FDI)都用當年的平均匯率換算成以人民幣為單位(億元)的總額。
第二,為消除價格因素影響,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把新疆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總額和GDP換算成以1991年不變價格計算的數值;用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把新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換算成以1991年不變價格計算的數值。
表1 預 處理后的數據表
2.3.1 回歸結果
基于建立的三個模型,采用預處理后的表1數據,利用STATA計量軟件測算得出結果見表2。
表2 回歸分析結果
2.3.2 回歸結果說明與分析
模型1結果分析:從結果中可以看到復相關系數為0.9927,決定相關系數為0.9913,說明該模型的擬合度較好。F=721.80,P值=0.000<0.05,表明回歸模型高度顯著。當新疆就業人數上漲1%,GDP上漲0.1512%;固定資產投資上漲1%,GDP上漲0.72%;對外開放度上漲1%,GDP上漲0.009%。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的加大對新疆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而在對外開放方面,新疆對外開放度地提高對新疆經濟起到拉動作用。
模型2結果分析:從結果中可以看到復相關系數為0.9928,決定相關系數為0.9915,說明該模型的擬合度較好。F=736.67,P值=0.000<0.05,表明回歸模型高度顯著。當新疆就業人數上漲1%,GDP上漲0.1590%;固定資產投資上漲1%,GDP上漲0.7164%;對外開放度上漲1%,GDP上漲0.0093%。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固定資產投資對新疆發展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而在對外開放方面,新疆對外貿易程度地提高對新疆的經濟起到推動的作用。
模型3結果分析:從結果中可以看到復相關系數為0.9886,決定相關系數為0.9864,說明該模型的擬合度較好。F=460.49,P值=0.000<0.05,表明回歸模型高度顯著。當新疆就業人數上漲1%,GDP上漲0.7759%;固定資產投資上漲1%,GDP上漲0.7067%;但是比較出乎意外的是,當外資依存度上漲1%,GDP下降0.0458%。我們通常認為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在一個國家或地區GDP中所占份額越大,表明該國家或地區對外開放的程度越高,也就越有可能利用外部資源來促進本國或地區的經濟增長,但是此回歸結果表明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地增加,反而會導致經濟的負增長,從數值表面上看是有些不合常規。其實并不如此,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在于:一是本文是把外資依存度作為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全要素生產率)的創新因子,因此得出外資依存度與GDP弱負相關的結論并非否認外商直接投資在推動經濟增長中發揮的作用,而是反映出外商的直接投資所產生的技術溢出效益并不明顯,并不能明顯地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從而對經濟發展起到很好地促進作用;二是外資依存度與GDP相比數值太小,統一口徑也不一致,與勞動力的投入和固定資本投入相比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從整體來看,就業人數、固定資本投入與經濟增長存在正向相關關系,在三個模型中固定資本投入對經濟增長有重要的貢獻,但是新疆對外貿易的發展,以及整個新疆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對新疆的發展具有不可否認的重要作用。而在利用外資這一方面新疆的重視程度可能還不夠,要想充分發揮外資的技術溢出效益從而提高社會全要素生產率,就必須對外資進行充分地考量,保證外資對新疆經濟整體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
新疆位于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周邊與8個國家接壤,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因此新疆具有發展貿易的地域優勢,但是新疆的對外開放程度還不足。新疆與中亞多國接壤,而中亞各國的經濟也在飛速發展,資源也十分豐富。因此,新疆應該提高對中亞各國的開放度,加深新疆與中亞各國的貿易來往,把握“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機會。新疆要始終秉持“貿易先行,產業聯動”的貿易發展方式,積極利用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機遇加快推進區域性國際商貿的建設,著力形成區域發展競爭新優勢,積極拓展中亞市場。
新疆居住人口分布于47個民族之中,其中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滿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等13個民族在新疆居住的歷史悠久。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新疆周邊幾個國家在語言和宗教習俗文化上都與這些民族基本一致。這也為新疆發展對周邊各國的貿易提供了文化優勢,消除了文化差異在發展貿易中的制約作用。因此,新疆應該利用與周邊各國的文化相近因素,一方面大膽開拓周邊國家市場,拓展貿易范圍;另一方面大力推廣各類產品的貿易,挖掘貿易深度。創造縱橫交錯的貿易格局。
國家為了促進新疆經濟快速發展,給予新疆很多開放性的政策,如返還關稅的政策。新疆為了充分利用地緣優勢發展經濟,也向國家爭取了許多對外開放的政策。也正是由于這些政策,新疆對外貿易水平發展迅速。同時,由于這些政策的目的也在于爭取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資。在過去的10年間,進入新疆市場的外國企業很多,也給新疆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但是作用不太明顯。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們過多地重視外商的投資數額,而并不太在意外商投資的質量,即這種投資是否能夠為新疆的全面發展起到長久地推動作用。有些外商進入新疆只是一味地享受著優惠政策帶來的甜果,并沒有為新疆的建設投入一定的技術或創新理念。因此,新疆應該在吸引外資的過程當中,全面考慮進入的外資能否為新疆的長足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例如先進理念地輸入、先進技術地輸入以及先進人才地輸入。
新疆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與中亞、西亞、南亞及歐洲等地有著密切而頻繁的經濟、文化交往,有著許多傳統的商道和口岸。隨著沿邊開放戰略的實施,新疆己成為中國西部對外開放的前沿,截至2011年底,經國務院和自治區政府批準對外開放的一類口岸17個,二類口岸12個。口岸是區域對外開放的載體,也是對外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因此,新疆應該加大對各個口岸的建設力度,豐富口岸的設施資源,吸引更多的商人。
新疆要想快速高效地發展對外經濟,與之配套的服務體系必須建立完善。這里指的服務體系主要包括物流服務體系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良好的物流服務體系對發展對外貿易至關重要,即使新疆擁有再多的資源與物品,如果沒有好的物流就會降低貿易的效率,從而很可能會錯失良機。近10年隨著新疆運輸設施不斷的完善,為物流服務體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支撐。同時,對于外資的吸引,一個健全的公共服務體系尤為重要,公共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城市基礎服務設施服務體系、文化娛樂服務體系、餐飲住宿服務體系等。為了保證新疆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地實施對外開放,就必須在對外開放服務體系的建立上多下功夫,為新疆對外經濟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統計局.新疆統計年鑒2011[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3]吳玉珊.中國對外開放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金融經濟,2006(06).
[4]王鵬.廣東省經濟開放度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07(05).
[5]鄭曉燕,杜帆.寧波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經濟論壇,2005(06).
[6]王益忠,陶奕.外商直接投資對江蘇經濟影響的實證分析[J].市場周刊,2005(03).
[7]何正霞.經濟開放度對中國經濟增長的作用研究[D].江西:江西財經大學,2004.
[8]蘭宜生.對外開放度與地區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