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馬 環宇 張 儷唯
中國民營企業國際化的正式開始是從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各種機遇接踵而至,使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民營企業也隨之得到了有利的發展趨勢,對外經貿活動能力強的民營企業,開始逐漸參加國際化的經濟競爭。我國的民營企業走出去應該是一個“連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國外市場信息收集、整合、利用能力的不斷增強的過程。市場知識與市場投入是直接的線性關系,而經驗是國際化進程的一個推動力,我國的民營企業缺少國際化戰略的經驗,這是大多數民營企業共同的弱點,因此,我國民營企業通過經驗的不斷積累來逐步提高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程度。
拉斯姆斯瓦米在回顧了國際化對企業績效影響的相關研究的實證研究后總結認為“國際化對組織的績效的影響仍不明確,所有這些實證研究結果仍不能在國際化是否產生更優的企業績效方面取得結論性的意見”。總結我國民營企業國際化戰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分為三種狀態,第一是正向或負向的線性關系,第二是U型曲線關系,即企業績效隨著國際化的程度先降后升,第三是倒U型,即企業績效隨著國際化的程度先升后降。
我國的學者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為主,并且有很多是規范性的研究,對于民營企業國際化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研究較少。很多學者采用國外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國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國外雇員數占總雇員數的比例三個指標測量和比較了聯想集團、華為、海爾集團等六家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同時還將六家企業與國際同行業的公司進行比較,得出了中國民營企業大多數還處于國際化的初級階段的結論,并且分析出了三種原因,即企業的國際化意識淡漠、政府因素和法規限制。
文章通過仔細研究分析,羅列出了以下我國民營企業的各項關系(如圖1),通過此圖表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民營企業在入世之初和入世后的國際化形勢的區別,民營企業的績效的影響因素也得到了展示。
圖1
考慮到我國民營企業數據的可獲得性,需要一個符合中國公司國際化現實并且具有可獲得性的國際化程度作為衡量指標的自變量之一。基于歐美和日本研究所采取的指標及其理由,考慮到我國民營企業國際化起步較晚,我國民營企業與歐美大型跨國公司國際化程度的相比仍較低,處于國際化的早期階段。因此考慮到我國民營企業國際化的初級特征,首先確立以出口銷售額為主導作為國際化程度并進而作為民營企業的衡量指標。
以我國民營企業績效作為因變量。對于民營企業績效的衡量,一般可以分為客觀性績效和主觀性績效,客觀性績效以公司的財務指標為基礎,主觀性績效有滿意度等主觀性指標衡量。在研究公司國際化程度、特定優勢與公司績效的關系中,絕大多數文獻均采用客觀性績效。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作為我國民營企業數據庫實證研究方法的補充,對提出的研究問題,通過民營企業數據的分析深入探討,通過相關內容的探討,對我國民營企業如今國際化發展程度和民營企業的績效關系進行深度挖掘。
表1 案例樣本的基本特征
為了深入研究我國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發展趨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國際化,通過產品的進出口或對外直接投資、或與跨國公司合作經營進入國外市場或指定區域的行為稱為國際化。因此,要分析我國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必須要選擇具有國際化業務的民營企業進行研究,才能具有針對性。其次,選擇的民營企業必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普遍反映我國的民營企業,或具有一定的行業代表關系的企業。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選擇這樣的民營企業很多,通過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庫進行篩選和選擇,更能具有代表性,并且由于我國的小型民營企業還不具有對外投資的能力,因此本次篩選的民營企業主要以大型企業為主。
綜合以上兩點的實際情況,本文篩選了以海爾集團、聯想集團和萬向集團作為案例研究的樣本。
通過對海爾集團、聯想集團和萬向集團,這三家上市的民營企業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海爾集團。入世10年后,海爾集團成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制造商、成為中國電子信息百強民營企業之首,擁有240多家法人公司,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制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超過5萬人,擁有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全球營業額達到千億元。(2)聯想集團。入世10年后,聯想集團成為世界第三大PC制造商,全球的個人電腦市場占有率接近10%。連續十年在我國市場中,個人電腦市場占有率第一,全球品牌價值接近千億元。(3)萬向集團。始創于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從幾個人、幾千元啟動的民營企業,通過幾十年的奮斗,發展成為了總資產超過幾百億元,員工幾萬人的大型民營集團。入世十年后,萬向實現營業收入接近一百億美元。
通過以上討論的結果,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保護期內我國民營企業國際化程度及公司績效都呈現出了U型的變化;(2)在國際化的進程中,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和整個國家的發展同步,都是屬于初級階段,其保護期內民營企業的績效與國際化出現了錯綜復雜的發展狀態;(3)入世后我國民營企業的績效和國際化程度并沒有完全按理想的狀態走。
這些研究的結果提示我們:(1)我國民營企業的國際化應該采取循序漸進形式。民營企業的國際化布局是在世界范圍內得到發展,目標一點要清晰,力求品牌的建立,不要拘于小的利益,加強技術的精湛,擴大市場的范圍。企業所處行業及主打產品的定位要準確,確定好發展的方向是實行多元化還是專業化。民營企業要想汲取成熟的技術經驗,就要確定在西方的發達國家,便于目的的實現。若想要獲得其他的資源,就應該到其他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2)選擇好投資對象及貿易伙伴。想要成為國際化的企業,必須在國際投資上做好選擇,也要選擇好貿易伙伴。投資包含了國外直接、間接投資,國外直接投資的形式,可以免除許多關稅,從而降低了成本,許多生產的要素也可以相對廉價的獲得。這些優勢的影響作用下,使得民營企業在國際化的發展中更具競爭力,提高了自身對國際化運營中的操控力。貿易伙伴的選擇可以通過貿易滲透的形式實現,科技進步的社會獲得國外企業的詳細經營情況并非難事,綜合了解國外市場現狀,掌握準備建立公司的資金、信譽和可靠程度后,作出適當的決定。建立關系后,逐步擴大自身產品的銷售及開拓市場范圍。成為一個具有實力的國際競爭企業,要懂得把貿易和投資有機的結合起來使用,整合好現有資源參與到全球的經濟競爭中,才能取得好的回報。就目前我國國情來看,資源的相對不足和技術的落后,直接影響了國際化的進程,所以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積累、發展。(3)民營企業國際化的實施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比如采取獨立的形式或是聯合起來的形式,或是兼并的形式,或是構建的形式等等,這是在多年的實踐中取得經驗。這些形式為民營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其靈活性非常之大,比如海爾和克杰姆的聯合、奧康公司與國際GEOX合作等,都顯示出了多種形式的靈活性及時效性,給民營企業帶來了許多的福音,提升了民營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通過三家上市的民營企業:海爾集團,聯想集團和萬向集團,我們可以看到入世10年后,我國的民營企業對海外投資已經日趨成熟,通過國際化發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為那些到國外尋求戰略合作的企業提供了一定的借鑒,使新的民營企業到國外發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借鑒性。但是,國際化的發展戰略是多樣的和復雜的,民營企業國外戰略還是必須具有核心競爭能力,才能坐穩市場,以求做大,因此練好自己的內功,使自身企業具有特定優勢,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壯大。
[1]徐晉,賈馥華,張祥建.中國民營企業的政治關聯、企業價值與社會效率[J].人文雜志,2011(04).
[2]李享章.后金融危機環境下常州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融合發展研究[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10).
[3]王春福.構建后金融危機時代民營企業公共行為的政策環境——以浙江民營企業調查為基礎的分析[J].學術交流,2010(02).
[4]楊銘,周麗,盛秋生.民營企業生命周期與民營企業發展戰略研究[J].理論觀察,2003(06).
[5]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課題組.按照市場原則構建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J].金融論壇,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