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這些年來,清算前任國家領導人,搞秋后算賬,已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慣例。就最近來看,比較引人注目的,一是烏克蘭前總理季莫申科被現任政府以越權罪判入獄7年;二是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被現政府以“破壞選舉”及腐敗罪拘捕,等候審判;三是韓國前國務總理韓明淑因涉嫌收受5萬美元賄賂,被韓國檢察機關逮捕。
除此之外,給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巴基斯坦前總理布托被以搞暗殺政敵而判絞刑;前總理貝·布托被以腐敗為名遭通緝,被迫流亡海外;前總理謝里夫下臺后,也被以劫機、腐敗為名判處終身監禁,后去沙特避難。中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因腐敗被判刑;秘魯前總統藤森被判刑入獄;菲律賓前總統馬科斯因腐敗被追究,最后死于國外。觀其罪名,不外乎腐敗、瀆職、違法、放縱家人,濫用職權等。
比較而言,領導人被秋后算賬最多的莫過于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下臺后逃亡夏威夷,客死他鄉;前總統樸正熙被情報部長金載圭刺殺身亡;前總統全斗煥被以叛亂罪和受賄罪判處終身監禁;前總統盧泰愚被以執行叛亂和受賄罪被判處22年徒刑;前總統金泳三的兒子因貪污罪被捕入獄,自己也聲名狼藉;前總統盧武鉉由于親友和助手涉嫌受賄和收受非法政治資金等問題,跳崖身亡。這樣,韓國的歷任前總統或逃亡、或被捕、或被殺、或自殺、或家人獲刑,無一幸免。
反觀歐美諸國,卻很少或幾乎沒有秋后算賬的事情發生,領導人下臺后都能過著體面而自由的生活,何以如此?莫非他們都是高風亮節的君子,道德完美的楷模,都對錢、權沒興趣,對腐敗有天生的免疫力?非也,主要原因是歐美政治制度健全,監督嚴密無所不在,民主氛圍濃郁,再加上反對黨的給力制約,領導人既透明于大庭廣眾之下,又被束縛得不能為所欲為,在錢的問題上,不敢貪,沒法貪,伸手必被捉;在權的問題上,被限制,被制約,想以權謀私難上加難。且一有問題苗頭,就會馬上被曝光,不可能任其坐大,到最后鬧到不可收拾。所以,歐美諸國的領導人,在任時中規中矩,不能想干啥就干啥,稍有不慎,就會被群起而攻之,似乎沒那么“瀟灑”,可下臺后也沒什么短處被人攥在手里,可以坦然卸任,安度晚年。以美國為例,歷史上從無秋后算賬的記錄,雖有過尼克松的“水門案”,克林頓的“拉鏈門”,但都是在總統任上被揭露并及時處置的,并沒留給后任來清算。
而那些頻繁秋后算賬的國家和地區,雖然也都是所謂“民主”政體,制度基本都是照搬西方的,三權分立、多黨制、全民普選、議員制,西方該有的他們都有,可遺憾的是,他們只學得了西方民主制度的皮毛和框架,而沒學到真傳,形似而沒有神似。傳統的裙帶制、家族制、特權橫行、貪瀆文化等“基本國情”,照樣大行其道,他們實際上是民主制與封建制的混合體。領導人在任時,濫用職權,貪贓枉法,呼風喚雨,肆無忌憚,一下臺就立即遭到后任無情清算。以清算最烈的韓國為例,究其根本原因,首先,韓國一直實行的是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體制,官商勾結,沆瀣一氣;其次,任人唯親風氣重。每屆新政府上臺,就會對內閣部長、公營企事業管理層進行大換血;第三,有濃厚貪瀆文化的土壤,總統、總理也不能免俗。雖然每一任總統上臺都信誓旦旦,承諾鏟除腐敗,但結果歷屆總統無一善終,成了“高危職業”。
孟德斯鳩說:“一切有權力的人都會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經驗。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250年后,美國前總統布什又進一步發展了這個觀點,在演講中說:“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并且,他把選票,言論自由、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和三權分立當做籠子四周插著的五根柵欄。這或許就是歐美國家絕少發生秋后算賬的根本原因,而那些屢屢發生秋后算賬的國家和地區,要想避免一代又一代領導被清算的惡性循環,唯有約束權力,接受監督,敬畏法律,尊重民主,老老實實被“關在籠子里”, 舍此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