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加拿大、日本特派特約記者 吳成良 陶短房 李珍 ●本報記者 劉洋 ●魏輝 柳玉鵬
為落實中美兩國元首去年達成的共識,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今天開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美國媒體已經把氣氛烘托得很熱,紛紛表示美方接待是“高規格的”,有的還強調,奧巴馬與習近平會晤的日子正好是2月14日情人節。但中美關系顯然并非“情人”這般浪漫,美國輿論已經開出長串的“要求清單”,從人權一直跨到經濟領域。《紐約時報》11日說,奧巴馬會見習近平時,將提出一大堆經濟上的要求,包括要求中國降低美國投資壁壘,促進內需和讓人民幣更快升值等。不過對于問題的解決,美國期待值并不高,白宮官員已經表示,不要期望這次訪問能“開辟新天地”,它更應該被看做是對兩國關系的一種“投資”。中國學者金燦榮對此表示認同,他對《環球時報》說,中美關系現在遇到很多困難,用誠意正視困難尤其關鍵,因為兩國關系如此重要,甚至影響著世界格局與走向。美國《赫芬頓郵報》評論稱,兩國都對對方批評有加,但都知道需要對方,誰也不會從地球上消失。
美國高規格接待
“這是華盛頓與北京之間十年一遇的定調良機,雙方都希望借機衡量一下對方”,美國《華爾街日報》11日用這句話形容習近平訪美的重要性。文章說,從敘利亞危機到朝鮮領導層接班,習近平此次訪美正值各種政治危機在中東和亞洲集中爆發之際,奧巴馬政府也在加緊給對華關系重新定調,但這種努力面臨多種困難,比如日益升溫的美國大選正在逼奧巴馬對華采取強硬立場。
“高規格”是輿論對這次訪問日程的總結。法新社12日稱,習近平14日將與奧巴馬總統在白宮會晤。他還將前往艾奧瓦州,與1985年訪美時結識的一戶人家再度相聚,并將訪問洛杉磯,接見學習漢語的美國青少年。路透社報道說,從華盛頓權力中心到艾奧瓦州的大豆農場,再到陽光燦爛的南加利福尼亞,中國副主席習近平將體驗美國的方方面面。在他13日至17日訪美期間,美方東道主是副總統拜登,但習近平將在白宮與奧巴馬會晤,與國務卿希拉里共進午餐,并到五角大樓會見國防部長帕內塔。
白宮多名高級官員10日下午專門就習近平訪美舉行了特別吹風會。總統國家安全事務特別助理丹尼爾·拉塞爾表示,發展對華關系是美國亞洲政策的“中心”。習近平的來訪是奧巴馬發展對華關系的延續,相信此訪能夠推動美中兩國關系繼續向前發展。白宮官員表示,白宮對這次訪問的安排,是對去年8月拜登訪華時受到熱情接待的報答。5天訪美行程中,拜登至少有8次與習近平會面或共同出席活動的機會。
對于訪問的議題,美國媒體給出不同的關注點。福克斯新聞網報道稱,白宮已經表示,不會懼提人權問題,美國將利用這次機會讓中國明白美國看重的問題,包括西藏局勢、言論與宗教自由。法新社稱,美國對中國人權表示關切,尤其對中國支持俄羅斯否決聯合國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更是震驚。一貫對華強硬的《華盛頓時報》稱,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近來批評中國人權形勢“惡化”,美方應當明白無誤地向中國傳遞這種“情人節信息”。
但在更多分析看來,經濟問題才是美國當下最關心的。《紐約時報》12日說,習近平14日抵達白宮后,美方將細細審視他在中國軍事意圖以及朝鮮、伊朗核問題上的立場。但更為重要的問題是,習及下一屆領導人希望將中國經濟引向何方。從華盛頓到艾奧瓦再到洛杉磯,習的跨美之旅正值美中關系政治敏感時刻。中美經濟競爭已成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初選中一大話題,奧巴馬也強化了對中國貿易和財政問題的立場。華盛頓官員說,奧巴馬將提出要中方降低對美國投資壁壘,建立消費驅動型經濟,進口更多美國商品,讓人民幣更快升值等要求。《華爾街日報》11日援引奧巴馬政府一名官員的話說,雖然美國與中國在各種問題上廣泛接觸,但經濟議題越來越重要。“這經常成為我們第一個提出的問題,也是我們討論時間最多的問題。”報道稱,過去3年來,奧巴馬政府一直敦促人民幣加速升值,但兩國在此問題上沒有找到多少共同點。美國官員還希望評估北京對五角大樓聚焦遠東的反應。美國軍方近來公布了在太平洋地區的重新部署計劃,以平衡中國軍力增長影響。
“在中國滿世界投資之際,美國這個工業大國卻沒有得到多少錢。”《華盛頓郵報》11日發出這樣的抱怨。文章稱,奧巴馬政府將吸引中國投資作為重中之重,以擴大美國就業,但去年中國投資卻急劇下滑。專家認為,由于美國被視為對中國投資者不友好,問題變得復雜。美國官員正竭力消除中方對美國敵視中國投資以及國會、乃至媒體反對“紅色中國”并購和投資美國企業的感覺。法新社稱,在中美領導人會晤前,美國又一次指控中國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因為新公布的數字顯示,
(上接第一版)美國2011年對華貿易赤字創2955億美元新高。可想而知,在選舉年里美國人肯定會喋喋不休地大談“中國制造”和人民幣匯率問題。
“雙方都希望長期合作而非短期突破”
雖然輿論列出了長串的“要求清單”,但美國政府并未對解決這些問題抱太高期望。拉塞爾強調,不要期望這次訪問能“開辟新天地”,它是中美領導人之間增進相互了解、建立“私人關系”的契機。法新社12日說,美國與中國將試圖為更平穩的關系搭建舞臺,但雙方并不幻想克服深層分歧。由于今年底美國舉行大選,中國也過渡在即,白宮官員預計不會有重大事項宣布,但將向中國傳遞美國的長期關切。路透社稱,雙方都希望此次訪問促進中美兩個經濟大國的長期合作而非短期突破。
當前中美關系的復雜性也被看做是會談難以取得突破的一大原因。《華盛頓郵報》11日評論說,此次訪問正值中美戰略互不信任日益加劇。中國經濟雖然存在問題,但依然迅速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費開支十多年來每年增長10%以上。而美國經濟在金融危機中慘遭重創,不得不削減軍費。美國依然比中國強大和富裕,但資源和能力平衡正在轉移。法新社稱,中國對美國意圖同樣疑慮很深,奧巴馬不顧國內預算壓力,在亞太加強軍事力量,并計劃向菲律賓和澳大利亞派駐更多軍隊。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12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習近平副主席訪美除了與美國領導層建立更多聯系、與美國各界接觸外,最主要的意義是向美國傳遞積極的戰略信號。目前中美關系遇到很多困難,兩國在許多問題上立場不一致。這次訪問是向美國表明我們的誠意,不管兩國關系有多少困難,中國愿意正視困難。金燦榮還表示,這次訪問還有一個特殊意義,作為美國人眼中的“未來領導人”,在習近平今后的任期內,中美很可能實現經濟實力大換位。這也是美國對此次訪問特別在意的一個原因。
最近的一項調查似乎印證了美國的這種擔憂。蓋洛普國際調查組織10日公布的調查顯示,53%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而選擇美國的比例只有33%。在2000年進行的同類調查中,65%的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世界領先的經濟強國。報告稱,美國經濟每況愈下和中國經濟不斷擴張,可能是美國民眾態度發生劇變的根本原因。
奧巴馬政府試圖糾正美國人的過分悲觀。副總統拜登在俄亥俄州表示,中國經濟并未超越美國。他說:“許多人認為中國正在搶食我們的午餐,但他們并未逼近,我們的經濟是其2.5倍。”
但刺耳的聲音卻不斷在美國冒出。“中國崛起最終會威脅美國的自由”,這是美國共和黨熱門總統競選人羅姆尼10日在演講中表達的觀點。路透社說,在中國高層領導人訪美前夕,羅姆尼又發表對華強硬言論,稱中國人正在搞“專制資本主義”,與美國爭奪世界主導權。
“戰略不信任不能繼續加深”
對于中美關系的現狀,日本《周刊新聞》12日評論稱,美中兩國因國家政治體制存在根本不同而不可能真正成為“親密的戰友”,中國無法取代歐洲、日本與美國的關系,但是鑒于兩國在發展上有可以“各取所需”的地方,因此中國提倡的“戰略互惠關系”也越來越被美國接受。美國需要與中國在經濟上的合作,但又要保證自己在全球政治、軍事上的“震懾力”,因此對中國既合作又壓制,而中國既需要和美國保持穩定關系,還需要改變舊有的一些秩序、束縛等,所以中國和美國經常“一會兒吵,一會兒好”。
中美關系的出路在哪里?金燦榮說,中美關系現在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一個重新定位。過去中國加入美國主導的現行國際體系,為兩國找到戰略基礎,并獲得雙贏。但2009年后這種情況發生改變。中國更多強調中國道路,美國則變得不再自信,對中國疑慮上升。金燦榮認為,中美一個潛在的戰略共識是,中國可以替美國分擔更多國際責任,但美國也要相應與中國分享它的國際權力。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中國政策計劃主任沈大偉9日在中美交流基金會“中美聚焦”網站撰文說,表面上,雙邊關系是正式和互動的,但表皮之下,互不信任和問題領域顯而易見。正如中國副外長崔天凱所說,兩國的確存在互信赤字。習近平訪美帶來認真討論這些問題的良機。希望雙方抓住這一機會,中美關系對兩國和世界非常重要,雙方的戰略不信任不能繼續加深。▲
環球時報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