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哥倫比亞特約記者 張桂元
情人節離不開鮮花,在世界第二大鮮花出口國的哥倫比亞,每年的情人節前夕是花農們最忙碌的時候。在哥倫比亞,鮮花幾乎無處不在,這里的鮮花不僅嬌艷動人,而且價格便宜得讓人無法抗拒。
“墻內開花墻外香”
快到情人節了,《環球時報》記者心想,哥倫比亞這個鮮花生產大國,肯定已是大街小巷到處都擺滿各種美麗的玫瑰花了。但是記者走到街上,發現并非如此。花市里除了平日常見的花之外,玫瑰花比平時少了很多。 而且情人節專屬的紅色玫瑰花,幾乎都找不到。一打聽才知道,哥倫比亞人一般不過2月14日的情人節,他們有自己傳統的情人節,就是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而在傳統的情人節里,也不一定非要送給情人紅玫瑰,而是可以贈送任何禮物。 所以哥倫比亞在這個2月的情人節,鮮花市場小,價格又低,為了能夠賺得更多的外匯,哥倫比亞幾乎把所有玫瑰都銷往了美國。
哥倫比亞的玫瑰可以說“墻里開花墻外香”。在大規模的鮮花市場和鮮花加工廠,工人們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了。據統計,截至今年情人節前一周,哥倫比亞就已經有150萬箱玫瑰花銷往了美國市場,占美國鮮花市場的80%, 光情人節一天,美國的鮮花銷售額就能達到1.5億美元,這個數字足以讓每一位哥倫比亞花農起早貪黑了。
戀愛成本中鮮花可不計
哥倫比亞地處熱帶,四季雨水和陽光都很充沛,土壤肥沃,盛產鮮花,而且鮮花質量好,花期長,花苞厚實。最重要的是價格超級便宜,讓人無法抗拒,在超市買一棵白菜大約需要15元人民幣,而這足以買5束包裝精美嬌艷欲滴的鮮花了。平時在哥倫比亞一枝上等的玫瑰只需400比索(約合1元人民幣),即使在情人節期間也不過漲到1000比索。難怪當地人說,是鮮花培養了哥倫比亞男人的浪漫情懷,很多男人每天都會買不同的鮮花帶回家送給愛人,甚至有人說“在哥倫比亞的戀愛成本中,唯有鮮花的費用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哥倫比亞人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鮮花,生活中隨處可見鮮花。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每座公寓樓的大廳都會經常更換擺放的鮮花。餐館中的餐桌也會有鮮花裝點,盤子里也往往點綴一朵美麗的小花。中國人參加葬禮大都是送紙制的花圈,但哥倫比亞當地人送的卻是鮮花花籃。哥倫比亞人的墓地也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幾乎每一個墓地的四角和中心都專門制作了埋在地里的花瓶,里面可以注入清水,親人們把帶來的鮮花插到這些花瓶中,能夠使鮮花保鮮更長時間,以寄托對親人更長久的哀思。
鮮花和女人共名
哥倫比亞鮮花已經發展成了當地的一種文化。在第二大城市麥德林每年八月第二周都要舉辦隆重的鮮花節。在鮮花節前,整個城市都被各類大大小小五彩繽紛的鮮花裝點,走在城市中,就像在花的海洋中一樣。鮮花節游行的日子,花農們會全家齊上陣肩背、手提、頭頂各型各色的花環、花籃參加鮮花大游行,扮美城市和生活的同時也吸引了大量來自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
更有意思的是,哥倫比亞人很喜歡為自己的女兒用花名取名,有的干脆就叫玫瑰。賣花兒的人還用他們認為最美麗的女人的名字來稱呼自己賣的玫瑰花,你在買花的時候會經常聽到花商手拿不同的玫瑰花如數家珍地說出“索妮婭”、“娃萊蒂娜”、“瑪麗婭”等女人的名字。他們用花給女兒取名,又用女人的名字稱呼鮮花,可見他們對鮮花的愛之深!▲
環球時報201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