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宇,黃文仁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福建廈門 361021)
公民體育權利保障的第三方部門監督機制探究
王翔宇,黃文仁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福建廈門 361021)
運用社會學、法學和政治學的相關理論,以公民體育場地的使用為切入點,對公民體育權利的保障的第三方部門監督機制問題進行研究。研究認為:公民體育權利保障的第三方部門監督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體育權利有效保障和實現的重要途徑;公民體育權利保障的第三方部門監督的實現要以加強立法,提高第三方部門的法律地位為基礎,以政府扶持為依托,不斷完善內部組織結構,提高工作效率。
體育權利;權利保障;權力監督;第三方部門;機制
體育權利是指公民享有體育運動的權利,國家對公民自由進行身體運動以獲得某種利益的法律認可與保障。[1]2008年奧運會之后,國務院相繼出臺了《全民健身條例》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2011—2015》,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和保障了公民的體育權利。其中,《全民健身條例》明確提出:“公民有依法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保障公民參加全民健身活動的權利。”[2]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也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為公民參加社會體育活動創造必要的條件,支持、扶助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3]幾部法律條例中都涉及到體育場地設施的提供與建設。由此可見體育場地設施的重要性,體育場地設施是發展體育事業,保障公民體育權利得以實現的重要因素。體育場地設施的不到位是制約居民更好地享有健身條件的重要因素,也影響著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實現,也就造成了公民的體育權力得不到保障。公民的正當權利應受國家權力的保障,國家權力受到群眾的監督。從權力監督角度講,體育場地供給失衡是權力監督缺失所造成的一種不和諧現象。
孟德斯鳩曾提出過:“從事物的性質來說,要防止權力濫用,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4]而程序正義理論則很好地詮釋了孟德斯鳩的論斷。程序正義理論起源于英國,在美國被廣泛運用。所謂程序正義,就是標志著法律程序本身內在的優秀品質的價值。[5]其核心就是在案件裁決的過程中,要由當事人公平、公正地參與。延伸到權力監督保障上則是:合法的權利保障要有被保障一方公平、公正的參與。在程序正義理論體系中,對政府權力的監督是每個國家必不可少的。所謂權力監督,就是對國家權力進行有效的制衡和限度控制,在最大限度上減少乃至杜絕權力濫用的現象。[6]監督的效果則取決于監督機制能否適應程序正義理論的要求。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其監督本質上看,仍是屬于體制內監督,從監督效果上來講,人大監督仍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社會力量則有義務和責任協助人大,完善監督方式和手段。第三方部門作為體制改革,在政治生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哈貝馬斯對公共領域問題做過經典的論斷,他認為整個社會分為“公共領域—私人領域—國家”,并明確提出:“市民社會的核心機制是由非國家和非經濟組織在自愿基礎上組成的。”[7]所謂的市民社會就是公共領域。這被認為是“第三方部門”的雛形。美國學者萊維特賽拉蒙在此基礎上發展為“政府部門—營利部門—非營利部門”的模式。在其理論中,“非營利部門”和“第三方部門”的概念具有相似性,可以互換的。而傳統的學術觀念是把社會組織一分為二,即“公共部門”和“非公共部門”,如果按照這種分法,營利組織和非營利組織就被統一稱作為“非公共部門”,但就營利部門與非營利部門的性質來講,兩者有著極大的差別。“非公共部門”的說法就將兩者混為一談,沒有體現出性質上的差別。萊維特賽拉蒙認為,“第三方部門”就是處于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社會組織。而在我國的法制體系中,是沒有“第三方部門”這一概念的,我們傳統意義上所講的“第三方部門”主要是指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及社會無形團體等。我國《社會團體登記條例》中有這樣的規定:第三方部門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旨在增進社會公共利益的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8]
政府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行政權力是維護整個國家安定和諧的重要力量,它需要集中力量辦一些個人、企業辦不了的事情,這也正是政府的職責所在。[9]正因如此,為了保證政府權力的正當行使,保障公民合法權利,人民有充分行使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的權利。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權力監督和法制建設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權力監督的法律法規。但是無論內部監督還是外部監督從本質上講都屬于體制內監督,監督效果顯得不是那么的明顯。政府內部的制約非常重要,但更為重要的制約往往來自于政府以外的社會力量。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不會也不可能對政府進行有效的監督。那么現行情況下,就只能把個人的力量組織起來,為廣大公民提供自由的空間,才有可能代表民意進行對政府權力的監督和制衡。而第三方部門的涌現和發展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第三方部門可以看作是一個特定群體的組織,其聚集了相關利益的群體,更具有民間性,更貼近生活實際,也就更能代表民意,反映公眾最迫切的意愿。第三方部門監督,即第三方部門作為集體利益的代表者,在不依附于政府,也不依賴于市場的條件下,依據法律所賦予的合法權利,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優化國家權力配置,參與政府管理,關注政府權力運行,對不足乃至違法的地方提出建議,遏制、抗衡、扭轉奇異化的行為。[9]第三方部門監督是社會主義法治社會前提下必須堅持的監督方式,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要素。
公民正當體育權利是一種合法的訴求,作為公共服務主體的各級人民政府有義務滿足公民的正當體育權利。但事實卻是,政府有責任為公民服務,也想為公民做一些事情,但是往往不能真正了解民意,或者說最廣大的民意并沒有通過有效的途徑反饋到政府的決策者手中,很有可能就造成了決策的失位或不對等。這也就直接造成了公民的正當訴求得不到回應。第三方部門監督機制可以有效地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和制衡,從保障公民體育權利角度來講,不失為當前較為合適的選擇。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體系中,還沒有對第三方部門的正確界定,也僅僅在《社會團體登記條例》上有規定。對民間組織采取的是很嚴格的限制政策,表面上看是為了保持第三方組織的有序發展,但實質上是制約第三方組織的發展,仍然是對第三方部門存在的作用認識不夠深刻。第三方部門存在的兩個重要意義是公益事業和公民權利的保障。但現行法律中,往往更重視對公益事業的管理,疏忽了公民權利保障的建設。沒有相應的地位,就沒有相應的話語權,沒有相應的話語權也就沒有相應的監督效果。加強立法就是要承認第三方部門的法律地位。另外,還應完善第三方部門監督工作的法律法規,使第三方部門在行使其職能時有法可依。尤其是內部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運作。加強立法,提高第三方部門的法律地位高是完善第三方部門監督機制的核心。
從權力監督的角度講,我國的第三方部門雖不是政府的組成部分,但是,無論是在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要依附于政府。政治上要受各級政府的領導,經濟上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于政府的財政撥款。第三方部門雖然是獨立機構,但并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性。隨之而來的,是第三部門監督作用會受到政府權力的制約,監督效果很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目標,所以也就不能真正代表民意。所以,第三方部門還應該加強自身的建設,對內可以完善組織機構,制定行為章程;對外可以加強宣傳推廣力度,爭取資金支持。這樣就會達到一定的獨立效果,不過分依賴于政府。監督效果也就有了一定的保證。但是,第三方部門的獨立并不是完全的獨立,也不可能完全的獨立。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政府在對待第三方部門的態度上一直是“扶持”與“限制”相結合。一方面政府為第三方提供制度和法律上的保護,包括制度上、行政上的幫助,另一方面政府又在防范和限制第三方部門的不良傾向和發展趨勢。由于我國的第三方部門監督體系還處在萌芽階段,很多機制還不夠完善,所以在保持第三方部門獨立性的基礎上,政府應該加大對第三方部門的扶持力度,保證第三方部門的良性運作和發展。這也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個正規的第三方部門要有一個合理的組織機構和人員構成。完善的組織和合理的人員構成是有效監督的基礎,將會對監督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第三方部門要完善組織機構,使人員合理化。以居住小區體育用地的劃撥為例,居住小區體育用地的劃撥關系到小區居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小區居民的體育權利能否得到保障。小區的整體規劃權在政府手里,第三方部門在監督政府決策時,其人員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組成:1)小區居民代表。也就是即將要入住在該小區的居民代表。因為他們是該小區的居住居民,體育用地的劃撥和體育場地設施的完善程度會涉及到他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響到他們的體育權利能否實現,所以,小區居民代表的意愿是最基本的訴求,也是監督的首要考慮因素。2)領域內的學術研究者。政府對小區的規劃并不能盲目地以追求經濟利益來規劃,而是要充分考慮到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優化配置。政府的規劃部門可能并沒有專業性很強的學術研究人員,所以,領域內的學術研究者是必不可少的。專業人員可以從整體規劃考慮來進行合理的布局,從而達到雙贏的效果。3)體育工作部門代表。體育工作部門代表有一定的專業性,對體育場地設施的建設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并且體育工作部門代表對一系列及時的政策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會對小區的體育場地設施提供很好的建議。4)建筑工作部門代表。同體育工作部門代表一樣,建筑工作部門代表也是專業性非常強的,可以從建筑的角度給予政府決策有力的幫助。
隨著國家對“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視以及老百姓自身體育參與意識的增強,隨著程序正義理論越來越多的應用到體育法律的實際運作中,公民體育權利保障問題越來越成為一個關系到全民健身事業的核心問題。在第三方部門日益發展壯大的形勢下,第三方部門監督機制作為一個新興的運行機制勢必會成為保障公民體育權利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公民與政府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與紐帶。體育權利保障第三方部門監督機制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催化劑,更是國家要堅定不移走下去的方針政策。
[1]饒小紅,周愛光.體育權利運作及我國運作現狀之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8(1):41-43.
[2]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60號第四條[Z].2009-08-30.
[3]全國人大常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二章第十二條[M].北京:法制出版社,1995:4.
[4][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154.
[5]陳瑞華.程序正義理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12.
[6]陳朝宗.權力制約與權力監督的制度創新研究[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8(5):35-40.
[7][德]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29.
[8]姚志遠.試論我國第三部門對行政權力的監督[J].經營管理者,2010(16):27.
[9]王建芹.第三種力量[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9-20.
Research on the Third-Party Department Supervision of Physical Rights of Citizens
WANG Xiang-yu,HUANG Wen-re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Jimei University,Xiamen 361021,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expert discussion method,external perspective and theory of sociology,law and political science,as the starting of the sports ground of citizens,the author has made a research on the third-party department supervision of physical rights of citizens.The research shows:Physical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citizens of third sector supervision is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the basic requirement for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citizens'taking part in sporting;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citizens of third-party sports departments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gislation to improve the third-party department based on the legal status,the government“support”as the basi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work efficiency.
physical rights;right guarantee;power supervision;third-party department;mechanism.
G80-05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007-7413(2012)01-0014-03
2011-12-2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09BTY021)
王翔宇(1987—),男,吉林農安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和體育法學。
[責任編輯 江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