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芮
(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騰飛的前提條件。我國在深入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堅持推進農業現代化和產業化,將其作為 “十二五”的一項重要任務。無疑,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而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可供借鑒的樣本。因此,福建省在研究部署如何進一步搶抓機遇、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步伐,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工作時,可以借鑒發達國家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經驗做法。
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不再以自然資源、勞動人口的粗放式投入作為主要手段,而是在農業人口下降、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主要依靠資金、科技、管理來發展農業的集約化生產,其中資金是首要的。只有通過金融中介引導資金集中到農業部門,才能保障基礎設施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建設,才能使得在農業上的科技投入持續增長,并轉化為現實成果。
農業產業化發展是一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過程。金融對于農業產業化的支持,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對產業化組織的投入來提高規模化和專業化生產水平。在大量資金的支持下,農業龍頭企業可以集中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和加工產業,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1]。龍頭企業可帶動區域農業專業種植面積的擴大和產量的提高,同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
金融對農業的支持可以通過市場化的手段指導農業企業和農戶的行為,金融公司可以把農戶和下游企業結合起來,也可以把農業產業鏈中的貿易公司、農資公司、鐵路、港口等緊密的結合在一起[2]。借助金融的力量,有助于將整個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打通。
農業生產受到自然條件的約束比較大,在一個生產周期中的每個階段都會受到環境條件的制約[2]。如福建省位處沿海,夏季臺風時農業生產的威脅很大,農民和農業企業在加強自身防抗設施建設的同時,需要有其他的保障手段,金融部門提供的農業保險就是一個很好的支持。同時,農產品市場風險較大,金融市場提供的商品期貨交易機制已成為農業企業應對市場風險的重要手段。
金融對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支持,是發達國家整個農業產業化過程的重要部分。
美國之所以是世界上農業產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與其豐富完善的農業金融體系是密切相關的。美國對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主要以聯邦設立的相關非盈利機構組成,如小企業管理局等,主要負責向農村提供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同時向那些無法向商業銀行貸款的小企業小農戶提供小額信貸[2]。合作化機構主要是在美國州政府主導下建立的,以農場主為主要成員的經濟合作機構,合作組織通過引導農場主投資農業產業,為農業主提供資金、技術、信息上的支持,很好地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而商業銀行則通過自己在農村的網點按照自己的標準,為符合銀行要求和有能力還本付息的農戶提供長期或短期的貸款。總體上,美國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農業金融支持體系,很好地解決了農業產業化進程中不同主體的金融需求。
法國是世界農業大國也是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其農業信貸方面的主要負責機構是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該銀行代表政府來制定和實施農業信貸政策,并通過其在省級和地方的分支結構具體執行貸款發放。同時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還為農戶提供存款業務。除了銀行體系的支持,對于法國農業更為重要的是農業保險機構[3],法國的農業保險事業在政府的扶持下為地處自然災害頻發地區的法國農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為歐洲另一個農業大國,德國從事農村金融事業的商業機構數量很少,主要依靠的是農村合作社。而政策性銀行則提供輔助作用。德國的農業比重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但農業貸款占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比重達2.5%,農業貸款在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年均3.7%的速度增長。在德國幾乎所有銀行金融機構都參與農村金融市場的重要業務。德國金融機構能夠在農村市場有這樣作為得益于限制農村貸款最高利率或降低金融機構農業貸款利率,對參與農業貸款的金融機構實行利息補貼,或減少其存款準備金比例。
日本對于農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危機意識,因而政策性金融支持比較充足。有專門的機構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建設,同時為農產品的流通進行短期的貸款,促進農產品市場的繁榮。除了政策性支持之外,日本農業發展還依靠廣闊的經濟合作組織,這些組織由農戶自愿組成,不以盈利為目的,為農戶辦理存貸款,保險等業務,同時為農戶提供咨詢。
當前,福建省農業產業化存在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既有中央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一貫重視與支持,也有龍頭企業苦練內功、加快科技創新、支持三農發展的內在要求。因此,借鑒發達國家金融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有益做法,將促進福建省構建適合于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金融支持體系,從而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將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性金融機構、農村合作社及民間的金融機構有效地進行整合,建立完善的農業產業化金融支持體系以滿足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各式各樣的金融需求。
3.1.1 加大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建設 由于當前的涉農金融業務利潤空間有限,廣大的商業金融機構不愿進行大規模的信貸投放,因此在市場機制的缺陷下,只有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投入才能帶動剛剛起步并不成熟的農村金融事業以便對農業的發展實施國家的宏觀調控。福建省應充分利用 “綠箱政策”,加大對農業生產環節的政策扶持力度,特別是加大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建設的支持,同時政策性金融機構需要在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上進行金融服務創新。
3.1.2 加強商業銀行對農業發展的支持 逐步改變商業銀行在農村市場只存不貸的現象,讓商業銀行在支持農村產業化進程中盡到自己的義務。首先,要求各商業銀行保留在農村基層的網點,并給予相應發放貸款的權力;其次,商業銀行要積極辦理涉農金融業務,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開展農用生產設施設備、林權、采礦權、“四荒”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將在農村獲得的存款用于農業發展當中的資金缺口[4]。
3.1.3 大力發展農業合作組織 目前,在支持“三農”第一線主要的合作化金融機構是農村信用社。要明確農信社的產權,改革農信社的經營體制以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求[5]。當前,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資金總量小、服務功能弱、業務品種少、呆賬壞賬較多,使得貸款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面對這樣的難題,財政應予以支持,以此來維持農戶對于農信社的信心。同時農信社要逐步擺脫對政府財政的依賴,通過自己在農村市場建立品牌開拓市場形成自己的競爭力。
加快發展與現代農業密切相關的金融服務產品,加快金融創新,研究、開發適合農業產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并吸收農業方面的專業人才進行項目的預測評估。
3.2.1 面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金融服務 根據農業企業生產的季節性特點,開發推廣季節性收購貸款、龍頭企業集群客戶融信保業務。并將農業企業的應收賬款、存貨、大型農機設備、土地承包經營權作為抵押擔保的對象,適當執行利率優惠,降低優質農業企業的貸款門檻。同時利用相關業務,如保理、福費廷等業務為龍頭企業的對外出口提供保障。
3.2.2 支持農業科技進步的金融創新 通過金融支持農業科技進步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加大對農業科技的創新、引進、儲備和推廣相關企業的信貸投放,幫助建立起符合福建省農業發展特色的科研體系。支持農業科技服務組織,讓這些服務組織在農業科技推廣中發揮作用,帶動龍頭企業和農戶的產業化經營。大力支持農業標準化體系和動植物防疫體系建設,實現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從而打破出口當中面臨的 “綠色壁壘”,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減少市場風險,從而保障支農貸款的回收。
3.2.3 增加對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支持 金融企業應該積極配合省政府實施的水利 “六千”工程和 “年萬里”農村路網工程,對相關的農網、水利、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增加信貸投放。在建設基礎設施的過程中,還應支持生態環境的保護工程,提高農村的生態環境,實現農業的綜合開發。同時重點支持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為農產品的批發、倉儲、交通運輸、物流、配送、連鎖經營等提供有利條件。農業產業鏈的完善發展也有利于金融機構降低其涉農貸款的風險。
水產、水果等是福建省主要的出口農產品,擁有較為穩定的國際市場。自然災害和病蟲害可能對農業企業出口創匯帶來較大影響。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農業保險體系,以商業保險作為主體,同時大力發展政策性保險和合作社性質的聯保機構,多方位地為農業企業提供保險服務。鼓勵福建省保險企業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一是政策性農業保險有意識地針對我省的多發自然災害進行投保,二是支持龍頭企業建設,特別是為我省外向型農業產品出口提供相關的保險,支持農業產業化[6]。
隨著福建省政府全面實施海峽兩岸 (福建)農業合作試驗區發展規劃的深入實施,金融企業應該加大對臺資農業項目信貸投放,推進閩臺農業產業的互補合作,加快臺灣農業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加強和臺灣產業協作。從而建立起外向型、特色鮮明的閩臺現代農業合作區域經濟[7]。金融企業應為農產品對臺貿易當中的相關企業提供賬戶開立、貨幣兌換、結算等相關業務提供服務。
[1]高連水.金融服務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路徑選擇——基于既有研究的思考 [J].農村金融研究,2012(1):68-73.
[2]李萍 .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 [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17-25,46.
[3]林政,溫興琦,朱心力 .發達國家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J].理論月刊,2003 (5):140-141.
[4]黃曦,郭力群,邱昌穎 .海西現代農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10 (6):13-15,42.
[5]趙學敏 .組織形式是決定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主因素——對福建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的調查與思考 [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2001(11):24-28.
[6]廖桂容 .探析福建省政策性農業保險模式 [J].經濟前沿,2008 (7):19-21.
[7]彭丹梅 .福建農業產業化 “兩多”顯特色 [N].農民日報,201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