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 31006)
我省主要有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和科技信息三大系統從事科技文獻工作。高校系統主要為本校師生服務,公共系統側重社會科學文獻收藏,是市民學習文化知識的場所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科技信息系統主要由各省市級科技信息機構和專業情報所組成,這些科技信息機構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提供科技文獻資源保障,是提供科技文獻資源保障服務的主體,在中小企業的產品開發、轉型升級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產生了較為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我省科技信息機構和專業情報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科技文獻資源建設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已基本形成了面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據初步統計,全省科技信息機構和專業情報所文獻收藏總量達2000余萬件(冊),其主要品種有國內外科技期刊、科技圖書、專利文獻、技術標準和檢索工具書等文獻,所藏文獻內容豐富、專業領域十分廣泛,其中各級科技信息機構以建設綜合性科技文獻資源為主,各專業情報所都有明確的科研方向和重點專業,因此,在文獻收藏上也各有重點,經過積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學科和專業優勢。
從對上述單位的文獻經費調查情況來看,省、市各信息機構文獻經費投入較大,以近三年文獻經費為例,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麗水科技信息中心等主要科技情報所2008—2010年文獻經費投入達到100萬元以上。但從整體來看,文獻經費投入情況不均,部分單位文獻經費投入較少,科技文獻經費的年增幅較小或基本無增長。[2]
(1)從中文期刊看,全省各科技信息機構和專業情報所印刷型中文期刊一般都是選訂利用率較高的核心期刊和專業期刊,訂購數量從幾十種到幾千種不等,內容側重工業技術大類及專業核心期刊。中文電子期刊購置主要集中在省、市級科技信息機構,購置品種主要包括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清華同方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及萬方數字化期刊等,其中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麗水市科技信息中心、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紹興科技信息研究院已基本實現面向全市用戶免費開放使用中文期刊,中文期刊保障體系已基本形成。
(2)從外文期刊看,全省科技信息機構和專業情報所訂購的印刷型外文期刊訂購品種和數量十分有限,通過對2006-2010年《華東地區外國和港臺期刊預訂聯合目錄》中期刊品種和數量進行統計發現,我省外文期刊訂購品種和數量幾乎無增長,甚至有下降趨勢。外文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基本無收藏,主要依靠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原文傳遞來滿足需要。
(3)從中、外文圖書來看,全省科技信息機構除少量收藏中文工具書、統計年鑒外,其他如科技圖書的收藏量較少,專業情報所專業中文圖書收藏較多,其它則很少收藏。電子圖書除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麗水市科技信息中心外幾乎無收藏,其中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麗水市科技信息中心實現全市免費開放使用。
(4)對于專利、會議論文、學位論文、科技報告等特種文獻的收藏狀況,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麗水市科技信息中心均將中文專利、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作為特色收藏。其中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的專利文獻基本實現面向全省用戶免費開放服務,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麗水市科技信息中心、紹興科技信息研究院學位論文和會議論文實現全市范圍免費使用,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會議論文、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對部分科技信息機構和科研院所圖書館開放使用。目前,國外論文、科技報告均無收藏。
(5)從標準文獻來看,中文標準文獻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寧波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浙江省機械情報研究所等機構。國外標準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但品種不全,部分標準全文依靠上海標準化研究院或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全文傳遞來滿足需要。[3]
目前全國各地都在進行區域特色經濟建設,以浙江省為例,全省的區域性塊狀經濟涉及制造、加工、建筑、運輸、養殖、紡織、工貿、服務等十幾個領域,100多個工業行業和30多個農副產品加工業,浙江省區域特色經濟工業總產值約占全省全部工業產值的49%。其中樂清低壓電器、海寧皮革服裝、永康五金制品、諸暨珍珠和嵊州領帶、桐鄉羊毛衫等在全國享有盛譽。中小企業是構成區域特色經濟的主體,但中小企業自身研發能力不強,在科技創新中急需掌握國內外最新技術發展情況,對科技文獻資源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且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但從本次科技文獻資源保障情況調查來看,面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需要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區域、品種發展不均衡,區域特色不明顯。杭州市集中了省內主要的科技信息機構和科研院所圖書館,文獻資源滿足率較高,寧波、麗水次之,但溫州、舟山、臺州、衢州等地科技文獻有待進一步發展完善。科技文獻品種主要集中在中文期刊,博、碩士論文,專利,中國標準等常用中文文獻品種,品種較為單一。科技文獻資源內容與當地區域科技創新結合度較低,區域特色不明顯,未能完全滿足中小企業及本地區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面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需要結合本地區域特色,以區域科技創新的實際需求為導向,通過調研實際掌握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對科技文獻的需求,重點圍繞本區域內中小企業需要的文獻資源品種和文獻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區域特色科技文獻資源建設,對中小企業需求率較高的文獻品種和內容重點進行保障。如浙江省永康五金城、桐鄉羊毛衫企業對港臺及國外最新五金產品、編織服裝的產品信息需求較大,為此,重點加強五金、編織服裝等實用圖片類外文期刊建設,為當地中小企業新產品開發提供參考和思路。
同時,為加強文獻資源建設,通過共建共享等方式,擴大文獻資源保障體系范圍,整合、利用國家級或其他圖書館、信息機構的相關文獻資源,共同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文獻保障體系,以提高區域性特色文獻資源保障率,更好地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文獻資源保障。如圍繞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過程中對技術標準文獻的需求,加強國內外相關行業標準資源的建設和整合,滿足中小企業對標準文獻的需求,在自身標準文獻無法滿足中小企業需求時,通過標準文獻共享服務,聯合省內外主要標準文獻服務機構協同開展標準文獻服務工作,以提高標準文獻保障率,幫助中小企業應對生產、出口等過程中出現的技術貿易壁壘。[4]
專利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技術信息來源之一,研究分析和利用專利文獻,已成為企業競爭情報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中小企業對專利文獻的需求不斷加強,簡單的專利信息檢索已不能滿足中小企業對專利文獻開發利用的需求。中小企業急需對專利文獻進行系統分析、挖掘、研究,了解和掌握國內外最新技術發展趨勢,發現競爭對手的專利布局和市場策略,制定本企業專利發展戰略。但是和大型企業擁有自身的行業專利文獻平臺、專利分析軟件和專業分析人員相比,中小企業人員自身無法實現相關行業專利文獻的建設、分析、挖掘和研究,中小企業只能利用公益性專利文獻和分析軟件,并借助專業科技情報人員,共同開展專利信息的整合、挖掘、分析、研究等工作。因此,加強專利文獻及專利分析軟件建設,從而為中小企業提供行業專利數據整合、專利情報分析和專利預警服務,并最終形成高附加值情報產品,也是面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不少科技信息機構已經意識到行業專利文獻及專利分析軟件對中小企業的重要性,開始把行業專利文獻及專利分析軟件的整合、建設工作納入文獻資源保障體系范圍。如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根據本地中小企業需求,先后開發建設了汽車配件、竹產業、醫藥、紡織、制筆、數字電視、新能源等行業專利全文數據庫,通過行業專利全文數據庫建設,幫助中小企業有目的地跟蹤行業最新專利信息,并在行業數據庫的基礎上實現專利信息挖掘、分析并形成行業分析報告、預警報告等增值情報服務,發現相關行業的最新技術研發趨勢及競爭對手現狀,從而幫助中小企業取得最后競爭的勝利。
面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文獻資源保障體系建設不僅僅是科技文獻資源的采集,還包含了政策信息、商務信息等各類信息資源的整合、挖掘、二次開發利用工作。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時不僅重點關注相關行業領域的文獻信息,同時也關注相關行業政策、企業信息、行業會議信息等綜合信息資源,因此信息資源建設范圍不僅包括文獻資源,還要包括行業會議信息、政策、相關企業信息等,因此,面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需要的資源保障體系建設必須圍繞某一行業的館藏資源和免費資源統一進行搜集、分類、整合、導航,建立集行業政策信息、技術信息等為一體的行業信息導航門戶。如杭州科技信息研究院的“杭州醫藥產業信息服務平臺”,其專門為我省重點發展的中小醫藥企業提供相關的國內外重要網站和相關信息,包括相關期刊、論文、工具書、專利、行業報告、競爭情報網址、醫藥管理機構信息、制藥企業信息、藥物學會信息,各國藥典、藥物信息,國際醫藥會議信息、全球醫藥新聞等,使中小企業迅速了解醫藥領域前沿研究動向、發展趨勢和國際動態,節省其搜尋時間和網絡通訊費用。行業信息導航門戶應及時補充、更新數據,及時、全面反映世界上相關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動向。[5]
面向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資源保障體系建設要緊緊圍繞相關行業技術領域開展從傳統文獻服務向知識增值服務轉變,同時,從事資源保障體系建設人員的結構和專業背景也必須適應新的要求,要注重專業知識的積累,了解和掌握區域科技創新最新進展。通過與相關領域專家、中小企業科研人員以項目形式合作開展資源保障體系建設工作,在項目中充分發揮資源建設人員的優勢,做好相關行業各類文獻資源、科技創新所需相關信息的收集、挖掘、整合工作,從而使文獻資源保障體系更符合中小企業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