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芹(南京工業大學 圖書館,南京 210009)
新經濟崛起的核心是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是一個信息溝通與交流的系統工程,一次完整的創新流程包括:決策階段以及創新實施、創新實現和創新擴散階段,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準確、及時、全面的信息服務。
高校圖書館在高等學校教學、科研活動中的服務地位不容置疑,其主要參與的是資源保障服務。然而,在當前的“泛在知識環境”下,資源環境是復雜與分布式的,科技文獻的獲取相對容易,用戶關注的已不再是簡單地獲取文獻,而是如何從繁雜的信息環境中捕獲和析取解決具體問題的信息、知識或解決方案。[1]資源環境的變化必然帶來服務內容的變化,高校圖書館如何在整個科技創新系統工程中發揮作用,“有所作為”“如何作為”則成為一個關注的課題。筆者通過文獻與網站調研發現已經有相關研究及服務實踐,但實際服務效果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高校圖書館的科技信息服務主要是以“資源為中心”的服務項目,如科技查新、專題檢索、定題服務等,與用戶科技創新活動中的實踐需求或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相差甚遠。
本文在分析當前科研環境的基礎上,結合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的實踐,對高校圖書館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服務定位進行重新研究,并就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模式、服務團隊建設及可持續發展機制等進行了積極探討,籍此為高校圖書館拓展科技創新服務提供參考與借鑒。
定位研究是開展科技創新服務的前提,準確定位有助于服務目標的制定、服務內容的規劃及服務項目的實施。一直以來高校圖書館以資源服務為根本,立足于海量學術資源的提供。而在“泛在信息社會”環境下,處于科技創新活動中的用戶關注的是針對具體問題的信息、知識或解決方案。因此,高校圖書館應該改變認識,明確資源服務不是其核心價值,經重組、提煉的知識或解決問題的方案才是現在及未來的服務根本。高校圖書館應該從“資源提供者”向“知識創造者”轉型,立足于知識創造及知識服務,尤其是與科技創新過程密切相關的各類服務。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學校的文獻信息服務中心,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創新提供資源保障,近年來才開始嘗試面向社會的企業科技信息服務。而一直以來為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服務的主體在于公共圖書館、各級情報技術研究所及商業機構,傳統的信息服務機構在企業信息服務領域的經驗積累、服務品牌及知名度等方面擁有相當優勢。即便是經過了幾年的服務積累,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宣傳、企業依存度等方面依然處于相對劣勢。
然而,高校圖書館的優勢在于:(1)承擔或參與了大量的科技資源庫建設項目,在信息采集、整理、存儲方面積累了相當成功的方法、技術和經驗;(2)熟悉各種信息源特點和利用方式,具有信息獲取、信息識別、信息加工及信息處理的能力,善于知識創造;(3)長期處于前瞻性的科研環境,較為熟悉科技創新的過程;(4)擁有多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人員隊伍相對穩定,便于進行長期、有效的技術跟蹤服務;(5)擁有系統、連續、完整的科技文獻資源。
因此,在對科研環境、服務環境進行準確分析與評估的前提下,高校圖書館在提供科技創新服務時應注意:(1)結合本校學科特色,主動與國家重點實驗室或重大科研項目合作,積極融入科學研究及科技創新的全過程,為其提供深入的、一對一的專利信息服務;(2)面向終端用戶提供靈活的、“訂單式”的科技信息服務項目,根據其具體需求進行服務委托,以解決問題為終極目標;(3)注重與競爭對手的優劣互補,必要時尋求一種長期合作與雙贏的服務模式。
眾所周知,企業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體。因此大部分高校圖書館在開展科技創新信息服務時總會把校外企業作為服務拓展的首選對象。而在新時期、新環境下,這種對象選擇有舍近求遠之嫌,因為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象牙塔”,而是“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場所。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早在2008年就著眼“科技創新、人才為先”,與南京高新技術開發區攜手搭建了“創新、創業、創優”的“三創”載體,實現“官、產、學、研”一體化。教授已經不是高校科研人員的唯一身份,還有可能肩負著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及管理工作,這類企業或科研人員應該成為高校圖書館進行科技創新信息服務的拓展對象。而且,由于其相對熟悉高校圖書館的資源、人力、服務流程等,較為容易委托或接受相關信息服務,更重要的是在為其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針對信息需求、服務內容、服務成果等很容易進行積極的反饋與跟進,從而可以取得良好的服務效果。
因此,高校圖書館在拓展科技創新信息服務時,可以首先以校內企業或研究人員為切入點,發揮近水樓臺優勢,積極爭取其為服務對象,積累服務經驗,打造服務品牌,創造良好口碑,然后再輻射社會企業。
科技創新服務的內容應該滿足科技創新活動過程中的所有信息需求,其服務信息來源主要是網絡、科技期刊、科技報告、產品信息、專利等。其中,專利(尤其是發明專利)由于技術含量高、創造性強,是自主創新、科技創新的重要信息來源,也是最新科技成果的主要載體之一,更是衡量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可以說專利與科技創新活動密切相關,體現在專利信息的檢索、分析、利用,專利成果的申請、推廣、應用與保護。本文探討高校圖書館的科技創新服務內容時,將重點研究與專利有關的信息服務。
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并產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用戶面對海量信息無所適從,但又需要及時跟進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高校圖書館一直以來訂購了文獻類型多樣、更新及時的科技文獻,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定期、有選擇、有重點的整理或摘錄最新的科研成果信息。如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組織人力及時跟蹤國內外化學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科研動態、科技新聞、科技期刊、專利等,以題錄或摘要的形式做匯編,并在國家大學科技園網站及圖書館網站進行發布,為校內外從事科技創新活動的科研人員提供快速瀏覽服務,節約他們有限的時間,提高創新效率。[2]
專利作為重要的公開信息源,在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作用有目共睹。傳統的專利信息組織基本是以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中文為“國際專利分類法”)為基礎,IPC的分類依據在于技術的原理與應用。而處于商業活動中的企業更多的是關注于某一具體產品或與產品直接關聯的上下游產品的技術發展信息,因此企業在利用現有的行業或產業專利專題數據庫進行檢索與分析時,依然覺得信息龐雜無序。
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組織與分類領域的優勢眾所周知,可以從企業的需求出發進行專利信息組織的相關理論與實踐研究。例如,我們在分析了化工產業特色的基礎上,探討從產業鏈的角度重新組織專利信息,構建“原料——生產工藝——產品——應用”的化工產品產業鏈模型,將與產業鏈產品有關的所有專利進行重組構建專利主題樹,從而方便用戶以產品為切入點輕松獲取相關專利信息,并及時了解產品及其上下游產品的技術研究現狀與發展脈絡。
在科技創新的4個階段中,專利信息的檢索與分析貫穿始終,并最終延伸到專利成果的申請與保護。高校圖書館在這個領域依然可以有所作為,如(1)專利專題檢索與分析,為企業開發新產品、解決技術難題、技術評價及預測等提供參考;(2)專利侵權檢索與分析,為企業產品的出口銷售、占領國際市場保駕護航;(3)專利法律狀態分析,為企業應對知識產權訴訟或技術引進項目決策提供依據;(4)專利新穎性檢索分析,可以幫助企業確認研究成果是否具有專利性,力爭減少申請風險,提高獲權可能性,提高申請質量,有效保護發明創造并圈定專利保護范圍等;(5)技術生命周期研究、主要競爭對手技術實力分析、產業關鍵技術及核心技術分析等,為企業專利戰略的制定及實施提供借鑒與參照;(6)其他宏觀層面的專利分析:行業專利概況、產業專利分析、區域實力分析等。[3]
高校圖書館作為企業科技信息服務的后來者,在經驗積累、服務品牌效應方面無法吸引用戶的關注,同時其資源優勢主要偏重于以科學、技術類論文為主的科技文獻,在企業更為關心的產業動態、政策法規、產品或技術的預測分析、市場趨勢的把握等方面則有所欠缺。因此高校圖書館有必要探尋一種合作模式,努力加強與某些政府部門或其他信息服務機構的合作,結成服務聯盟,從而充分發揮多方優勢,共同為企業的科技創新服務。
傳統的科技信息服務是“以委托為始、提交報告為止”的服務模式與流程,在項目研究的連續性與技術跟進方面稍有缺陷。高校圖書館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尋求一種長遠合作的信息服務模式,通過提供更優質的服務獲得用戶的認可與依賴。如“二代學科館員模式”,即要求有學科背景及較強科技信息服務能力的學科館員直接融入科技創新項目一線、嵌入科技創新過程,并對科技創新進行長期、廣泛的技術跟蹤,從而更直接、更具體的為科技創新過程提供高效、有價值的信息服務。[4]
科技創新活動所需要的信息內容涵蓋專利、市場、營銷等方面的商務信息,以及從產品研發到市場推廣全過程中所需的全部科研資料。單靠學科館員的一己之力難以提供全面、準確的信息服務。在具體的項目服務實施過程中,可以采用以核心館員為主導的招募、組建階段性項目團隊的靈活工作模式,或專職與兼職成員相結合的合作服務模式。
為了科技創新服務的長期開展,高校圖書館在拓展科技創新服務時應該有長遠的規劃,有必要進行包括信息資源、服務人員、服務營銷等多個層面的可持續發展機制研究。
全面、廣泛、可靠的資源是提供持續科技創新服務的基礎。高校圖書館在保證自身優勢資源建設的同時,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通過自主建設、聯合采購、共建共享等方式進行多種類型的科技信息庫建設,為科技創新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資源保障。
穩定的服務團隊是提供持續服務的人力資源保障,高校圖書館應該加強科技創新服務的團隊建設,如:(1)通過系統培訓及服務實踐提高館員的科技創新服務能力;(2)結合科技創新服務的需求,及時補充包括法律、經濟管理等多學科背景的人員,構建合理的人力資源結構;(3)改革傳統的管理與考核方式,制定科學合理的激勵政策,激發館員的服務潛能。在擁有穩定的服務團隊的前提下,還可以采用組建項目團隊的靈活工作模式,或專職與兼職成員相結合的方式來實施具體的項目服務。
適當的服務營銷策略是實現科技創新服務長期、持續的直接推動力。高校圖書館在開展了科技信息服務后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網站、會議、講座、學術交流或商業活動等進行廣泛的宣傳與推介,讓更多的用戶熟悉服務內容、服務流程及服務方式等。同時,針對政府、高校、企業等不同的客戶群,還可以提供不同層次、具體的、個性化的服務項目內容,著力打造、逐步樹立高校圖書館的自有服務品牌。
[1]張曉林.走向知識服務:尋找新世紀圖書情報工作的生長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0(5):32-37.
[2]科技信息資源速遞——南京工業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EB/OL].[2011-01-18].http://www.njutnsp.com/view.asp?id=657&class=823.
[3]金梅.高校圖書館專利信息服務的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9.
[4]初景利,等.第二代學科館員與學科化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8 (2):6-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