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利萍,任玉林(寧夏職業技術學院 圖書館,銀川 750002)
總體來看,“十一五”期間,寧夏各高職院校圖書館都作了大量基礎性建設工作,全部完成了回溯建庫,實現了計算機集成管理,紙質圖書由幾萬冊增加到幾十萬冊,電子圖書、期刊由零增加到幾十萬種,尤為可喜的是各高職院校都建了新館,館舍面積由過去的幾百平米增加到數千至2萬平米,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都有了起步和進展;通過參加各類培訓,職工隊伍素質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這些都為“十二五”發展創造了條件,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2011年至2015年是寧夏高職院校全面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圖書館改革與發展的機遇期。按照建設創新型高校以及深化圖書館內部改革的要求,把新館運行管理、數字圖書館建設、信息素質培養,以及主動為讀者、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等作為工作重點,提升圖書館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創新服務模式,不斷提高圖書館管理水平,并以此為抓手,在文獻信息保障、讀者跟蹤服務等領域有重要創新和突破。應落實“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以管理創新、服務創新為中心,以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文獻信息資源建設、開發、利用為重點,建立健全與教育教學、科技開發、專業建設、素質拓展和科學管理相適應,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互為補充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使館藏總量、生均藏書量、年進新書量和圖書流通率等主要指標實實在在的達到教育部評估要求和教育廳年檢標準。經過5年努力,逐步把圖書館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管理科學、功能完備、環境優美、業務規范、服務一流,既面向學校又面向地方經濟、社會服務的復合型文獻信息中心。
新落成的圖書館應當抓緊內部結構布局規劃和設施設備配置,完成圖書館整體搬遷,完成數字圖書館建設,為今后實現高校系統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有、共享奠定基礎,按評估指標生均年進新書3冊購置文獻,并大幅度提高圖書館利用率和圖書流通率,力爭使圖書館各項指標完全達到教育部評估標準。
2.3.1 職工隊伍建設
“十二五”期間,隨著高職學院發展和圖書館業務工作量的增加、服務面的拓展以及服務層次的提升和新館的落成使用,對館員隊伍在數量、結構、素質等各方面都將有更高的需求。因此,需要經常安排短期、中長期崗位業務培訓及掛職鍛煉等。
通過人員引進和在崗人員學習培訓,使圖書館人員在職業道德和個人素質、能力方面有較大提升。館員隊伍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應達到80%以上,具有圖書館學、信息學、情報學專業學歷的人員至少3人,計算機專業的人員至少3人,具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應達到30%以上,為全面實現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與科學管理提供良好的人力資源保障。
加強學生校外實踐和創新創業實踐的引導,積極和校外企業聯合,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作為學生素質和技能提升的孵化基地,定期輸送優秀學生到實訓基地參與企業實際項目的訓練.
2.3.2 文獻信息資源建設與利用
根據各學院辦學方向和專業結構調整走向,著重加強那些優勢明顯、影響較大、發展較快的重點學科領域文獻的收藏,為重點專業建設提供文獻信息資源支撐與保障。在文獻信息資源建設目標上,部分專業文獻向研究級藏書水平推進,滿足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發展和申報國家級、省部級、院校級精品課程以及優質核心課程建設對文獻信息的需求。加強新辦專業領域的文獻資源采購,滿足新專業建設對文獻資料的需求。有計劃、有目的地系統收集專業核心文獻和專業相關文獻,逐步形成具有本院辦學特色的館藏體系,盡快實現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要隨著數字圖書館建設的推進,逐步實現跨院校、跨地區數字化信息資源的共知、共建、共有與共享。
2.3.3 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建設
在“十二五”期間,寧夏各高職院校圖書館要大力提高圖書館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圖書館的信息化水平。應擴充數字、信息資源存儲、運行和管理設備,建立圖書館子網系統,升級管理軟件,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穩定性,提升網絡服務能力。不斷加強信息服務系統的開發與應用,提高系統對基礎業務工作與讀者服務工作的保障能力。一是增加數字資源存儲設備及系統引進,滿足數字資源的不斷增長和應用需求;二是完成圖書館使用的清大新洋管理系統軟件升級工作,優化信息管理環境;三是引進一站式檢索服務平臺,推進數字化建設進程。
2.3.4 讀者服務工作
實施主動服務策略,積極開展面向教學科研和管理人員服務、面向地方經濟建設等多層次服務。服務工作以讀者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堅持效益性、公益性,堅持以人為本,加強服務理論與用戶研究,建立和健全服務質量和效果評價體系,促進服務工作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實現優質服務的目標。
服務模式從提供實體型文獻為主向提供實體型文獻與數字型文獻、虛擬文獻并重轉移;從一般性的文獻借閱服務向深層次、個性化服務推進。服務內容從提供單一形式資源向提供集成資源過渡。服務手段以到館的、人工的文獻借閱服務與遠程的、網絡化的文獻信息和知識推送服務并舉。開展虛擬參考咨詢服務,強化文獻傳遞業務,拓展文獻提供的范圍與廣度。為讀者和館員營造理想的研究式、互動式學習交流軟、硬件環境。逐步開展通用借書證辦理工作,實現館際互借。應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各館都應當按照《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的通知》(教高[2002]3號)文件要求成立圖書館工作委員會,以加強對圖書館的組織領導和有效管理。
(2)建立讀者服務保障體系。要改變“坐等讀者上門,你需我借,你問我答”的被動服務狀態,必須建立一整套讀者服務保障和評價體系,形成嚴格的考核監督和獎懲機制,從制度和程序上嚴肅保證讀者服務的高效開展,以確保文獻利用率逐年提高。
(3) 建立專業兼職館員制度。為了使文獻選購、信息咨詢服務更具有專業針對性,能更好的滿足教學科研和管理者的需要,為讀者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和多方位、深層次的服務,應在院內聘請相關專業帶頭人擔任圖書館兼職館員,負責向圖書館提供本專業文獻需求信息和文獻選購意見,并通過與圖書館專業聯絡館員的互動,促進圖書館和讀者之間的信息交流。[2]
(4)成立業務工作小組。成立業務工作小組是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有效開展讀者服務工作的創新之舉。2010年上半年已成立了信息工作、參考咨詢、文獻推送、新書通報、館際互借、BBS等業務工作小組,各館可以學習、借鑒,通過建立業務小組推動讀者服務工作上檔次、上臺階。
(5)實施跟蹤服務。根據職業教育特點,學生在校3—5年內(含5年一貫制學生),一般要到企業實習1—2年左右,在這段時間里,學生不便到學院圖書館借閱圖書,圖書館服務對這部分學生來說就出現了空白,不利于他們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識和信息,不利于他們利用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因此,圖書館要從企業頂崗實習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繼續為他們提供一系列文化、信息等方面的跟蹤服務。
跟蹤服務主要包括:每學期都要隨時了解掌握學生頂崗實習的人數、分布狀況、頂崗實習的專業、所在企業的文化背景、學生的業余學習條件、學生對圖書信息的實際需求等。在此基礎上,針對本院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狀況和人員狀況,認真研究提出跟蹤服務的計劃、跟蹤服務的內容、方式和途徑。一般來講,對那些已經與學院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作為學院相對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且學院每年都成批安排學生頂崗實習的企業,學院圖書館可與企業聯合,在企業設立圖書室,由圖書館提供一部分圖書、期刊和電字文獻,指定頂崗實習的學生代管,每季度或每學期更換一次書。對于條件較好的企業,可力爭與其聯合籌建圖書資料室,由企業和學院共同籌資購買文獻資源,并將企業歷年積累的圖書資料組織專門力量進行加工著錄,實行計算機集成化管理。該圖書資料室由企業管理,職業院校圖書館選派專人進行定期維護和指導,真正實現學校與企業聯合共建、共有、共享。對于比較分散的實習學生,申請由學院購置流動書車,圖書館選派專人上門服務,每學期至少為他們上門送書1至2次。這樣,就可以保障職業院校的學生在校3—5年的時間里,每年都能夠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能夠借閱到圖書館的文獻。這也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做好頂崗實習學生跟蹤服務的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如中層以上干部群體、專任教師群體、科研人員群體、工勤人員群體、高職學生群體、中職學生群體、繼續教育學生群體等等,由于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崗位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因而對文獻信息的需求也不同,圖書館應當根據不同的讀者群體,分門別類地做好文獻信息推送和跟蹤服務。
2.3.5 成立讀者協會
寧夏職業學院圖書館讀者協會于2006年成立以來已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驕人成績,受到自治區團委、教育工委的表彰獎勵及院領導和廣大師生的好評。各館應充分利用新館場地、設備條件,積極組織開展各種讀書文化活動,包括圖書館宣傳、好書推薦、讀書心得交流、大學生辯論會、演講會、書畫藝術作品展、讀書征文等,利用周末經常舉辦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文藝晚會、電影晚會等,組織開展跨校區交流,到科技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活動場所參觀學習。通過讀者協會活動的有效開展,激發同學的讀書熱情,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圖書館的綜合利用。[3]
2.3.6 積極參與教學、科研與學術交流工作
積極參與文獻檢索課和素質拓
展課的教學工作。認真作好教材編寫,抓緊制作教學課件,開展《科技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社科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課的教學。具有副研究館員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都要積極參與新生入館教育和數據庫使用專題講座以及學生素質拓展課教學工作,并與各系、部積極互動,參與畢業設計、畢業論文的寫作指導和答辯工作,深化文獻檢索課和素質拓展課的針對性,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綜合素質。
應高度重視科研工作,積極參與學術研究和交流。主要是加強圖書館業務探討,加強圖書情報理論與業務實踐密切聯系的辦館模式研究和延伸服務研究,重視課題申報和項目參與活動,尤其要在省部級、廳級、市級課題申報方面努力爭取,力爭達到2個以上,院級課題力爭達到5個以上。積極參與各級圖書情報學會以及同兄弟院校圖書館的合作交流,主動學習他人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業務技能,不斷提高圖書館服務的層次、水準和效益。[4]
2.3.7 創建富有寧夏區情特色的閱覽室
系統收集寧夏史志(含各市縣地方志)和西夏文化、回族文化研究成果,綜合收集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成果和統計資料,主動收藏寧夏文物古跡資料、寧夏區情資料以及寧夏旅游景觀圖片、文字解說資料和名人字畫等地方文獻。力求系統展示和反映寧夏歷史、寧夏多元文化和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為師生了解寧夏、研究寧夏、認識寧夏,從而更好的建設寧夏提供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并作為學生素質拓展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2.3.8 開展特色服務
充分利用新館條件,建設好書吧陣地和多功能(多媒體)教室,實施特色化服務。書吧布置(如家具、設備配置),應向杭州市圖書館、寧夏圖書館學習,盡量體現人性化,為讀者提供比較溫馨的文化休閑場所。應購置一些暢銷書和特價書,為師生提供買書、現場閱覽一體化服務。
2.3.9 建立教師研究室
分別建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教師研究室。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具書、重要圖書、專業期刊報紙、人大復印資料、行業規范、技術標準等分別歸類擺放其中,并配備專用電腦,供專業教師和科研人員研究使用。
[1]任玉林.寧夏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0):47-49.
[2]任玉林,孫艷玲.高職院校圖書館專業兼職館員和專業聯絡館員建設探討[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8(5):108-110.
[3]任玉林,張惠芳.高職院校圖書館建設研究[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9(9):90-92.
[4]任玉林,等.高職院校數字圖書館建設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