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寧 鄭慶照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 浙江 溫州325006)
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考和招生制度改革不斷深入,高職院校招生規模也不斷擴大,招生形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在:(1)全國高考報名人數的下滑與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張矛盾日益突出。(2)高職院校經歷了數十年的數量擴張,現在已走向內涵建設與特色優勢的建立,涌現出大批量的國家及省示范、骨干院校,高職教育特色、區域優勢逐步顯現,引發院校及專業志愿選擇不平衡現象。(3)大部分省份實行的平行志愿投檔模式改革,增加了考生填報志愿的范圍,降低了志愿填報難度和風險,使學生選擇學校、專業的主動性更強,招生工作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這將使高校面臨更加激烈的生源競爭,招生宣傳大戰已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是一所由溫州市人民政府開辦,國家教育部備案的公辦普通高等職業學院,現開設農林牧漁、財經、電子信息、制造等四大類20個專業,2011年招生2080人,目前在校學生5246人。
本次調查采用全面調查法,對象為2011級新生,問卷的填寫采用集中填答法,主要從學生對學校的認可度、選擇專業動機、招生宣傳效果、學生對專業認識、學生入學后學習態度等五個方面進行調查。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972份,回收問卷1948份,回收率為98.8%,有效問卷1896份,有效率為97.3%,本次調查結果由調查員檢查核實后進行編碼,利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其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樣本的基本情況如下(見表1)。

表1 調查樣本的基本情況表
從樣本基本情況的數據可以看出,考生填報溫州科技職業學院集中在前三個志愿所占比例高達88.4%,基本上能客觀反映入學新生的思想動態,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作為公辦地方性高職院校,又處于浙江省杭甬溫三大高教中心之一且民營經濟較為發達的溫州市,對考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過調查發現(見圖1),考生選擇報考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的首要理由以學校所在地(占33.8%)和學校名稱、性質(占26.1%)為主,其中,農類專業有22.3%的考生考慮到專業及學費等因素,此調查結果與2010年相差較大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學校所在地,與2010年的19.6%相比有較大程度的提高。當前,高職生就業一般集中在就讀院校所在地,使高校的區域優勢對考生院校志愿填報的影響作用逐漸顯現,同時,公辦高職院校較之民辦院校具有發展潛力大、師資穩定、學費低廉等優勢,也成為考生選擇院校的優先考慮因素。

圖1 考生選擇院校的首要因素圖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考慮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以就業前景(占33.2%)與自身的興趣愛好(占30.4%)為主,顯然,在目前就業壓力如此巨大的大環境下,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優先從就業前景好和自身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在選擇專業時,考生憑專業名稱了解專業的占49.5%,通過各種途徑全面了解專業介紹的僅占22.4%,表明仍有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專業時未進行全面了解,而將近一半以上的考生對所填報的專業了解相當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無暇顧及個人的職業目標,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是無從談起,造成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僅憑專業名稱或者以家長、親戚的建議為參考,缺少對自身情況和個人特點的分析,盲目“跟風”或“追熱”,缺乏以職業規劃為前提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造成考生對所選擇的專業滿意度普遍不高。
同時,通過對農類專業和非農專業考生的比較發現,農類專業學生對專業進行全面了解的比例(占24.8%)比非農專業學生(占20.6%)高出4.2個百分點,可見農類專業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具有相對較高的目的性,但大部分考生仍對專業了解欠缺(見圖2)。

圖2 考生對專業的了解度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與應用,特別是高考志愿通過網絡填報后,網絡是考生了解高校招生信息的主要載體。同時作為官方唯一指導性手冊的《省志愿填報招生計劃手冊》也是考生了解高校招生計劃和信息的主要途徑。在對了解高校信息途徑的調查中,被調查的1896名學生中有801人(占42.2%)是通過《省志愿填報招生計劃手冊》了解學校情況;有637人(占33.6%)是通過學校網站了解學校情況;有228人(占12.0%)是通過招生簡章了解學校情況,此調查結果與2010年相比相差不大,已呈現一定的規律性,主要表現在:考生了解信息主要以這三種途徑為主,而《省志愿填報招生計劃手冊》和學校網站仍維持較大比重。
同時,錄取考生認為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招生宣傳需要繼續加強的方面主要表現在:加大招生網站宣傳占36.8%,增加QQ群招生咨詢占19.4%,加大電視媒體宣傳占18.8%,到各中學增設招生宣傳點占15.7%,可以看出,考生對于學院招生信息的了解主要仍是通過網絡(網站、QQ)等途徑,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希望學院能夠加大電視媒體和到中學宣傳,以更好地方便考生了解學院的招生信息(見圖3)。

圖3 考生認為招生宣傳需要加強的因素圖
通過調查發現,在基礎教育階段,考生較少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教育。根據調查,37.9%的考生沒有參加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學習、也沒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僅有10.0%考生接受過相關的教育并有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可見,大部分考生在中學階段沒有參加過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教育,自身的職業規劃僅是對自己的就業方向和目標初步確定,缺乏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乏造成考生對其所報專業缺乏了解,導致入學后學習興趣不高,有的甚至存在排斥心理。
在對考生是否了解及愿意就讀免學費農類專業的調查結果顯示,農類專業雖然有部分學生喜歡并選擇就讀,但仍處于一定的劣勢,相當大比例的學生對農類專業的了解程度相當薄弱,主要表現在:(1)學生了解農類專業程度較差,僅有20.3%的學生比較了解,并喜歡就讀;將近一半(占46.5%)的學生對農類專業不太清楚,但愿意就讀;雖然愿意就讀農類專業考生總數占約66.8%,但比較而言,對專業的了解程度較差。(2)大部分(占47.4%)非農專業學生沒有特別留意農類專業,約占21.1%的學生對農類專業存在排斥心理,擔心被調劑到該類專業,而農類專業所處劣勢的大部分原因仍是對專業的了解度不夠造成的(見表2)。

表2 考生對免學費農類專業情況的了解度表
通過各系部統一組織的專業始業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來不明白就讀的專業,現在已經很了解專業內容的學生將近一半,約占42.4%;對專業的了解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可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及時了解專業的具體情況,激發主動學習的動力(見圖4)。
在入學后,學生最想做的事情的調查匯總,將近70%的學生入學后學習目的明確,選擇學好專業,為就業做準備或選修其他課程或準備專升本。該調查結果與2010年相比,學習目的都較明確,學生入學后立即為自己的學習和將來就業做準備,學習趨勢較好,但學習主動性略有下降,內心傾向參加社團活動及放松心情(上網、玩游戲等)等趣味休閑活動的比例比2010年高出7.8個百分點(見圖5)。

圖4 專業始業教育取得的效果圖

圖5 新生入學后的學習態度圖招生宣傳對策及建議
通過對溫州科技職業學院2011級新生的調查發現,考生填報志愿呈現出以學校性質和地理位置為優先因素選擇院校,以就業前景和自身興趣為主導因素選擇專業的趨勢。同時發現,考生對填報專業了解薄弱,僅根據自身片面的理解盲目選擇專業,且對自身的職業方向缺乏準確的認識和定位,未對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
(一)加強專業內涵建設,突出特色
通過調查發現,考生填報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比較集中考慮辦學性質和地理位置等區域優勢,對于學校辦學條件和專業的優勢、師資力量及教學質量等相關方面認可度不高。因此,學院應在招生工作中注重轉變觀念,堅持用科學發展觀引領招生工作,統籌協調,系統運作,內涵發展。一方面,把招生工作貫穿于教學、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全過程中,全面提高學院的教學管理、教學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另一方面,把招生工作作為教學內涵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明確辦學的指導思想,注重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轉變,走出一條“內涵發展”的招生辦學路子,以院校的綜合實力獲得考生更高的認可度。
同時發現,考生對填報專業了解度不高,盲目填報專業的考生所占比例仍然較高,對專業的認知度不夠,造成部分考生對本專業滿意度不高,萌生轉專業甚至退學的念頭,導致學院的招生比例失調和計劃資源的浪費。針對這一情況,學校要分階段做好各專業的宣傳。第一階段,考生填報志愿期間的專業宣傳,院校可以提供專業背景、崗位職業特點、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優勢與特色、主要課程、就業方向、近兩年就業率及部分學生就業創業的實例等信息,既要全面,又要突出特色,讓考生直觀全面地了解專業的相關信息,避免考生憑猜測盲目填報專業志愿;第二階段,學生入學報到期間,可通過各系部統一組織的專業始業教育,使學生重新認識所就讀專業的基本情況和前景,提高學生在本專業就讀的興趣,穩定被調劑專業學生的心態,減少轉專業學生的人數,保持專業設置之間的平衡度。
針對目前考生對農類專業仍缺乏了解、農類專業的報考率普遍較低的現象,應創新農類招生思路,積極拓展農類招生新渠道,在重點加強對專業宣傳的基礎上,適當改變農類專業招生策略,采取農類專業定向招生、提前自主招生或五年一貫制招生等新方法,以便增加農類考生的報考率和報到率。
(二)明確招生宣傳載體,突出重點
信息獲取渠道影響信息獲取的質量,高質量的信息能為填報志愿提供準確的依據,調查結果發現,考生了解學校信息的途徑已呈現一定的規律性,超過80%的考生是通過《省志愿填報招生手冊》和學校網站來了解學校,約10%的考生是通過招生簡章來了解學校。可見,網絡作為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現代化資訊手段成為考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由于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導致絕大部分考生選擇由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編著的唯一官方信息媒體《省志愿填報招生計劃手冊》等有權威性的報紙雜志,獲取信息的網絡媒體則以學校的官方網站為主。同時,學院的招生簡章雖也具有較高的權威性和真實性,但因一些成人高校及國外高校濫發招生簡章,造成考生對其信任度較低,未引起學生的重視。另外,校園開放日或各類招生咨詢會的方式雖然比較直接,但由于咨詢人數眾多,且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所占比例較低。
因此,在招生宣傳中應以《省志愿填報招生計劃手冊》和學校網站為主,招生簡章為輔;重點完善補充院校在《省志愿填報招生計劃手冊》中的招生及學院情況等信息,及時更新學院網站的相關信息。同時,招生簡章在省內各地區的宣傳效果也不容忽視,應適當加強和調整招生簡章在省內各中學和宣傳點的宣傳范圍和力度,以最少的投入獲得較好的宣傳。
(三)加強職業規劃指導,突出實效
學校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穩定專業思想,增加專業認同感,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自身條件和發展方向,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涯道路,確定生涯目標,規劃人生的發展歷程,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生涯發展所需的各種素質和條件并及時有針對性地加強和彌補,及早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方向,提高個人實力,增強職業競爭力。為了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建議學校從新生入學開始到畢業,根據不同年級確立不同的教育內容、目標與方法,選擇恰當的培養方式和途徑,構建全程指導的職業生涯教育體系,讓學生在認識自我、認識專業的基礎上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比如:一年級階段,開展職業興趣測量、確立職業目標及制定發展規劃;二年級階段,落實實施職業生涯規劃;三年級階段,對就業或繼續深造做出選擇。
[1]肖潔,卜林.高考考生擇校意愿分析——基于南京工業大學08級新生的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10(1):93-95.
[2]黃潔,李小燕.涉農專業招生難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09(18):390-394.
[3]劉洋.當前高職教育招生與就業問題現狀及對策[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