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體仁
(陜西科技大學機電學院 陜西 西安710021)
在國家級中等職業學校骨干教師培訓中,培訓學員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地域差別,各地職業學校發展水平差異很大,學員教學方法的獲得途徑各不相同,對職業教育的理解也有較大差異,迫切希望對目前職業學校教學計劃、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方法等一系列熱點問題進行交流和研討。為了使討論和交流富有成效,我們設計和開發了一種新的研討式教學法——城堡教學法,如圖1所示。
圖1 城保教學法示意圖
城堡教學法根據研討者情況,確定一個具體的問題為研討項目,隨機分成兩組(城內和城外),城內的發言討論,城外的聆聽。城外的可與城內的研討者自由交換(進城和出城),研討成果以張貼板的形式展現。
城堡教學法的設計、開發以及完善,受到了合作學習的啟發,并借鑒了seminar教學法。城堡教學法以被培訓學員為中心,教師是研討的引導者、輔導者。教師首先通過座談、個別交談、交流,與學員共同確定研討題目。研討時,培訓學員不固定、隨機、動態地分成兩組(城內、城外)。培訓學員通過主動參與,獲得討論題目的個人體驗和感悟。經過多次研討的摸索和實踐,研討過程逐步完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培訓學員擔當主持人 主持人可由培訓學員毛遂自薦,也可由培訓學員推舉,也可以輪流擔當,討論時主持人的立場需要保持中立,掌握好研討的秩序、時間,控制研討氣氛,做好記錄。
確定研討規則 研討規則的確定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1)研討時間的管理。要在規定的時間或預定的時間內完成研討議題。研究表明:一個工作效率糟糕的人與一個工作高效的人,效率相差可達10倍以上。實際上,人人都需要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和理念。由于受議題的復雜和難易度不同、發言者的時間長短不一致,研討激烈程度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研討會時間控制的問題非常突出。需要研討者共同制定時間控制規則,約束研討者的言行。(2)形成良好的研討秩序。研討會的順利進行是所有研討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每個人的觀點、看法和發言內容不同,但研討者應在和諧、民主的研討氣氛中,按照研討規則,圍繞主題進行研討,確保研討會的順利進行。
研討結果的形成 主持人將大家討論的觀點、看法填寫在卡通紙片上,用特制的大頭針釘在張貼板面上。卡通紙片在張貼板面的位置可以自由移動,方便歸類和加工整理。要克服在通常研討中討論很熱烈,但沒有記錄、沒有歸納和總結的弊病。張貼板上的內容反映了討論的過程和結果,既是研討者集思廣益和系統思維的過程,又是研討教學活動的結果。
研討氣氛是研討者圍繞研討主題形成的某種占優勢的綜合心理狀態。這種綜合心理狀態是研討者的一種情感體驗以及對待研討活動的態度和行為的綜合反映,具有認知和情感的特征。這種綜合心理狀態與研討過程有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的條件下會形成某種占優勢的穩定狀態。這種穩定狀態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同時也具有可變性。研討氣氛所涉及的因素很多,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教學環境),還有心理因素(情境)等,是上述各因素綜合的結果。和諧、民主的研討氣氛的營造,應配之以相應的學習環境。教室的布置,設備的配置,教師和被培訓學員之間、被培訓學員之間關系等,凡是與研討活動有關的因素均應作一定的調整與安排。
教師 教師由過去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轉向協調人的角色,大大增加了教師本身的情感成分。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認知與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有效的認知往往伴隨著肯定、贊許、羨慕等積極的情感,厭煩、不滿、輕視等否定的情感難以產生積極的認知。情緒、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師本身的情感狀態,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出現某種心理氣氛。因此,教師健康的情緒、積極的情感是產生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
研討游戲規則的確定 研討游戲規則的民主協商確定,研討過程中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是營造和諧、民主研討氣氛的基礎,對形成民主的交流氣氛特別重要,有利于研討進程順利進行。
研討規模 研討教學的組織,教師以導為主,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班級人數不宜太多,特別是城堡內參與發言交流的被培訓者一般不超過8人。城堡內的人數太多,很難保證交流的普遍性,會影響研討效果。
教學設備 研討時需保證張貼板有利于開放式的思考、意見的交流展示、探討式的調整、認同式的聚合(或稱集中)。
教室布置 在保證教學設備處于最佳位置的前提下,研討會的座位非正式地編排模式,便于研討者之間的交流。在城堡教學法中,除了圖1雙圓形座位編制方式之外,還可以使用如圖2所示的內圓外馬蹄形編排方式。
圖2 內圓外馬蹄形編排方式圖
社會能力強調人際交流(交流方式、利益沖突的處理)能力,在工作中的合作、交流與協商的能力、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能力。
研討活動是一種社會性交往活動,研討者主動參與、承擔工作責任的意識尤其重要,需要研討者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研討活動。在這種活動中,研討過程成為教師與培訓學員間信息傳遞的互動過程,也是情感交流的人際交往過程。要想獲得知識,建構知識的多種意義,就需要教師與培訓學員之間、培訓學員與培訓學員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
[1]趙志群.職業學習理論最新發展[J].職教論壇,2003(4):62-64.
[2]姜大源.職業教育教學思想的設計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6):1.
[3](德)PD.Dr.habil.Frank buenning,Alexande Schnarr M.Sc.,Sun Yang M.Sc.Kai Gleissner M.A.,Dr.Hans-Joachim Bar.課程開發、課堂設計與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M].德國InWEnt公司,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