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姜月平 通訊員 蔡 濤 袁 鵬
循環利用廢水廢氣廢泥漿,開發利用節能降耗新技術,西南油氣在高速高效會戰中創造了異常可觀的“綠色”效益。

□員工在進行環保實驗操作。周方 攝
清潔節能,減排降污,循環利用,西南油氣田在高速高效會戰中“多管齊下”,創造了“綠色”效益。1~9月共實現降本增效1.93 億元,不僅降低了能耗和成本,而且保護了藍天、綠水、大地。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環保也是最大的效益。”西南石油局局長、黨委書記、分公司總經理甘振維闡明了該公司的經營理念。
西南油氣田川西地區一年產生約1.7 萬立方米可回收利用泥漿,如果沒有泥漿回收及中轉設施,僅靠井間倒運,可回收泥漿再利用率最多為20%,其余1.4 萬立方米泥漿將連同廢棄泥漿一起被固化處理,不僅造成經濟上的巨大浪費,還增加泥漿固化物的排放量,給環境治理帶來壓力。
川西泥漿中轉站站長王舜說:“把泥漿回收、處理,再轉運到井場,循環利用,降低污染,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工作。”
為泥漿循環利用服務,這只是西南局油田工程服務公司西南環保中心一個方面的工作。在四川德陽,在川西氣田的中心地帶,作為最大的專業化環保治理隊伍,西南環保中心由袁家固體廢棄物處理場、廢水站、川西泥漿中轉站和東泰固化土填埋場組成,長期擔負著鉆井、修井廢棄物以及井場廢水、采氣廢水等的環保治理,尤其是要完成鉆井儲備泥漿的回收、儲存、配送任務。
2011年8月,西南油氣田擴建包括蒼溪元壩、通江和閬中老觀在內的川東北應急泥漿站,泥漿儲備能力達到4500 立方米。到目前,元壩氣田一期產能建設中,鉆后泥漿轉運回收近4000 立方米,泥漿重復利用總量已達1.4 萬立方米。
2012年,儲備能力3000 立方米的川西袁家泥漿轉運站建成并投入運行,僅上半年累計回收泥漿就達1.53 萬立方米,配送1.37 萬立方米,泥漿重復利用總量達2.7 萬立方米。
西南環保中心不僅讓泥漿“循環”起來,還完成了川西100 多口施工井的環保治理。在袁家固體廢棄物處理場,鉆井、修井廢棄物入場量達18.87 萬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16%;袁家廢水站入站的井場廢水、采氣廢水量達9.66 萬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64%;3月起,從袁家固化場向東泰填埋場,轉運固化土累計達6 萬余立方米。
“川西地區人口密集,現場治理易留下隱患,引發油地關系緊張,當年專門建設固體廢棄物處理場和廢水站,的確是一種前瞻性的戰略措施。”說起2002年就啟動處理場工程,油田工程服務公司副總工程師杜利頗為感慨。
川西采氣廠氣田維護作業大隊大隊長牛德法說:“川西氣田開發已經20 多年,采氣出水量大幅增加,不僅穩產成問題,環保也成問題,治理、排放好了,潛在效益十分可觀。”
今年4月,川西采氣廠在國內率先建成首座地層水綜合利用站,利用低溫多效蒸餾技術,治理采氣產生的高氯廢水。目前,該站日處理廢水量約270 立方米,產工業鹽約22 噸,已處理廢水約2 萬立方米,外排水各項指標檢測均符合設計要求,達到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
施工節奏加快,井場污水、采氣廢水大幅增加,按照“增量不增費”的原則,該公司在施工現場安裝水表計量節約用水,采取多種措施解決地層水拉運、處理成本較高等問題。1~8月共回注地層水4.57 萬立方米,其中川西氣田回注3.79 萬立方米,節約費用41.7 萬元;優化地層水拉運線路,利用當地環保設施就近處理污水,減少拉運費用241.8 萬元;利用污水管道取代車輛拉運,減少污水運輸費255 萬元。
元壩氣田廣泛應用泡沫鉆井與空氣鉆井技術,既大幅提高鉆井速度,又從源頭避免污染,有效保護淺層水。同時通過污水回注、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在井架、泵房、循環罐三大重點區域實施井場清污分流,減少井場雨水污染量。元壩氣田建設以來,現場處理、達標排放污水2174 立方米,達標排放率100%。
隨著會戰深入,為加快增儲上產,水平井多級分段壓裂技術廣泛應用,導致壓裂液用量大幅增加,污液處理排放壓力陡然上升。為解決壓裂返排液回收利用問題,西南分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組織精兵強將,攻克壓裂返排液胍膠分子重構技術、返排液殘余破膠劑影響交聯等諸多困難,成功研制出壓裂返排液回收利用配方體系,并根據壓裂返排過程及配液水質要求,研究開發了返排液回收、凈化處理配套設備及流程。在馬蓬62-1 井,該技術應用獲得成功,順利加砂46 立方米,測試獲得日產量1.8 萬立方米,增產效果明顯。
“網電鉆井,節約成本,減少廢氣排放,降低噪聲污染,井隊職工愿意,周圍老百姓更愿意!”重慶鉆井公司70138 井隊長唐勇談及這項新工藝喜形于色。
鉆井設備動力系統,過去主要依靠柴油機,運轉中產生高分貝噪聲而且排放大量廢氣,污染空氣還擾民。從國內外實踐看,采用網電設備鉆井較柴油發電機鉆井更經濟低碳環保,能大幅節約成本、減少廢氣、降低噪聲。2011年,西南石油局川內4 支井隊率先進行網電改造,相比柴油機施工,全年節約成本近2600 萬元。各井隊還裝配空氣濾清器,為每臺柴油發電機安裝消音器,并在井場周圍砌起10 米高的“隔音墻”,最大限度降低噪聲。40510 井隊應用網電鉆井,廢氣排放控制在標準水平以下,現場噪聲控制在30~40 分貝,現場“喧囂”不再,還免去了噪聲擾民的索賠糾紛。隨即,西南油氣田開始大規模推廣使用網電動力系統、ZJ70D 鉆機諧波抑制及無功補償系統等。2012年,元壩工區實現了“網電”全覆蓋。
節能減排開發工藝添“新招”。2012年,西南油氣在川西平原46 口生產井推廣應用井下節流工藝,延長氣井穩產期,提高氣井單位壓降產氣量,預計單井每年可節省天然氣消耗量10 萬立方米。同時,改造水套加熱爐溫控系統,使每座水套加熱爐每天天然氣用量從600 立方米降至450 立方米,不僅節約了開采成本,而且有效減少了天然氣耗費和二氧化碳排放。
川科1 井投產以來,因含硫化氫,曾令周圍百姓頗為惱火。川西采氣廠一方面采用新工藝,封閉脫硫裝置,盡量防止硫化氫“異味”外泄,同時讓員工就地倒班休息,給百姓“現身說法”,不斷消除百姓疑慮。一位油地協調員說,在川西開發天然氣,就像在老百姓飯碗里打井,面對井噴、廢氣、廢液、噪聲等威脅,百姓都是非常關注,我們就得切切實實推行綠色低碳環保。
正在建設的元壩凈化廠,將應用高效能的硫黃回收尾氣加氫催化劑,使總硫回收率達到99.9%以上;并在常規加氫還原吸收尾氣的基礎上,并聯增設尾氣超重力吸收裝置,使外排尾氣中的二氧化硫濃度低至每立方米400 毫克,遠遠優于每立方米960 毫克的國家排放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