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夏銘 李自強 徐楨瑩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骨科 郵編 200438 )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 OP)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衛生組織,WHO)。骨質疏松癥是一個具有明確的病理生理、社會心理和經濟后果的健康問題。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后果是發生骨質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骨質疏松性骨折大大增加了老年人的病殘率和死亡率,因此對此癥早期診斷和預防有重要的意義[1]。 為了解延吉社區居民骨質疏松的患病情況,2011年8~10月我們對延吉社區居民1 447人進行了骨密度測定分析和骨質疏松患病率調查,現報告如下。
選擇上海市延吉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簽約的居民。入選標準:本社區常住居民,本人自愿,且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經臨床檢查排除各種可能影響骨代謝的急慢性器質性病變,如卵巢切除、佝僂病、糖尿病、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病變、嚴重肝腎疾病;絕經后婦女長期補充雌激素者。將符合條件的對象編號,采用數字表法隨機抽取1 447人為調查對象(表1)。
1.2.1 骨密度測定方法
采用上海美林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CM-200型超聲骨密度測定儀,輸入相關數據,消毒右足,置入槽中固定,由同一操作人員測定所有受試人員的右側足跟的SOS值。
1.2.2 診斷標準
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標準,測得的骨密度低于同性別峰值骨密度平均值的2.5個標準差(T=-2.5SD),結合臨床就可以診斷為骨質疏松癥;低于同性別峰值骨密度平均值的2.5個標準差,且伴有一處骨折的為嚴重骨質疏松癥[2],骨密度值降低1~2.5個標準差之間為骨量減少。
根據WHO診斷標準,本次骨密度測定發現骨質疏松患者232人,占16.03%;骨量減少604人,占41.74%。其中T值-3.0 SD~為 232人,占16.03%;-2.5 SD~為119人,占8.22%;-2.0 SD~為144人,占9.95%;-1.5 SD~為149人,占10.30%;-1.0 SD~為192人,占13.27%; 1.0 SD以上為611人,占42.23%。
隨著年齡的增加,骨質疏松和骨量減少的比例逐步增加,女性患骨質疏松和骨量減少的比例大于男性(表1)。

表1 不同年齡、性別組骨密度測定結果(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骨質疏松癥的患病率呈急速上升趨勢。根據《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公布的資料,我國至少有6 944萬人患有骨質疏松癥,2.1億人骨量減低,存在骨質疏松癥的風險。5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質疏松癥總患病率為15.70%,而且隨著人口壽命的延長,這一比例還在逐步增加。70.00%~80.00%的中老年骨折是因骨質疏松引起的,其中每年新發椎體骨折約181萬人,髖部骨折病例23萬人。保守地估計每年用于治療中老年患者大腿骨折的費用已經高達104億元,到2020年將超過217億元,2050年超過800億元[3],給社會和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現已成為危害公共健康的嚴重問題之一。本社區50歲以上的人群中骨質疏松癥總患病率為16.03%,略高于全國患病率水平,可能與本社區是老居民區,老年人比例相對較高,另外本次調查主要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對象,在樣本范圍和數量上有一定局限性。
骨質疏松早期可以沒有什么癥狀,所以有人稱它為一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如何早期發現骨質疏松?骨密度檢查是目前早期發現骨質疏松、預測骨折風險的最佳定量指標,尤其是雙能X線吸收法(DXA)是目前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骨質疏松癥診斷的金標準[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于硬件的限制,超聲測量骨密度無疑是一種骨質疏松早期診斷的方法。超聲測量骨密度是一種新型無創傷骨質疏松診斷技術,其優點是早期可以顯示出骨量的變化。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X線吸收法,超聲法在數值方面不一定十分精確,但由于其無放射線,對于社區范圍的早期篩查有其獨到好處。我們建議以下人群應進行骨密度儀的檢測:①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無其他骨質疏松危險因素;②65歲以下絕經后女性或70歲以下老年男性伴有一個或多個骨質疏松危險因素;③有脆性骨折史的男、女成年人;④各種原因至性激素水平低下的男、女成年人;⑤X線攝片已有骨質疏松改變者;⑥接受骨質疏松治療進行療效監測者;⑦有影響骨礦代謝的疾病和藥物應用史的患者。
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包括以下幾種:①年齡 在骨達到最大密度以后(一般在30歲時)骨質就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下降;②性別 50歲以上的女性患骨質疏松的危險性大大增加;③家族史 遺傳是易感因素之一,并且作用顯著;④骨折史 之前曾發生骨折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之一;⑤藥物 使用一些藥物,如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強的松,潑尼松等),同樣能夠增加患骨質疏松的危險。針對各種危險因素,應重視骨折疏松的三級預防
3.3.1 一級預防無病先防
一級預防應從兒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營養,多食鈣、磷含量高的食品,如蝦皮、海帶、牛奶等。堅持體育鍛煉,多接受日光浴,使身體儲備更多的骨礦物。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使骨量嚴重缺失的骨質疏松癥患者恢復正常,只有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通過患者的認識提高和健康行為的形成,從開始的被動接受到積極配合治療[5]。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通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形式,進行骨質疏松癥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提高社區群眾對骨質疏松癥危害性的認識。注意積極治療與骨質疏松癥相關的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腎炎、甲旁亢/甲亢等。不濫用糖皮質激素、肝素、抗癲癇類藥等,防止醫療行為而導致骨質疏松的發生。
3.3.2 二級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骨的強度和完整性取決于來自造血組織的破骨細胞對骨的吸收,及來自骨髓基質的成骨細胞的骨重建之間的平衡。骨質疏松癥治療目的是:①緩解骨痛;②增加骨量;③降低骨折發生率。其中降低骨折發生率是治療的最重要和最終的目的。
骨質疏松的藥物中,大部分是抑制骨吸收的藥,通過減少破骨細胞的生成或減少破骨細胞活性為主的藥物來抑制骨吸收,防止骨量過多丟失。目前認為性激素替代療法、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雙膦酸鹽和降鈣素等4類骨吸收抑制劑對預防和/或治療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是有效的。目前尚缺乏刺激成骨細胞活性的骨形成藥物,對緩慢骨丟失的人群應用此類藥物有利于維護骨小梁結構的完整性。
傳統醫學認為“腎虛”是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根本原因,再加上后天失調等原因而發生的疾病,治療以補腎為主,結合健脾法。
3.3.3 骨質疏松癥三級預防
三級預防的重點是防止骨折[5]。骨質疏松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發生的骨折類型主要有以下2類:普通骨折:常見于四肢和骨盆骨等部位,表現為骨折端的移位、重疊、旋轉等;壓縮性骨折:常見于脊椎骨,表現為椎體出現雙凹征、魚骨征或楔狀樣改變。
要想減少或避免骨質疏松癥患者骨折的發生.必須從預防的角度著手,在進行骨質疏松癥治療、提高患者骨量的同時,要盡量避免外傷,尤其要避免摔交,其次要避免長期負重和劇烈運動:負重是造成骨質疏松癥患者脊椎骨壓縮性骨折發生的主要原因。雖然有時這種負重程度和正常時候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但疏松的骨質有時可能連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住,更不要說進行其他的劇烈活動了。
[1] 許潔, 趙東寶, 劉文斌, 等. 上海市社區中老年人骨密度相關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10, 25(1):68-69.
[2] 薛延. 骨質疏松癥的三級預防和實施細則[J]. 中國全科醫學, 2005, 8(16): 1308-1310.
[3]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編委會.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J]. 中國健康管理學雜志, 2009,3(3): 149-153.
[4] 薛延主編. 骨質疏松癥防治指南[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25.
[5] 張新琴. 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健康教育[J].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7, 4(14): 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