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沖 童 峰 茍興才
?
中國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的現狀及變動趨勢*
——基于1998-2013年的縱向調查數據
張沖1△童峰2茍興才3
【提要】目的探討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的現狀及變動趨勢,為相關決策部門提供參考。方法利用《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的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數據,運用描述性統計方法,進行有關指標的計算及比較。結果中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城市始終高于農村,且差距逐漸拉大;從性別來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均呈現女性高于男性的現象,且都有上升的趨勢;從年齡組來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總體呈現低齡組和高齡組偏高的現象,高齡組上升趨勢明顯;從學歷層次來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總體呈現低學歷高,高學歷低的現象,且差距進一步擴大;從醫療保障形式來看,有醫療保障的居民兩周患病率較高,并進一步上升;而無醫療保障的兩周患病率較低,且略有下降。從就業狀況來看,離退休人群的兩周患病率最高,學生最低。在崗、失業、離退休、無業四類人群的兩周患病率均在上升,學生的兩周患病率在下降。結論中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國家和社會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研究兩周患病率上升的具體原因,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解決相關問題。
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變化趨勢詞首字母大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2014年度世界衛生統計》報告,2012年中國的預期壽命到達了75歲,在過去的22年里增加了6歲。但是,諸多數據和研究均顯示中國居民的健康水平處于不容樂觀的趨勢,中國居民的健康預期壽命相對下降[1-3]。兩周患病率是反映居民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本文旨在分析中國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的現狀及變動趨勢,為我們展現中國居民的身體健康現狀。
1.資料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歷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中的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數據,該調查數據從1993年到2013年,每五年調查一次,采取多階段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每次抽取的樣本數在20萬左右。五次調查均按城市、農村分類。該調查數據基本能反映中國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的真實情況。
2.方法
對相關指標進行描述性分析及比較研究。數據的錄入及運算,采用Excel軟件完成。
1.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的總體概述
根據1993-2013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兩周患病率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1993年為140‰,2013年上升至241‰。從城鄉來看,趨勢也是基本一致。城市居民的兩周患病率比農村更嚴重。1993年城市居民兩周患病率為175‰,比當年農村居民的兩周患病率高出47個千分點;2013年城市居民兩周患病率上升至282‰,比當年農村居民的兩周患病率高出80%(見圖1所示)。
圖1 1993-2013年中國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變化趨勢圖(‰)
2.不同性別的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狀況
從性別來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均呈現女性高于男性的現象。從歷次調查的數據來看,農村男性的兩周患病率皆最低,城市女性的兩周患病率均最高。城市男女之間的兩周患病率差距先增加,后縮??;而農村男女之間的兩周患病率差距總體呈現增加的趨勢。1993年,城市男性的兩周患病率為158‰,比城市女性低34‰;2013年城市男性的兩周患病率上升至268‰,比城市女性低28‰。而在農村,1993年、2013年男性的兩周患病率分別為119‰、183‰,分別比當年女性的兩周患病率低19‰、39‰。因此,要重點關注城鄉女性的兩周患病率。
3.不同年齡組的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狀況
從不同年齡組來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總體呈現低齡組和高齡組偏高的現象,尤其是高齡組。從城市不同年齡組來看,0~4歲嬰兒組的兩周患病率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1993年為217‰,2013年下降至115‰;5~14歲兒童組的兩周患病率下降幅度更明顯,從1993年的158‰下降至2013年的57‰。15~24歲組和25~34歲青年勞動力的兩周患病率也均有所下降,分別從1993年的104‰和86‰,下降至2013年的42‰和59‰。35~44歲中年勞動力的兩周患病率變化不大,1993年為126‰,2013年為129‰。45~54歲組和55~64歲組的老年勞動力的兩周患病率均有所上升,分別從1993年的189‰和264‰,上升至2013年的263‰和470‰。65歲及以上老年組的兩周患病率上升明顯,1993年為310‰,2013年上升至736‰。從農村居民不同年齡組來看,也呈現類似的趨勢。
4.不同學歷層次的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狀況
從不同學歷層次來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總體呈現低學歷高,高學歷低的現象。從城市居民的不同學歷層次來看,文盲(包括半文盲)的兩周患病率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1998年為286‰,2013年上升至524‰;小學的兩周患病率也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從1998年的248‰上升至2013年的460‰。初中、高中(包括技校)、中專的兩周患病率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分別從1998年的181‰、149‰、189‰上升到2013年的310‰、250‰、285‰。大專、大學本科及以上的兩周患病率均有所下降,分別從1998年的168‰、219‰下降至2013年的190‰、163‰。從農村居民不同學歷層次來看,也呈現類似的趨勢。
5.不同醫療保障形式的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狀況
從2008年到2013年,擁有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的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均有所上升,城市和農村居民的兩周患病率分別從286‰和266‰,上升至389‰和330‰;擁有城鎮居民基本醫保的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也有所上升,城市和農村居民的兩周患病率分別從142‰和167‰,上升至229‰和262‰;擁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也略有上升,城市和農村居民的兩周患病率分別從212‰和177‰,上升至220‰和188‰。無社會醫療保險的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均略有下降,分別從2008年的144‰和153‰,下降至133‰和124‰。
6.不同就業狀況的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狀況
從1998年到2013年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到:離退休人群的兩周患病率最高,學生最低。城市在崗、失業、離退休、無業四類人群的兩周患病率均在上升,分別從1998年的139‰、155‰、353‰、206‰,上升至2013年的173‰、274‰、644‰、407‰。失業、離退休以及無業人員的兩周患病率上升幅度都很高,學生的兩周患病率有所下降,從1998年的84.8‰下降至2013年的39‰,農村也呈現類似的趨勢。
本文基于1993-2013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數據,對中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現狀及變動趨勢從不同性別、年齡組、學歷層次、醫療保障形式、就業狀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城鄉居民的兩周患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城市始終高于農村,且差距逐漸拉大。
城市居民兩周患病率高的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城市居民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患病率高[4];二是城市居民教育水平和健康意識以及對疾病的認同程度較農村高,自報疾病比農村多。城鄉居民男女之間的兩周患病率差異也較大,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女性的兩周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城市女性的兩周患病率最高。女性兩周患病率高,這可能與女性有月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特殊生理階段,機體免疫力弱有關,這也反應了女性對衛生服務需求較男性大。不同學歷層次的居民兩周患病率也有較大差異,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學歷越低者兩周患病率越高,學歷越高者兩周患病率越低??赡苁怯捎趯W歷較高的人,對醫學知識掌握的更多,平時越注重保養,所以患病率較低。
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形式的不同,其兩周患病率也不一樣,有醫療保障的城鄉居民兩周患病率更高,無醫療保障的兩周患病率更低??赡艿脑蛴袃牲c:一是身體素質較差者越容易參加醫保,而無醫保者身體素質較好;二是無醫保者即使有病可能也不去醫治,因為自費費用較高,長期下去,自報疾病率可能會降低,導致統計的兩周患病率較低。城鄉居民就業狀況的不同,其兩周患病率也不同,離退休以及無業人員的兩周患病率較高,學生的兩周患病率最低。離退休或者無業人員多數是老年人,因此患病率較高;而學生年紀較輕,身體相對健康,所以患病率低。
國家和社會要高度重視中國居民兩周患病率不斷上升的問題,而且要具體研究哪些因素導致不同群體的患病率差異,以及上升幅度的不同。從而采取相應的對策解決這些問題。
[1]高向陽,康曉平.基于多狀態生命表對中國高齡老人健康期望壽命分析.中國衛生統計,2010,27(5):455-458.
[2]艾斌,王碩,星旦二.老年人主觀健康感覺與生存時間關系研究.中國衛生統計,2015,32(5):875-877.
[3]王學義,張沖.中國人口年齡結構與居民醫療保健消費.統計研究,2013,30(3):59-63.
[4]馬立國,洪倩,王德斌,等.中國居民四項健康指標地區差異分析.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1,20(1):27-29.
(責任編輯:張悅)
四川省新農村鄉風文明建設研究中心一般項目(scxf201506);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w15243212)
張沖,E-mail:chongzhang1@163.com
1.西華大學西部城鄉社會服務研究中心(610039)
2.四川外國語大學社會學系
3.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