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斌,趙 云,尹云輝
(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在樓宇消防、小區安防和環境監控等系統中,由于系統的通信距離較長、節點多,通常采用便于施工布線的二線制電力載波的技術方案[1-3]。在通信距離較長時,線材成本優勢明顯,但是,通信節點通過耦合電路把數據耦合到傳輸能量的電力線上,需要復雜的電路及專用信號調制芯片,使得設備制造成本高[4-5]。此外,在這些場合通信數據以控制信息或狀態信息為主,信息量相對較少;通信實時性相對弱,時間響應在秒級;監控節點能耗相對較小[6-7]。為此,本文研究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低壓電力線通信,并應用于類似場合。
本文總線系統中的二線分別為P線和C線,P線用于傳輸能量和信息,C線為電源和信號的參考接地。總線系統的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總線系統由通信電源和通信節點組成,通信電源用于提供時分的能量和通信調制電壓,并通過P線輸出;通信節點并聯在總線上,分為主機節點和從機節點,只有主機節點能主動發起通信。

圖1 總線系統的拓撲結構
P線上分時進行能量和通信調制電壓的傳輸,周期各為10 ms,波形如圖2所示。在能量周期Te,總線提供正弦半波能量;在通信周期Ts,總線提供直流信號,供通信節點進行通信調制。

通信電源是產生P線波形的部件,其原理如圖3所示。220 V的市電通過變壓器T1轉換為低于36 V的安全電壓V1。在V1的正半周期,正弦電壓從P線出,C線上由D5到V1的負端,從而在P線上產生了以Te周期的能量波形。在V1的負半周期,通過穩壓管D2在P線產生一個直流信號,經D4、R1輸出。R2為可調電阻,具有吸收回波和調整通信靈敏度的作用,阻值根據節點的數目和通信距離調節。

通信節點具有接收能量和通信數據的功能,原理圖如圖4所示,其分為電源變換和信號調制兩個部分。D1和D6保證能量周期傳送能量到節點電源變換部分。C1平波儲能,經過LM7805CT穩壓芯片輸出5 V電壓。D11和D12保證通信周期的調制信號與調制部分接通,U3和U4為光耦,起著隔離和調制的作用。發送時,如果TXD為高電平,則U4導通P線和C線之間的電壓鉗低,U3截止,RXD為高電平;如果 TXD為低電平,則U4截止,P線和 C線之間的電平為高電平,U3導通,RXD為低電平。R6為調節接收靈敏度的電阻。D22為穩壓管,具有防反接保護電路的功能。實際運行時P線波形如圖5所示。


在工程應用中,推薦總線使用線徑截面積為0.75 mm2的護套2芯線,黑色為C線,另一種顏色為P線。
總線設計僅適用于只傳送簡單的狀態和控制信息的場合,通信數據幀規定如表1所示,包含3 B(即24 bit),分別為地址、命令和參數。

表1 數據幀的格式
(1)地址:占 8 bit,0~255,其中 255 代表廣播地址,0~15表示 15個主機地址,16~254代表從機地址。
(2)命令:占 4 bit,其中 B8 bit為 1時表示主機發往從機的命令,為0時表示從機回復的命令,其他3 bit命令自定義。當B8為1時,數據幀中的地址指目的地址,當B8為0時,數據幀中的地址表示源地址。
(3)參數:占 12 bit,用戶自定義。
調制方式采用 UART調制,1 bit起始位,1 bit停止位,無校驗位,比特率為4 800 b/s,這樣總線上一個通信周期正好發一個數據幀。
為了保證各節點能夠共享通信介質,在通信過程中須遵從以下規則:
(1)應答規則。所有主機節點發送的數據必須有應答幀。一次通信過程需要2個Ts。在一個通信過程內不允許有其他節點發送數據。
(2)目的地址優先規則。發送所有數據必須在Ts開始的時刻發送,當主機節點發送完地址以后,比對自己接收的地址。如果與自己發送的地址相同,則繼續發送;如果不同,則等待總線當前應答完畢后再發送。目的地址小的數據幀具有優先級,因此具有沖突總線仲裁機制。
將該總線應用于小區地下車庫自動控制系統中,實現車位引導和車庫通風。系統由停車場服務、連接地感線圈、指示燈光和風機控制器組成,拓撲結構如圖6所示。

圖6中,停車場服務器通過轉接器連接到總線,作為總線中唯一的主機。地感線圈傳感器和燈光指示器從總線取電,作為總線上的從機不斷地應答主機。計算機通過串口和轉接模塊連接。轉接模塊基本電路和圖4,增加了MAX232電平轉換芯片,并且計算機DB9的1腳DCD接圖4中的RTX,用于檢測Ts周期。上位機采用C++builder6開發,利用MSComm32控件實現通信。采用STC12C5628單片機控制地感線圈和LED燈光指示控制器,采用Keil C51開發。
當有車輛進入地下車庫時,服務器根據停車的目標車位規劃引導路徑,按照幾個鋪設的關鍵地感線圈的狀態啟動附近的LED燈光指示器,引導車輛停車。服務器根據一段時間地感線圈的數據計算該地區的汽車數量,當累計達到一定值時啟動該地區的風機進行通風。
本文研究了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的二線制現場總線,適用于消防、安防等特定場合。利用總線分時復用實現了在兩根線上分別對能量和信息的傳輸,大大簡化了調制和接收電路。總線仲裁機制較好地解決了沖突問題。但是本系統還存在一些問題,如通信速率低和靈敏度調節繁瑣等,需要進一步研究。
[1]張培仁,王洪波,朱東杰.二總線遠程直流供電及信號發送接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0(4),42-43.
[2]曦陽.基于XY_CN總線的醫院呼叫系統[J].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應用,2008(12):84-85.
[3]陳宇川.多功能大院保安系統[J].電子技術應用,1999,25(2):45-47.
[4]張記凱,魏學業,張志忠.基于 PL3201芯片的電力線載波通信技術應用[J].電子技術應用,2006,32(9):124-126.
[5]杜江洪.基于電力線數字家庭實現方案[J].電子技術應用,2003,29(2):63-65.
[6]邴樹奎,趙英然,潘悅.智能消防應急照明疏散指示逃生系統[J].照明工程學報,2002,15(4):24-29.
[7]謝志遠.基于PLC的TTU通信模塊的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10,36(5):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