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法國特約記者 王 海 董 銘 張依詩
84歲的奧斯卡上周日晚的頒獎再度將冷門拒之門外。黑白默片、法國班底、向好萊塢無聲電影年代致敬的《藝術家》,收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五項大獎,再現去年《國王的演講》同樣的統治力。對這種橫掃重頭獎項的局面,法國媒體第一時間發出歡呼,報道中充斥著“法國的勝利”等字眼。就連一向高傲的美國媒體,也對這一結果獻上肯定的掌聲。
法國感受奧斯卡狂喜
是的,自從第一屆奧斯卡之后,再沒有一部默片摘得最佳影片獎,直到83年后的今天。與去年《社交網絡》PK《國王的演講》形成雙雄爭鋒不同,今年《藝術家》的一枝獨秀讓奧斯卡早早失去懸念。頒獎典禮前,憑《后人》獲影帝提名的喬治·克魯尼就笑稱自己沒準備獲獎感言,因為今晚注定是“法國之夜”。美國媒體普遍對該片表達了盛贊。《好萊塢記者報》稱其用最原始的拍片方式來吸引影迷。《洛杉磯時報》認為該片像《阿凡達》一樣,展示了電影世界的奇跡。《紐約時報》則認為能將一部歷史題材作品拍成迷人的非紀錄片非常值得稱贊。
在法國,《藝術家》獲獎的消息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法國總統薩科齊和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在第一時間向該片主創人員發去賀電,稱“《藝術家》的成功證實了我國電影的非凡實力,也證明通過公眾力量引導、支持電影產業的正確性”。法國各界歡呼稱,《藝術家》刷新奧斯卡歷史,成為第一部來自非英美國家的最佳影片。《費加羅報》評論說,“當杜雅爾丹得知自己獲獎時激動得連臟字都冒了出來。不過他的表演實至名歸”。法國電視一臺驚嘆道,“從沒有一部法國電影席卷如此多的奧斯卡獎杯,他們做到了!這是法國電影的勝利!”
帝后之爭都沒爆冷
《藝術家》的大勝再次證明,小眾影片受青睞是近些年奧斯卡的傳統。不過有不少記者提出,奧斯卡收視率逐年下降,跟眾多獨立和小眾影片總是勝出不無關系,因此建議以后奧斯卡設立單獨的競賽單元,讓商業票房大片也能有出頭之日。
演員獎項方面,《藝術家》男主角讓·杜雅爾丹擊敗喬治·克魯尼、布拉德·皮特等好萊塢大腕,登頂影帝寶座。這位法蘭西型男在影片中的造型與好萊塢傳奇影星克拉克·蓋博十分相似,有人因此感慨,奧斯卡評委是把票投給了人人都愛的蓋博。相比影帝,影后方面稍顯意外,所有人都認為已經17次提名奧斯卡的斯特里普將再次陪跑這一獎項,雖然在演技上這位方法派的演員早已進入化境。但事實證明,“撒切爾”的征服力不容小覷。
中國電影不亮雜技亮
年年奧斯卡,本屆很無奇。不少媒體認為頒獎結果整體平淡,“就像學院老人們給世界電影集體默哀”。《北美影評人》稱,“這場頒獎禮告訴我們,學院獎還不知道如何進入21世紀。這屆奧斯卡的結果說明它所缺失的兩樣東西是:力量與想象力”。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本屆頒獎禮擺脫只有脫口秀的常規,請到藝術團體助興。備受關注的中國山東雜技節目《蹬人》,成為登上奧斯卡舞臺的首支中國演出團隊,這為現場平添一份東方色彩,也被中國影迷戲稱為“奧斯卡有了春晚的味道”。▲(圖片自上而下為《藝術家》劇組、新科帝后、《一次別離》導演。)
環球時報201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