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軍 劉廣群
(寶應縣黃浦初級中學 江蘇 寶應 225806)
習題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于鞏固已學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實踐題是教材習題的題型,對“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實際,調查、咨詢或進行實驗,最終解決化學問題”,“綜合運用已學的知識,從不同層次進行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都會起到重要作用。這類習題,往往需要同學之間進行分組合作才能較好、較快地解決問題,因此也創造了讓學生互相充分合作、質疑、分享成果的機會。經統計,九年級化學教材(滬教版)共有346道習題,實踐題有46道,比例達到13.3%。實踐題的數量和內容基本能體現“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標。目前,實踐題教學真的實現了其應有的教育教學功能嗎?實踐題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哪些?究竟怎樣更好地發揮實踐題的教育教學價值呢?下面以2011年滬教版義務教育化學教材(上冊)58頁的實踐題--“怎樣用實驗證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教學為例,探討怎樣用好教材中的實踐題。

教師活動以單純講解代替自主學習學生活動投影展示:實驗裝置圖講解:試管1、2中盛有2mL相同濃度的澄清石灰水。現分別通入10mL的空氣和人呼出的氣體。觀察實驗現象,可觀察到試管1中石灰水未渾濁,試管2中石灰水變渾濁。因此,可證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以填空式題代替簡答式題學生仔細看圖。學生傾聽教師講解,記憶和理解實驗方法。投影題目:圖1是比較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與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小的實驗裝置圖。(1)試管1中石灰水未渾濁,試管2中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與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比 。(2)寫出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仔細審題,填寫答案,核對結果。以視頻實驗代替學生實驗多媒體播放比較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與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小的實驗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實驗,記錄實驗現象,比較分析,得出結論。以虛擬動畫代替真實實驗 提供"比較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與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大小"的虛擬動畫。學生操作虛擬動畫,觀察記錄實驗現象,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上述四種實踐題教學設計雖然能夠在短時間里讓學生獲得該實踐題的答案,視頻實驗、虛擬動畫也能讓學生觀看實驗內容,但是從教材設計實踐題的意圖分析就會發現這樣的教學設計存在許多的問題:違背教材習題題型多樣化,降低實踐題的開放性,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失去直接實踐和及時作出反饋的機會,缺少真探究的全過程,缺乏創新意識和精神培養,不利于實驗技能的形成。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實驗設計只是教師的作品,不能代表每個學生的創新設計,沒有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最終目標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提前兩天布置學生活動內容:“設計實驗證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活動建議:1可以獨立完成,也可自主小組合作完成;2可自行設計,也可借鑒網絡資源、查閱資料,甚至可請教他人;3設計并做實驗驗證方案是否可行;4畫好實驗裝置圖,說明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展示實驗設計的準備。5鼓勵設計多種方案并說明其優點。教師對學生提出的藥品、儀器所需和實驗設計中出現的困難,給予適當的指導(如可用生活中的飲料瓶、吸管、生石灰干燥劑、飲用蒸餾水等代替實驗室的儀器和藥品,防止裝置漏氣的方法等)。對學生的實驗設計預先了解,并安排好課堂展示作品的準備工作。學生獨立思考或合作學習,進行實驗設計活動。按照預先展示作品的次序主持學生展示,并組織其他學生對實驗設計進行提問、點評,選出優秀的實驗設計。學生進行展示,提問、答辯和評比等活動。

部分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
在評價環節中,學生發現和提出“吸入的空氣未能使石灰水變渾濁,是否是空氣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呢”,“為什么方案6的實驗效果不明顯,是裝置漏氣嗎?怎樣檢查漏氣的部分,有什么方法防止它漏氣呢”等等問題,并展開討論,提出新的猜想或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有學生認為既然空氣中有二氧化碳就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能是二氧化碳的量太小,于是提出用氣壓機長時間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空氣,課后實驗證明該學生的觀點和方法是正確。針對塑料飲料瓶漏氣,學生認為是瓶口與瓶蓋漏氣,經在水中擠壓飲料瓶證明學生的猜想是正確的,并有同學建議用塑料膜墊兩層再旋緊瓶蓋可防止漏氣的好方法。
顯然,改進后的實踐題教學設計,在關注學生“雙基”達成度時,更關注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是否開展查閱資料、進行實驗和討論交流,是否主動提出合作要求、相互協調配合和發表個人見解。像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進行了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思考問題,發揮出潛在能力,實現了過程開放、積極探究和教學有效的情形。
1.實踐性習題的活動方式多是實驗、調查、參觀、上網查閱資料等。部分學校電腦網絡教室、化學實驗室等教育裝備資源管理方式封閉,實驗教學硬件條件落后,缺少實驗教師或實驗教師教學水平不高等。這樣的學習環境和資源條件不同程度影響了實踐題教學。
2.大多數教師雖然認同學生做實驗等實踐活動對學習化學有幫助,但出于教學準備和實施的方便往往回避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等實踐活動。這種想法或多或少受到考試試題的影響,有“應試”意味,認為填空或選擇式試題更為貼近中考,更有利于學生知識鞏固和解題技能形成,更能取得理想的成績。教師的這種主觀認識偏差對實踐題教學是必有影響。
3.目前各地雖有實驗技能考查,但是考查往往流于形式。紙筆測試成績仍然是衡量學生學業成績的決勝指標,加之,近乎百分百的紙筆測試實驗試題,學生即使不曾做過實驗,也能取得非常好的正確率,讓教師和學生錯誤地認為做不做實驗,行不行調查或查閱資料等實踐活動都無關緊要。這種錯誤的學習觀也影響到實踐題解答。
習題是教材的重要部分,是課程標準目標和教材編寫建議的體現,符合學生化學學習心智發展規律,是對學習化學預期結果的期待。實踐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題型,教師應該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建議,減小“應試”教育思維影響,防止過于簡單處理實踐題教學,甚至放著教材實踐題不用,而一味的講評開放性和實踐性都有限的試題等情況。
當前教育評價仍然以紙筆測試為主,但是新課程的改革必然會帶動中考評價方式和學校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教學評價必定會進入一個多元化的時代。因此,教師要高瞻遠矚,著眼于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改變過分強調以答案為標準,“以分數論英雄”的終結性評價觀念,將創新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的變化納入教學評價范圍,采取更加開放的、動態的評價方式,如活動表現評價法、檔案袋評價法等。
實踐題需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以實驗為例,實驗不僅符合認知規律,使學習過程更為完整和豐富,糾正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不良習慣。在實驗現象的啟發下,學生自覺投入對問題的思考,更可激發對化學知識的興趣與鉆研精神,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雖然現行管理制度和教學設施會給實踐題實施帶來一定困難,但這并不等于教師只能無所作為。如在信息教師的幫助下組織學生集中上網查找資料,又如利用生活的物品代替實驗室藥品和儀器,開發設計微型實驗,安全環保實驗等,幫助學生增強化學素養,培養化學科學的探究能力。
實踐題教學不可漠然視之,一講了之,而應該好好研讀,深刻挖掘,著力開發,多方擴散,把它作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一手好素材。細細推敲并準確把握實踐題設計意圖,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才能充分發揮實踐題的教育教學價值。解答實踐題過程相對復雜,需要查閱資料、設計方案、提出假設、動手實驗或調查研究,最后獲得結論或提出有關建議。學生雖然具有嘗試解答的欲望,但解答中必然會遭遇困難,不知所措,此時急需教師正確、耐心、細致地指導。為了積累實踐題的教學經驗,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反思教學言行的有效性,汲取教訓,總結成功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