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明
(天津商業大學,天津300134)
銀行間債券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 孫明
(天津商業大學,天津300134)
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金融支持。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特點以及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關系,探索銀行間債券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的可行路徑。
銀行間債券市場 戰略性新興產業 金融支持
2010年,國務院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確定了我國當前重點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格局為七大領域構成,包括節能環保,新興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度裝備制造產業。該決定有利于實現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作為我國產業結構轉型探討的熱點,現有的研究更多集中在金融對產業發展的作用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階段及宏觀政策取向兩方面。關于金融對產業發展的作用,國外在這方面的 研 究 較 早,GreenWood 和Jovanovic(1990),King和Levine(1993)等得出金融的繁榮發展對產業的發展具有正效應的結論。國內的主要研究有:馬智利采用中國1978 2006年金融與產業相關的指標數據,采用定量計量分析,得出結論,中國金融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關系具有非同步性。龍玉國采用VEC模型分析1978~2009年區域金融與產業結構的相關性探討金融發展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階段及宏觀政策取向方面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張爍分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有針對性的提出宏觀技術路線圖,實現創新資源的優化。李天舒則探討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即優化宏觀經濟環境,實現新興與傳統、政府與市場、國際與國內資源三個結合。李文增則以濱海新區為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應有重點的發展并配以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不能全面鋪開,避免可能的產能過剩。從上述國內外相關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具體分析銀行間債券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作用的研究較少。而隨著“十二五”時期的到來以及產業發展規劃政策的出臺,充分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的問題變得更加重要。
1.1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點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相對傳統產業而言,處于起步期,尚未發展起來,但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和較強的競爭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技術的進步與成熟,可能逐漸成長為一個對國計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關系到國家的競爭力與安全的支柱產業。
1.2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階段
產業生命周期理論源自于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主要指產業從產生到衰退的整個發展過程。弗農(1966)首先提出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把產品生命周期分為四個階段:介紹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Gort和Klepper(1982)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基礎上提出產業生命周期模型即G-K模型把產業生命周期劃分為引入期、增長期、穩定期、衰退期和成熟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屬于產業生命周期的引入期,從一般性產業中選出,還要經歷新興產業、主導產業與支柱產業三個不同發展業態。依據市場份額劃分,各業態呈現遞增的態勢,即:從引入期、增長期到成熟期依次增加。依據市場增長率水平,各業態呈現遞減的態勢,即:從引入期、增長期到成熟期依次減少。將生命周期理論與波士頓矩陣結合得到一個新矩陣,可以用來描述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業態特點。

圖1:戰略性新興產業業態特點
由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特殊性,使得其對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展具有一定促進作用。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高科技為基礎,具有產品創新能力強,更新換代快,附加值高的特點,使得其具有較高的增長潛力。我國擁有大量的優質企業,這些企業具有較大的成長空間,而企業的成長需要大量的資金,僅靠創業板和股權融資是無法滿足需求的,這就需要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繁榮發展與大力支持。其次,新興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人才與創新,為了維持企業的穩定與發展,必須從長遠利益出發,進行資本市場制度創新,完善各項制度與法規。大力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尤其是銀行間債券市場,以滿足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最后,戰略性新興產業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有助于資本化市場的完善與發展。新興產業大多處于起步期,面臨產品的更新換代與市場的激烈競爭,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對市場資金的需求較大。商業銀行的流動性與安全性使得其與高風險、高回報特征的風險企業不相適應,使間接融資這條途徑行不通。主板市場資金供應不足,即使加上創業板,也遠遠無法滿足新興企業的再融資問題。場外交易市場尤其是銀行間債券市場則不同,它具有上市條件低,融資企業規模和盈利要求小,交易制度要求更加靈活,能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更為廣泛的資金來源,以滿足不同階段風險企業的資金需求。
隨著美國的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日本的汽車和電子技術、歐洲的大飛機等新興產業逐漸成長為主導行業,對發達國家的經濟貢獻度越來越大,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因此,我國也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雖然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發展多年,一些行業已發展到一定規模。而且,全國已經建成了一些高新技術開發區,但更多停留在探索階段,距離發展成為支柱產業,對國民經濟具有重大影響還有一段距離,存在以下問題:
3.1 發展迅速,但缺乏規劃和配套支持,壓縮了利潤空間。
國家投入10萬億資金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地方政府不顧當地的實際情況,一擁而上,都將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產業主要發展方向,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產業的過度發展,必然使利潤不斷下降。其制度上的原因是缺乏相關金融機構用資金進行合理引導,更多為地方政府的行政行為,造成產業的無序發展,必將導致利潤下降,投資主體積極性減弱,市場的萎縮。
3.2 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掌握的核心技術較少,造成大量利潤流失,缺乏國際競爭力。
發達國家通過控制產品研發—申請專利—制定行業標準整個產業鏈來獲取高額的產品增值。我國企業只能停留在產業鏈低端,從事加工制造環節,獲取相對較少利潤。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吸取上述教訓,通過掌握整個產業鏈,獲取高額利潤。而這需要有完善發達的金融支撐,以解決控制產業鏈時的長周期、大規模的資金需求。這樣才能在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國際競爭中取得競爭優勢。
3.3 缺乏商業模式創新。
計算機、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誕生了微軟、蘋果、因特爾等偉大的公司。而這些公司成功的秘訣,無一不是成功地將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的典范。正是這些公司推動了IT行業的飛速發展。商業模式的創新不僅需要有商業思維的創新,更需要有強大的金融后盾支持,改變傳統的金融模式,進行金融制度創新,改變傳統的風險—盈利模式,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尤其是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潛力,為戰略性新興行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將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相結合,促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與完善。
4.1 銀行間債券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的現狀
截至2010年底,中國銀行間交易商協會通過發行短期債券、中期票據、企業債等債券為179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融入資金1萬億元,促進了結構升級,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如圖2所示,截至2010年底,新能源產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務融資最多,超過6400億元;高端裝備制造業融資規模最少,募集資金超過120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募集規模居中超過2100億元。

圖2:戰略性新興產業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務融資規模比較
4.2 發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的可行路徑
盡管戰略性新興產業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取得顯著效果,但2011年作為“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加大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金融支持力度,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規劃仍具有重要意義。
4.2.1 發揮銀行間債券市場融資的導向功能,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機構的專業優勢識別出具有較高投資回報率的新興項目,進行長期金融支持,激勵有潛力的新興產業創新團隊提高效率,提高新興產業的成功率。利用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和豐厚利潤,吸引更多的金融資源轉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加速科學技術創新的產業化。同時可以利用新興產業高速發展獲取的豐厚利潤,支持進一步研發,增加科技創新成果存量。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地方政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行政沖動,造成的無序發展與資源浪費,用市場機制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良性發展。
4.2.2 構建激勵創新機制,實現研發與產業化相結合。盡管,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尚處于萌芽階段,要想有進一步提升還依賴于科技發展與創新的支持。而當前我國的新興產業創新缺乏動力。因此必須建立創新激勵體制,提高創新效率,形成穩定的創新網絡。首先,加強對人才的吸引,以國家科技規劃綱要為指導,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完善自主創新的工作學習環境,鼓勵企業構建激勵創新機制,幫助企業完善人才的選拔、培養、使用、考核、獎懲機制。其次,加強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金融支持,發行高收益票據,以及有利于企業并購重組的金融產品,促使企業的科技創新加速產業化,做大做強,為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4.2.3 充分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增加募集資金數量,對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提供金融支撐。經濟的全球化使得金融資產跨國流動頻繁,合理地引導金融資產與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與研發相結合,而不是投向投機領域。為了實現技術創新的快速產業化,需要大力發展銀行間債券市場,為與技術創新相關聯的商業模式創新給予金融支持。銀行間債券市場資金由專業管理團隊進行交易,有助于通過市場機制實現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價值的最大化。
4.2.4 完善外部環境,加強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政策制定與監管力度。創新性新興產業的研發需要大量、長周期的投資。為了保證投資者的合法利益,就要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創造良好的外部競爭環境。同時,發展風險監督與分散機制,積極培育合格的機構投資者;探索信用擔保與風險分散路徑,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務融資工具的信用等級;引導主力機構投資者積極發展政府產業基金重點扶持項目,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探索行業自律、會員約束等形式,創造全社會共同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良好氛圍。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金融支持,來實現科技創新的產業化。資本的過度集中,不利于產業的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使其加深對金融機構的依賴性,影響了產業的創新能力。因此,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充分利用銀行間債券市場對資金的引導作用,促進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1]Greenwood, Jovanovic .Financial Development, Growt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
[2]King, Levine. Finance, Enterpreneurship, and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3(32)
[3] 馬智利,周翔宇.上海金融產業發展與產業結構升級關系的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08(2)
[4] 龍玉國. 金融結構優化與產業結構升級關系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1(17)
[5] 張爍.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階段研究[J] .中國科技論壇,2011(5)
[6] 李天舒[J]. 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領域選擇和政策取向,2010(1)
[7] 李文增[J].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研究—以天津濱海高新區的發展為例,2010(2)
[8]Gort M., Klepper S. 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s [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82(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