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 云
(成都益林管理咨詢公司,成都 610031)
警惕美國經濟模式對中國的誤導與危害
■ 劉 云
(成都益林管理咨詢公司,成都 610031)
美國服務業占GDP的70%,中國服務業僅占GDP的40%,于是有人主張,中國應向美國看齊,大力提高服務業的比重。這肯定正確嗎?
美國經濟模式特點是什么?就是以金融業為主導的服務業占據美國GDP的70%,而金融業又占美國GDP的1/4,遠超過制造業,形成金融業一家獨大的局面,這只能說明美國經濟增長方式出了問題,一個國家不可能僅靠金融產品的交易和投機來獲得財富與經濟發展。
從2009年的數據來看,號稱虛擬經濟領頭羊的金融服務業產值占美國全部GDP的25%,幾乎是美國制造業產值的一倍,這表明美國虛、實經濟比例失調,實體經濟空心化嚴重。所以,美國服務業占GDP的70%并不是一個健康的比例,恰恰反映了美國經濟“虛熱實冷”,即虛擬經濟過于膨脹,實體經濟過度萎縮,這種“虛熱實冷”的比例結構不應當是我們效仿的目標。況且,美元是全球硬通貨,美國又是全球金融游戲規則的制定者與控制者,這是美國以金融為代表的虛擬經濟超發達原因,中國在這方面完全不具有可比性。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8日下午就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進行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指出,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主戰場。提高工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所以,中國今后應把以工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發展作為重中之中,而不是優先發展服務業,只要實體經濟發展起來,自然能帶動服務業發展,即應以實體經濟帶動金融等虛擬經濟發展,這樣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之上的虛擬經濟才少有泡沫,才是健康、適度的虛擬經濟。而以虛擬經濟拉動實體經濟從未有成功的典型,反面典型卻比比皆是,美國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就是。
改革開放以來,美國經濟模式成為中國某些精英們的追求目標,中國經濟模式向美國經濟模式靠攏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由此給中國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場災難。
中國經濟出現兩個與美國經濟相同的問題。
2.1 經濟結構虛擬化,實體經濟空心化
與美國類似的是以房地產開發、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成份在經濟結構中所占比例急劇擴大,金融業也靠多收費、亂收費與多放貸、濫放貸實現了有速度而少質量的快速發展。房地產、金融業呈超高速發展之勢,占整個經濟比重越來越大,而以工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出現相對萎縮趨勢。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大都是“皮包公司”,本身并沒有多少自有資金,購地建房資金主要依賴銀行貸款,而個人購房者(包括大量抄房者、投機客)自有資金也很有限,首付比例頂多不過兩成,同樣主要依賴銀行貸款,中國經濟結構虛擬化即房地產化必然導致金融業用于房地產貸款急劇增加,帶來金融業的虛假繁榮,形成房地產業、金融業“雙贏”與惡性膨脹局面。
事實表明,自2006年以來歷次房地產調控政策皆成“空調”,房價是越調越高,直到2011年初,全國多個大中城市中先后出臺住房限購措施,才勉強抑制了房價上漲,到2011年四季度,全國特別是一線城市房價才出現見頂回落的態勢。此前歷次房地產調控政策皆以失敗告終的一個原因是隱形房地產貸款大得驚人。據2011年11月14日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銀行房貸壓力測試存盲點, 隱形房貸或達10萬億。
所謂隱形房貸是指銀行放貸時是以非房地產項目名義發放貸款,這些貸款最終又以各種方式與渠道流向房地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也算是一大中國特色。有專家估計,全國各大銀行隱形房地產貸款總額與房地產貸款總額大體相當,在天量房地產貸款與隱形房地產貸款“強力”支撐下,房價“空調”是必然的,房地產、金融業“雙贏”的虛假繁榮也是必然的。
財經評論員牛刀認為房地產爛賬必將爆發出來。他提供了一組數據,房地產爛賬集中產生在三四線城市,鄂爾多斯爛賬2000億,加上溫州、威海、乳山、義烏、岳陽、長沙、南昌、廈門、海口、太原、運城、臨汾、大同、石家莊、安陽、鄭州等等爛賬不少于7萬億(不包括已經正在斷供和將來要斷供的房貸約1.1萬億)。山東乳山(縣級市)甚至提出,把新建住宅炸掉,因為不可能賣得出去,這個城市只有30萬人,空置住宅25萬套,全部炸掉,直接產生爛賬可能達1200億。
華爾街日報一篇文章曾諷刺中國銀行業對房地產“放貸成癮”,后果是,無論哪家銀行,用于房地產貸款肯定占大頭。但任何一家銀行貸款額度是有限的,資金盤子就這么大,用于房地產貸款(包括隱形房地產貸款)多了,用于實體經濟的貸款必然大量減少,導至眾多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求貸無門,停產倒閉。金融業對客戶多收費、亂收費現象也十分嚴重,可見,中國金融業的“繁榮”與暴利是靠向房地產為代表的虛擬經濟濫放貸、多放貸以及向用戶多收費、濫收費,致使實體經濟萎縮與用戶利益嚴重受損而實現的,這樣的發展對中國是禍不是福。
美國金融危機早不爆發,晚不爆發,恰在2008年下半年爆發,是因為這時出現一個重要節點,即這時美國金融業房地產信貸總額(含次貸)占信貸總額50%,達到半壁江山的程度。對比之下,目前中國房地產開發加上購房者的貸款約10萬億元,約占整個銀行體系貸款的20%,如果再加上約10萬億隱形房地產貸款,意味著房地產信貸總額占信貸總額40%,接近半壁江山,房地產信貸風險翻番。這不能不使人擔心中國重蹈美國覆轍。

2.2 貧富差距急劇擴大
有人總結我國某著名的服飾企業盈利狀況:“3萬人的服裝制造與銷售隊伍(盈利)不如300人的房地產經營隊伍,300人的房地產經營隊伍不如30人的資本運作隊伍”。那么可以推斷僅30人的資本運作隊伍盈利最多,人數卻最少,人均盈利自然是盆滿缽滿,于是玩錢炒作者成為暴富一族,人均收入可能比搞服裝那3萬人高出數十倍乃至上百倍。
這說明房地產與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不僅創造就業機會少,而且只會使極少數人暴富,拉大貧富差距。而工業創造的就業機會遠多于房地產與金融業,且財富分配相對公平一些,即人人有份。
美國虛擬經濟惡性膨脹最大得益者是處于金字塔尖1%高收入階層的美國人,他們占據美國每年收入分配25%的份額,且這1%的人控制了美國40%的財富。美國2011年持續多日的“占領華爾街”的示威口號之一是“99%反對1%”,“占領華爾街”的示威在相當程度上是99%與1%貧富差距急劇擴大造成的。中國的市場經濟遠沒有美國成熟與完善,各種政策和法律漏洞太多,現行的各種政策和法律又執行不力,加之貪污腐敗,所以中國因虛擬經濟惡性膨脹所導致貧富差距擴大較之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來日本經濟模式與德國經濟模式類似,都以干工業、玩技術為主導,日本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如日本企業比較注重公平與平等,比如公司老板不會把自己的工資定得高,一般中小企業社長的工資只是職工的兩三倍,即使豐田這樣的大企業,高管的工資只是生產一線職工的10倍左右,所以日本貧富差距較少,自稱“一億中流”(“中流”指中等收入階層)。由于日企高管與一線普通員工差距較小,能使日企員工心理較平衡,能安心本職工作,安心鉆研技術。
而中國盲目效仿美國的結果是,在壟斷國企,高管年薪居然可以是普通職工的數十倍、上百倍,導致中國貧富差距急劇拉大,一線員工心理如何平衡?如何安心鉆研技術?
上世紀80年代,日本躍升世界第二經濟體后,經受不住美國經濟模式與華爾街的誘惑,輕易放棄自己擅長的以工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模式,盲目效法美國,開始大肆玩錢,狂炒房地產。最瘋狂時,東京的地價總和竟與整個美國地價總和相當,于是“賣掉東京買下美國”的豪言充斥日本,隨之而來的是日本股市、房產泡沫破裂,日本迎來長達20多年的經濟蕭條,至今尚未緩過勁來。
美國經濟模式嚴重損耗了美國綜合國力,動搖其超級大國地位,鬧得美國是債臺高筑,失業率居高不下。而中國經濟、社會許多問題追根溯源,都是盲目借鑒、照搬美國經濟模式惹的禍,中國現在與未來正為某些精英的崇美癥付出巨大的代價。但美國的政客、精英不愿獨自吞下美國經濟模式苦果,還想拉中國“墊背”,以遏制中國崛起的勢頭,使中國成為第二個日本,走日本的老路,而不是走德國(重實體經濟)的成功之路。時至今日,美國居心叵測的政客、精英還不斷向國內的崇美、親美精英“推銷”源自美國經濟模式的各類“經濟藥方”,以誤導中國經濟發展方向與戰略選擇,對此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