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志雄
(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北京100053)
健全市場體系 完善市場機制推動中國產權市場健康發展(上)
■ 鄧志雄
(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北京100053)
如果你是一個已經市場化的機構,那么誰都離不開你,所有希望把權力陽光化的政府部門都將給你帶來業務機會。但如果你不是一個市場化的機構,那么當政府對你這個市場的態度、對這些公共資源配置的思路搖擺一下,你這個機構也就要跟著搖擺一下。建設市場化的機構,必須從健全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上下硬功夫。
最近一段時間,大家都在討論中央治理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領導小組辦公室推進“公共資源”進場交易會對產權市場有什么影響,討論國務院[2011]38號文清理整頓各類交易所會對我們有什么影響。其實這其中最核心問題取決于你是否具有獨立駕馭市場的能力。社會發展離開你就不能運轉或者運轉不好嗎?你是在靠某一政府部門的某一政策吃飯嗎?你是壟斷的、專營的一個機構,還是一個真正經過了市場長時間的檢驗成長起來的機構?如果你是一個已經市場化的機構,那么誰都離不開你,所有希望把權力陽光化的政府部門都將給你帶來業務機會。但如果你不是一個市場化的機構,那么當政府對你這個市場的態度、對這些公共資源配置的思路搖擺一下,你這個機構也就要跟著搖擺一下。
一個健全的產權交易市場體制應該包括什么內容?我們應該怎樣去完善自己的市場機制?我們應該如何通過大家的努力一起推動中國產權市場健康發展?
我認為,產權市場的體系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度體系,二是組織體系,三是人員體系,四是網絡體系,五是監測體系。這些體系建好了,一個獨立、完整、有生命力、有特色的產權市場就形成了。
1.1 制度體系
產權市場的制度體系包括哪些內容,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分法,我們根據產權市場的發展歷程做以下分類。
第一是企業國有產權的流轉制度。這以國務院國資委和財政部的3號令為代表,組成了我國企業國有產權流轉的基本制度。
第二是企業國有產權的形成制度。我們業界都在說產權市場是一個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應有兩個基本功能:一個是產權流轉,一個是產權形成。產權流轉方面已經有了3號令和54號令這樣的國家級的基本文件,產權形成方面還沒有這樣的國家級文件。湖北、深圳以及其他幾個地方的國資委出臺了地方性的國有企業增資擴股進場辦理的規定,京津滬渝四大機構也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是企業國有產權形成的市場化制度還沒有在國務院國資委層面建立起來,這是以后我們要考慮的一個重要任務。目前產權交易機構在產權流轉方面已經做得比較規范,已經有了比較穩定的交易量,但是產權形成制度上還只處于初步探索。因此,我們要對企業國有產權形成制度怎樣進場這個問題再做積極思考,希望大家在這個方面能夠共同探索推動。這一工作可以先在某個交易平臺通過當地政府部門的推動實現進場交易,然后國務院國資委就可以借助這樣一個成功的模式,推動產權形成的進場制度的出臺。我想這一工作有賴于地方國資委首先往前推動,能夠積累一些經驗供我們參考,最后產生出國家級的產權形成進場制度。這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但什么時候能推出來,還沒有時間表。因此也希望各機構積極推動你們當地的國資委向前探索。當它的成果越來越多,證明它的價值越來越大的時候,催生這個國家級制度的可能性就產生了。今年3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在山東召開部分省市國資委指導監督工作座談會,聊城市國資委率先實現對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的集中統一監管全覆蓋,這在國有產權形成制度方面做了典型探索。

第三是金融企業產權流轉制度。目前這一方面已經有了財政部54號令這樣一個國家級的制度。
第四是金融企業產權形成制度。這有待于我們繼續探索。財政部負責金融企業產權管理的部門非常希望與我們相互合作,把金融企業產權形成的這個制度進行完善。
第五是非國有產權的流轉制度。這是產權市場一直非常想做并且已經有所實踐的一個領域。與此同時,建立非國有企業產權的形成制度也非常緊要,小微企業早就是我們國內就業和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小微企業的產權怎么形成?怎么流轉?這是一個非常重要并且具有中國特色的事情,產權市場應該在這方面有所貢獻。
那么,非國有企業產權流轉制度和非國有企業產權形成制度由誰來牽頭做呢?肯定不是國資委,也不是財政部,那是誰呢?我認為這首先取決于產權市場能否做出一些案例來,證明我們不僅能做,而且還能做好。這就是今年4月在南寧召開的“全國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暨產權交易機構工作會議”上我們邀請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主任譚志剛介紹他們經驗的原因。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2011年為企業融資達110億。他們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成績,首先是經過了前面的積累,若干年來他們為中小企業融資已經有七八十億,他們的股權登記托管中心已經形成了一定影響,交易中心的融資能力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所以眾多的小微企業,不管是國有的還是非國有的都找上門來。
如果每個交易平臺都能達到吉林長春產權交易中心為中小企業融資的這個量級,全國加起來將是一個很大的數量級,比如今年每家機構能做到150個億,咱們全國三十六七家省級機構就有五六千個億。那我們就較好地推進、落實了中央對經濟穩中求進的政策、發展中小企業的政策、推進就業的政策。各個機構要各自去實踐,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去探索。行業協會的領導所在機構要率先垂范,率先做到。各個機構要根據各自的情況向這一領域做得好的機構看齊,行業協會要及時總結經驗,加強對外宣傳和內部交流,要形成成熟的、可復制的模式,進行推廣。
第六是非國有企業產權形成制度。我們可以首先對小微企業進行股權登記托管,然后在此基礎上提供股權融資服務,或者說依靠市場中介機構的力量,組織相應擔保機構對企業進行分析,挑選其中優秀的、成長性好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融資支持,通過這種過程有可能會慢慢地做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把其中最好的企業展示給PE和天使基金等,慢慢地探索出一些出路,完全市場化的路子。
第七是公共資源的流轉制度。很多人認為公共資源進場交易是對產權市場的一個威脅,但我從一開始就認為這件事情對產權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不僅是大機構的機會,也是小機構的機會。大家都知道,把分散在各個政府部門的公共資源集中起來納入到一個市場中來進行交易,必須依靠國家的強制要求。如果你這個市場能夠很好地進行信息披露、提供最好的價值發現和增值服務,那么政府就很有可能交給你做。一開始也許會有人對你這個市場提出疑問,會有不同意見,但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相信最終還是會將公共資源納入產權市場中來。
寧夏成立了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大家應該為“管理”兩字鼓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共資源交易所和公共資源交易管理中心,三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共資源交易所就是一個市場;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可能既有行政職能也有市場職能;當加入“管理”兩字的時候,這個管理中心就能夠名正言順地把各類公共資源集中起來。如果沒有這個管理中心,是很難集中起來的。管理中心重在管理并管、辦分離,具體的交易職能是要委托出去的。這個時候,產權市場就有機會承接和發揮公共資源的流轉職能,繼續做其中已經在做的、做的比較好的一塊,然后吸引其他的公共資源也進到產權市場中來。所以說公共資源進場交易這個政策說到底是好事,是產權市場對國有產權進場交易成功實踐的一個擴大、一個復制。
這個擴大和復制是否就能自然而然落到產權市場手中來?這需要產權市場不斷地爭取和努力才能實現。所以,公共資源流轉制度應該是由政府來做,但是這中間的市場問題要由產權市場來做。我們怎樣對接好公共資源交易管理中心,這是擺在大家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對接好的機構將獲得突破式的發展,對接不好的將被擠壓生存空間。市場經濟本身是一個競爭的經濟制度,我們要積極參與公共資源流轉制度的建立,要不斷去推動,讓相關部門借鑒已經被證明了的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制度,加快公共資源流轉制度的建設。
第八是其他資源流轉制度。這些資源不屬于公共資源,也不屬于企業產權,這些資源如何流轉需要各個機構有所作為,有所實踐。但是這個“其他資源流轉”,我想在短時間內不應成為我們的主業,不應成為我們對外宣傳的主要部分,以防我們這個市場的邊界被模糊。我們這個市場是產權市場,公共資源是由政府部門管理的,產權市場去對接沒有問題,而其他資源的流轉可以作為個別服務,可以作為獲取一定收入的途徑,但不要作為主要方向去探索,不要踏入股票市場、期貨市場的紅線區。
產權市場制度體系的建設,沒有國務院國資委是不行的,但只有國務院國資委也是不行的。國資委、財政部和產權交易行業協會一起推動,可以把前六個體系內容推出來,其他幾條在我們的參與和推動下,可以說有希望逐漸建立。這其中,產權流轉制度我們是有底氣的,產權形成制度是一個嶄新的話題,有待于我們的共同努力,有待于各個機構的探索實踐。
這個制度體系應有一個相對統一的分類監管方。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制度由國資委統一;金融國有產權交易制度由財政部統一;公共資源進場交易制度由監察部統一;而非國有產權交易制度,行業協會經過幾年的成長后應能夠在這個方面發揮作用。
1.2 組織體系
產權市場的組織體系現在有這樣幾種分類:
首先是按行政區劃劃分。行政區劃使得產權市場得以產生,但是,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行為邊界被鎖定,不方便按照資本市場的統一性、專業性要求做更多的事情。產權局年年都在關心交易所的異地交易做得怎么樣,這兩年成果多了起來,但是跨地區交易依然沒有成為常規行為。
其次是按區域協作劃分。如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北方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等。
第三是按體制劃分。分為事業單位、企業單位。企業單位可以分為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是按層級劃分。目前多數省級機構是省級一級企業,但也有一些省級機構甚至包括一些重要的省級機構不是一級企業,包括一些省級事業體制的交易機構也不是一級單位,這顯然與交易機構要建立的市場體系不相配套,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第五是按交易系統劃分。到去年12月31日,已經有18個交易機構使用了統一的交易系統,這種統一的交易系統有兩個不同的版本,分為簡版和原版。隨著統一系統的進一步推廣,會在整個業界形成使用同一個交易系統的趨勢,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是可以實現整個市場的統一的。
第六是按資本構成劃分。可以分為獨資、合資,國有、非國有等類型。現實是不同的組織形式具有不同的交易效率。正因為組織形式的不同,所以有些機構做得很好,有些機構做得不好,根本原因就在于組織架構是不是符合產權市場本質上的市場化要求。
關于組織體系的統一,我做過這樣的分析:
第一,產權市場不可能按照行政區劃統一。既然是行政區劃,就是要劃開,而產權市場在本質上是要求統一的。因此市場被行政區域劃分開和其本質上要求統一是一對矛盾,中國產權市場最終的統一不可能通過行政區劃完成。產權市場的業內人士一直都希望統一,但由于各地機構都有自己在地方上的政府主管部門,都有自己的服務范圍,所以產權市場必然要受到行政區劃的限制,這種市場分割也很難打破。要打破這種市場分割,實現市場的統一,就要淡化行政區劃的色彩。
第二,產權市場不可能按事業體制統一。事業體制是行政區劃下產生的一個必然結果,也是各個產權交易機構沒有形成為一個有機整體的原因之一。
第三,產權市場也難以按區域協作來統一。黃河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已并入北方產權交易共同市場;東三省產權交易共同市場成立以后也沒有太多聲音;北方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在成立協會時曾經醞釀解散,后來因為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沒有解散,北方產權交易共同市場也就留了下來。北方和長江兩者進一步融合也不太可能。
那么產權市場應當如何統一呢?首先有可能按交易方式來統一。這里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是信息化的路,當大家都使用,特別是由協會從監測、交易安全的角度出發,強推交易系統的統一,那么統一就有可能實現。這不是通過行政命令實現的統一,而是協會要把統一的優勢拿出來,這是產權市場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一件事情,跟行政長官沒有關系。希望兩位會長能夠在這方面施展自己的影響,做推動這項工作往前走的領袖。另一條路是可能通過資本的聯合實現統一。產權市場再經過幾年的競爭和選擇,當中國成為世界經濟老大的時候,中國的產權市場應該成為一個世界品牌,這時候的產權市場由大批交易機構按照一定的資本結構組合而成,這個過程是與中國經濟同步成長。在中國成為世界經濟老大的時候,產權市場有沒有機會通過資本的聯合實現統一,希望大家思考。這個時點留下的時間不太多了,也許就在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就會超過美國。
1.3 人員體系
人員體系分為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可能還有更多范圍,我這里說的是在市場內活動的相關人員,包括產權交易經紀人、產權交易師、產權交易大師、產權交易所經營者、產權市場領軍人物,等等。前兩者“產權交易經紀人”和“產權交易師”在各交易機構內部已經有了,“產權交易大師”這個概念有可能是在協會的推動下產生,“產權交易所經營者”就是我們在座的各位老總。需要分析的是,怎樣催生“產權市場領軍人物”。
現在產權市場有領軍人物或領袖人物嗎?有沒有幾個不是站在自己的山頭上僅為自己考慮,而是為整個市場的發展、從統一產權市場的角度不遺余力去推動的人呢?答案是復雜的?,F在經濟界、金融圈子里的一些評選活動也給了我們在座的一些老總很多的榮譽,其中就有“領軍人物”、“領袖人物”這樣的稱號。對于成熟期的中國產權市場來說,“產權交易經紀人”應該有成千上萬,“產權交易師”應是成百上千,“產權交易大師”應該有幾十個,而“產權市場領軍人物”需要培養出一個班。我曾經提出過“產權市場元老院”的概念,由過去任職八九上十年時間的產權交易機構的核心領導組成。但從全國市場來看,產權市場的領軍人物和領袖人物還需要培養。所謂領袖人物,一定要對整個行業、整個市場抱有神圣的使命和特殊的情感,既有很好的實踐經驗又有很好的理論研究,只有這樣的人物才是領袖。我們現在欠缺的就是領袖!
產權市場人員體系的另一部分是法人機構,是指合格的機構投資人、中介機構、會員機構和特許經營商。關于特許經營商,我們會專門拿出來講。我覺得合格的機構投資人、中介機構、會員機構、特許經營商,都應該成為協會的會員,可以作為協會發展會員的對象。
關于市場的監管方肯定不只是國資委一家,國資委只是其中之一?,F在僅企業國有產權交易這一塊的監管方有6部委,如果公共資源進入產權市場交易,還會有監察部等作為監管方,這中間的人員體系會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所以當產權市場自然人和法人隊伍越來越壯大,能工巧匠越來越多,精兵強將越來越多,形成大師和領袖集團的時候,才能形成一個大市場。實踐證明,對這個大市場的監管,可以采取分類監管,按主要業務,由一部委牽頭、多部委聯合的監管機制。
1.4 網絡體系
這是我們應該感到很幸運的一個方面。在產權市場萌芽的時候,世界進入了信息化時代,有了信息網絡的支撐,使產權市場發現市場主體、發現價格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這才有了產權市場的今天。所以我一直講,信息化是產權市場發展的必由之路,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產權市場。
第一是信息統一發布及再發布系統。協會將于今年5月推出產權交易信息再發布系統或叫統一發布系統,把各個交易機構的項目信息集中起來進行再發布。這些信息分為兩類:一類是綠色的信息,表明它們來自產權交易監測系統,誠信度、可信度要相對更高一些。所有使用了統一交易系統的機構都將被納入。沒有使用統一交易系統但進入了監測系統的,你可以手工操作報送交易信息,它的規范程度要低一個檔次,用藍色或者灰色表示。
今年5月前,協會將同時有兩項更新:一是協會網站的改版;一是內容徹底更新,變成中國企業產權交易信息發布的統一平臺。這是協會成立一年半之后沿著市場化方向走出的實質性進步。這個協會是國資委的直屬協會,按照王勇主任和黃淑和副主任的要求,這個協會有別于國資委管理的其他360多個協會的最典型的一個標志,就是它是一個真正市場化的協會,要方便全球各地的投資者參與其中,所以它的價值極為重大。
在協會統一的再發布平臺上,標為綠色的信息由發布者也就是交易機構承擔法律責任。沒有實現同步監測的信息,就暫時不能判斷你這個機構能否為你的信息承擔責任。這就涉及一個誠信的問題。產權市場就要以是否具備誠信作為市場運行的重要前提,大家對這個問題要高度重視。
第二是產權形成信息系統。這個系統現在還沒有定下來,北交所已有一個不錯的概念,叫做“增資擴股附返售權”,我覺得這個概念是可以深化的,上海、深圳等地也都有自己的探索。但是這個產權形成信息系統應該是什么樣子,還沒有到足以拿出來討論的程度,目前還處在初步的探索階段。
第三是產權流轉信息系統。這個系統有兩類:統一的交易系統,不統一的交易系統,都可以算產權流轉信息系統。
第四是產權交易監測系統?,F在我們的交易監測系統分為兩套:一是老監測系統,一是升級版的新監測系統,每分每秒都跟被監測機構的交易同步。
第五是產權市場人員管理信息系統?,F在這些系統分散在各地,我們希望協會能盡快建立起這個系統。
我們經常說“產權市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部分”,“產權市場是一個新興的資本市場”。你說自己是資本市場,那你一定要有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定要有流轉產權和融資形成產權這兩項功能。從體系建設方面看,目前產權市場在融資功能上確實太弱,這也是我們在“十二五”期間需要為小微企業、為非上市企業服務的一個重點突破方向。
關于“健全市場體系”的問題,我提出上面這些概念和思考。在這些概念中,我們有值得高興的地方,因為最重要的體系我們已經有了,但是我們也應該有緊迫感,因為一個健全的市場體系離我們還很遠。我們要團結起來,既要做好自身機構的工作,更要積極關注、投入到全國統一的產權市場建設中來。
(本文為國務院國資委產權局局長鄧志雄2012年3月17日在第七屆中國產權市場創新論壇上的演講,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