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超越性改革戰略

2012-03-09 01:00:54常修澤
產權導刊 2012年9期
關鍵詞:市場經濟改革

■ 常修澤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論超越性改革戰略

■ 常修澤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編者按]常修澤教授是產權界熟悉的著名產權經濟學家,1949-2009《中國百名經濟學家理論貢獻精要》入典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常教授即率先提出“建立產權市場”的構想①,經專家文獻檢索后本刊撰文指出,“這是在我國國內最早見到的關于建立產權市場的文獻”②。90年代,常教授主筆完成了四部產權著作,即《資產重組:中國企業兼并研究》、《現代企業創新論》、《產權交易理論與運作》、《中國企業產權界定》。其中《產權交易理論與運作》一書,是國內最早結合中國實際系統闡述產權交易理論與運作的著作之一。被香港經濟學界稱為“對產權問題素有研究的經濟學家”。2003年5月,常修澤教授為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起草工作提供了有關產權問題的基礎性研究報告《論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現代產權制度》,建議中央提出“現代產權制度”,為國家確定建立現代產權制度提供了理論參考(該研究報告本刊2004年曾加按語分期連載)。此后,他進一步拓展產權理論,2009年出版了43萬字的專著《廣義產權論——中國廣領域多權能產權制度研究》③,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高尚全先生等評價“《廣義產權論》是一部帶有開創性的產權理論著作”④。2011年1月《人民論壇》雜志遴選2010年度經濟類十大創新理論觀點,“廣義產權論”被列為其中之一。他多次應邀到國外講授“廣義產權理論”。近來,作者針對十八大后的中國改革,從三個新的角度提出了超越性改革戰略,其中“天、地、人”產權制度即是新戰略的支撐點之一。這一新戰略提出后引起重視,今年7月國家有關部門將其戰略思路上報高層領導。在本刊創辦百期、繼往開來之際,將常修澤教授的《論超越性改革戰略》一文發表,以饗讀者。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10年后,2002年,中共十六大又進一步提出,建立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六大迄今又一個10年。10年改革究竟進展如何?當前中國改革面臨什么“掣肘因素”?著眼于未來,下一階段中國改革應該采取什么戰略?這是很值得研究的。筆者以為,根據中國改革的自身發展邏輯和國內外環境的新變化,中共十八大后的中國改革戰略應該“有所超越”。這種“超越性”改革戰略,應該是能夠“上見天光,下接地氣,中立人本”的戰略,以使其更具時代“大智慧”和更有宏觀“大視野”。那么,應該在哪些方面“有所超越”呢?本文對此作一探討。

1 經濟改革的三大差距及其深層原因

在談“超越性”改革戰略之前,先從對改革進程的判斷談起。這是立論的基礎。

1.1 經濟改革的三大差距

根據個人的調查和了解,對中國經濟改革的判斷,我的基本看法是:中國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是在曲折中展開的,有進展,亦有缺憾。進展當然值得肯定,但是也應該實事求是地指出:1992年所設定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任務,有好幾個大的方面還沒有完成,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要害性的領域和環節,“攻堅”之戰可以說打得比較艱苦,一些“堅”并沒有攻下來。經濟領域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性“瓶頸”依然存在,與當初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相比,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主要有三大差距:

第一,作為市場經濟微觀基礎的國有經濟改革尚未到位,特別是壟斷性行業改革比較滯后。從產權結構看,壟斷性行業基本上是國有資本“一股獨大”。我最近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1》的最新數據作了計算,從2010年有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情況看,民間資本進入具有明顯的有限性。如社會普遍關注的鐵路運輸業,僅占2.1%;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也只占3.7%;特別是航空運輸業,2008年為2.5%,2010年反而下降到僅占0.5%。這組數據還是在國務院兩次提出“非公發展36條”之后的新數據,可見民營資本進入壟斷性行業之艱難。

第二,作為市場經濟重要支撐的要素市場(包括資本、土地及其它資源、技術等要素)市場化改革滯后。雖然最近在存款利率浮動方面有所啟動,但總體分析,各類要素價格(包括利率、地價、資源性價格等)仍處于“半市場半統制”狀態。

第三,作為市場經濟改革“關鍵環節”的政府職能轉變嚴重滯后。一些部門仍然通過諸如審批等手段,直接干預企業的微觀經營活動。政府干了很多不該干的事,如熱衷于代替企業招商引資等。但是在公共服務、市場監督方面又存在嚴重的“缺位”,需要認真反思。近一時期,網上流傳某地方官員在京城“親吻”投資項目文件的照片,我看了很不是滋味,隨手記下兩句“隨感”:“地方官員對審批權力的親吻,絕不是中國的福音;審批制的喧囂,也絕不是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的目標”。

1.2 經濟改革“膠著僵持”的深層原因

中國改革步履維艱,至今仍然處于“膠著”狀態,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改革受到現存利益格局的掣肘。為什么壟斷行業的改革如此艱難?因為壟斷行業受到有關力量的牽制。在行政體制改革上,學界一再呼吁要改革審批制,但是為什么真改審批制又如此艱難?因為依賴審批制尋租的力量不那么痛快。老子《道德經》第57章有一句話:“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意思是說,“我(指執政者)不胡折騰,百姓自然就富裕了;我沒有私欲,百姓自然就淳樸了”。為什么政府有些部門熱衷于攬審批之類的“事”?實質在一個“欲”字。

第二,有思想理論認識方面的原因。從全球范圍來看,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目標的轉軌國家,中國也好,越南、老撾、古巴也好,都屬于在社會主義這個框架之下的改革,面臨兩種“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不相容”理論。第一種,馬恩設想的社會主義經濟模式,認為社會主義與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是“水火不容”的,公有制與商品經濟是“格格不入”的。這種模式的實質:簡言之,要“社”不要“市”。這種理論被斯大林推向實踐,造成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國家災難性的厄運。第二種,市場原教旨主義,也認為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水火不容”,但是要“市”不要“社”。兩種主張呈兩個極端。因此,探討21世紀初葉中國思想界的精神障礙,需沖破兩種牢籠。由此使我想到,21世紀人類文明,須打破“雙重奴役”:集權主義的奴役;自由主義經過異化構成的新的奴役。中國經過33年的改革,在克服兩種“不相容”思想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是,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不相容”的思想,在我們社會當中仍然存在,而且有的地方還比較嚴重。應該說,現在社會上的一些認識,并沒有完全突破上述兩種思想的牢籠,需要實現超越。

第三,具體操作本身也有值得內省的地方。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大目標是正確的,但在一些具體領域,還存在一些操作性的問題。比如國有經濟改革,理想的目標是將國有企業定位于公益性,但現實狀況卻相當復雜。在2010年全國11.4萬戶國有企業、64萬億總資產中,哪些屬于公益性的,需要按照公共性原則來運作;哪些屬于競爭性的,需要逐步予以調整,迄今并沒有劃分清晰,以致造成公益性和市場性的混淆。再比如住房,前些年對于保障房與商品房的制度安排也不像現在這樣清晰。

在以上三點中,關鍵是既得利益格局的掣肘。可以這樣說,不打破既得利益的格局,深化改革很難。

1.3 近年中國改革領域出現的三點新情況

近年來,中國改革領域出現一些新情況。根據我的觀察,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圍繞是否堅持“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目標取向”的改革問題,再次出現爭論。一些論者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取向有所動搖,一些領域的改革有所停頓。

其二,在改革過程中,出現了“權力與資本合謀、權力與利益交換”的嚴重腐敗和種種不公正現象。如何排除既得利益格局對改革的干擾,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成為新的戰略問題。

其三,轉軌的“三不足”:即轉軌動力不足;轉軌隊伍不足;轉軌共識不足。我在2012年4月29日亞洲轉型國家對話會議上提出此問題,值得共同思考。

2 中國需要探索帶有“超越性”的改革戰略

在上述情況下,對改革的大思路有什么思考?我認為,下一階段,建立更趨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及更大范圍的政治社會文化領域的新體制,需要有新的超越。就是說,不應再是前一階段思維定勢的簡單延續和慣性運作,而是需要基于新情況、新矛盾,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懷,來構建更大范圍和更高境界的制度框架,以此來促進中國的制度創新。從這個意義上說,下一步,需要提升為更具時代“大智慧”、更有宏觀“大視野”的“超越性”改革戰略。

超越性改革戰略的三個基點:上見天光,下接地氣,中立人本。

2.1 上見天光

所謂“天光”,指的是“客觀世界發展的趨勢”。當今世界,特別需要關注兩道“天光”:

第一道“天光”:現代市場經濟。21世紀第一個10年,國際國內都出現一些新情況,特別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進入衰退,迄今依然未能擺脫困境。這使得市場經濟理念受到新的質疑,甚至有人認為市場經濟體制已“陷于絕路”。我認為,世界金融危機的教訓是應該汲取的,這場金融危機所暴露的市場經濟某些弊端更值得反思,特別是美國市場配置“過度”(尤其是虛擬經濟市場過度和貨幣體系的弊端)問題,更需要引以為戒,但當代世界市場經濟體制真的“陷于絕路”了嗎?我的看法是否定的。至于中國的情況,更為復雜。一則,我們苦于市場經濟的不發達;二則,我們又苦于市場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一些負面東西。盡管市場經濟有種種弊端,但我們面臨的現實是,在資源優化配置方面,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比市場經濟更有利于資源配置的體制。在聯合國190多個國家中,只有朝鮮仍堅守反市場的計劃經濟。而2012年7月古巴勞爾主席來中國訪問,共同探討改革開放,則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客觀世界發展的趨勢。從總體上說,中國還是市場經濟培育“不及”的問題,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方向,不能動搖。

第二道“天光”:社會公平正義。2011年世界爆發了“占領華爾街運動”、“倫敦騷亂”、“阿拉伯變革”等事件,使我們看到了另一道“天光”:社會公平正義的“天光”。這一系列事件表明,盡管各地民眾訴求的側重點和表現形式不盡相同(如發達經濟體的民眾主要不滿于經濟不公平,發展中經濟體的民眾除了不滿于經濟不公平外,還不滿于政治不公平),但民眾呼喚“社會公平正義”的訴求是共同的、本質的。原思維定勢認為:民主體制可以解決經濟不公平問題。現在看來,此種思維定勢也需要超越。應該說,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是當今世界的潮流。中山先生講,世界潮流,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國應當順應這股潮流。

2.2 下接地氣

所謂“地氣”,指的是“中國改革的客觀條件和現實基礎”。主要有三個方面:

2.2.1 國情:從歷史看,中國是個封建傳統比較濃厚的國家,封建特權依然存在,歷史欠債較多,改到深處會面臨一個“潘多拉盒子”。從現實看:第一,中國仍處在不發達階段,發展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第二,堅持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旗幟不能放棄;第三,13億人口大國,基本公共服務任務艱巨;第四,國家尚未統一,不僅兩岸之間,而且大陸邊疆也需防止分裂。這些都對改革,特別是改革中樞帶來至關重要的考驗。

2.2.2 民意:目前國民比較集中的是三大意見:一是社會腐敗嚴重,特別是官員“尋租”行為令人憂慮,已接近社會的容忍底線;二是社會收入分配不公,除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外,因機會不均等和分配過程的不公正而形成的收入分配差距過大;三是公民權利缺乏有效保障(例如在征地、拆遷和社會治理中的矛盾比較尖銳)。三條民意不可違。

2.2.3 環境:資源耗費,環境惡化,“綠色”群體事件不斷爆發。近日四川德陽什邡群體事件中,90后中學生成為骨干,值得重視。環境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地氣”。

2.3 中立人本

所謂“人本”,指的是“以人的自身發展作為改革根本導向”。我在拙著《人本體制論》中,對于作為根本導向的“人”,強調其三層含義:橫向上“全體人”,縱向上“多代人”,內核上“多需人”。現在,人自身的發展問題凸顯,如何使人活得有尊嚴,成為時代的主題。

2.3.1 “人本”針對“物本”。中國長期以來存在“物本主義”傾向。到底是單一的唯GDP掛帥,還是更加注重人的發展?當前處在新的發展理念與傳統的發展理念博弈的時刻。中國到了從“物本導向”向“人本導向”戰略提升的新階段。提出《人本體制論》正是旨在克服傳統的“GDP至上”的“慣性運作”。

2.3.2 “人本”針對“官本”。中國長期以來作為一個“官本位社會”而非“公民社會”,最大特征是重“權力”而輕“權利”。必須強調尊重公民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權利,特別是保障公民的財產權利,實現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3.3 “人本”拒絕“民粹”。要實現社會公正,但要防止“民粹”。無論是“權貴”還是“民粹”,對中國廣大人民群眾來說都是不利的。中國應防止墮入民粹主義陷阱。

3 “超越性”改革戰略的三點基本內容

基本內容有三:一是尋求市場化和社會公平“雙線均衡”的改革新思維;二是開拓“天、地、人”三位一體產權制度的改革新視野;三是確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五環式改革”的大框架。這三方面,在我的《人本體制論》《廣義產權論》和《中國第三波轉型論》中分別有論述。下面扼要分析。

“超越性”之一:在市場化和社會公平“兩個雞蛋上跳舞”

“雙線均衡”思維,重點是就經濟體制改革領域而言的。從市場經濟本身的邏輯和屬性來說,它應該是以機會平等、地位平等、交易規則平等作為基礎的。如果背離了這幾個平等,就不能叫市場經濟了。但是,市場經濟解決不了結果的不平等,或者說,它克服不了自身帶來的收入分配差別的問題。再加上當今社會腐敗風氣的存在,產權制度性的缺陷,等等,就更強化了目前收入分配不公的問題。

不久前我對臺灣和香港的經濟社會狀況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臺灣和香港的貧富差距也在明顯拉大,基層民眾對此意見較大。其實,這也不僅是兩岸的問題,從全球范圍來看,主要國家社會公平方面的矛盾和問題都比較突出。這是一個世界性問題。

幾年前,我曾提出“雙線均衡”理論,當時我用了一個形象的說法,叫做“在社會公平和市場化兩個雞蛋上跳舞”。我在《人本體制論》第十九章“社會公平與市場化改革兼容”一節中寫道:“在中國,社會公平和下一步推進的市場化改革是可以兼容的。在這一點上,我的基本想法是‘兩線均衡論’:中國的宏觀決策層需要學會在市場化和社會公正‘兩個雞蛋上跳舞’。要兼顧兩個方面,并把握‘兩個雞蛋’的均衡點。”這就是我一再講的中國要在市場化和社會公正“兩個雞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個“雞蛋”打破。并指出,“如果打破了經濟市場化這個‘雞蛋’,中國就會倒退;打破了社會公平這個‘雞蛋’,中國就會動蕩。”

下一步,中國和其他的社會主義轉軌國家的改革,應該尋求市場化改革與社會公平“雙線”之間的“均衡”。作為中國的改革者,應在此基礎上超越既往的改革傳統思維,整合改革的各種健康力量,構建中國市場化和社會公平的改革“大屋頂”。這是我提出的中國大陸、兩岸、世界三個制度文明的“大屋頂”之一。一方面,中國大陸要堅定地按照市場化改革的思路走下去,不能動搖,不能否定;另一方面,講究公正化,實現公平正義,而且要找準“雙線均衡”的點。堅持這一取向,可以凝聚社會各方面的改革共識。

“超越性”之二:要有“天”、“地”、“人”產權制度的新視野

當代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包容人的生存發展環境(“天”)、人的生存發展資源(“地”)和人的生存發展自身(“人”)在內的完整體系。因此,下一階段的改革,應該研究“天、地、人”產權的制度安排(參見《廣義產權論》2009,論文《天地人產權論》2011),這是探索更具時代“大智慧”、更有宏觀“大視野”改革戰略不可缺少的部分。

2000多年前,中國的先哲曾率先提出了“天、地、人”的哲學理念。借用這組概念來研究當今中國和世界現實,就會發現:當前,人類正面臨著資源環境的嚴峻挑戰,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著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而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繼續堅持“技術創新線路”和“結構調整線路”外,更重要的是針對當前“天、地、人”三界所出現的新情況、新矛盾,在體制上做文章,特別是在產權制度和價格制度上探索,尋求“天、地”與“人”和諧發展的制度安排。

先看“天”(環境):針對環境領域的產權缺失,應著手建立“環境產權制度”,這是我在《廣義產權論》中著力探討的命題。其制度框架為“三大支柱”,即環境產權界定、產權交易和產權保護制度。“環境產權”的實質是“環境人權”問題。中國應盡快而且鮮明地打出“環境人權”的旗幟,以便在世界上占領制高點。

再看“地”(資源):針對資源領域存在的“產權殘缺”,按照我的《廣義產權論》的“多權能”要義,重點完善“五項權能”,即農民土地經營的流轉權、林地經營權和林木轉讓權、礦產資源的探礦權和采礦權、水資源產權、海洋“用益物權”。通過以上努力,建立一套完備的資源產權制度。與此同時,針對資源性產品價格方面存在的價格形成機制不完善、價格水平不能準確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及資源稀缺程度等問題,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發揮價格在提高能源資源使用效率的杠桿作用,更好地促進資源節約及有效利用。

最核心是“人”(我強調“每個人”):人是發展和改革的“本體”和“軸心”,要承認并尊重人權。只有構建“天、地、人”三位一體的產權制度框架,才能使改革走出新天地。

“超越性”之三:中國下一步“五環式改革”的基本框架

2008年,我在《人本體制論》一書中提出了“五環式改革”——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制度改革的思想。近年在探討和撰寫《中國第三波轉型論》過程中,從發展模式轉換的角度,也得出了“中國不僅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而且需要全方位地轉變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環境五方面發展模式”的觀點。一個是體制模式,一個是發展模式,都得出同樣結論。“五環式改革”內容豐富,限于篇幅,簡要提幾點。

我認為經濟改革主要是三個方面,一是壟斷性行業改革;二是要素價格改革;三是財稅和金融改革。具體內容不再展開。

對于社會改革,迫切需要的是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第一,讓公民和社會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和服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城鄉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第二,建立利益表達協調機制,拓寬群眾表達自己利益訴求的渠道,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協調各階層利益的機制,注重建立矛盾的預防和調解機制,盡量把矛盾化解在初始狀態。第三,要按照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并重的原則,對社會組織認真培育和管理,支持社會組織依法自主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近年來,廣東、上海、浙江等地積極創新社會管理體制,取得了新鮮經驗,例如用“對話”來替代“對抗”,用“維權”來促進“維穩”等。

政治體制改革繞不過去。有三點值得關注:一是官員個人和家庭收入及財產申報、公示制度。這對有效開展“反腐敗”斗爭,切實擺脫既得利益集團的束縛有用;二是政府自身的職能轉變。加強公共服務、社會管理以及市場監管;三是改變地方政府權力的“來源結構”。結合政府自身的改革,逐步改變權力由上級“任命制”的“來源結構”,使權力真正來源于“公民的授予”。這一點,可先從基層鄉鎮和縣級政府開始,由此倒逼他們從追求“上級賞識最大化”轉向追求區內“公民擁護最大化”。這種改革如果一時難以在面上展開,可采取逐步推進的方式。通過逐步推進,“墨漬擴散”,來解決面上的政府權力來源結構問題。

文化體制改革和環境體制改革,同樣不可或缺,不再展開。

我把“五環改革”或“第三波轉型”歸納為20個字:“經濟轉型,政治變革,社會共生,文化交融,天人合一”。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改革和轉型領域更加寬闊,或者說,有一個更宏觀的“觀照”。

若將上述新戰略付諸實施,操作層面可能會面臨一些障礙。如,樂觀者認為:“時逢盛世,可慣性運作,何需超越?”而畏難者則認為:“改革有風險,甚至會翻車,寧可維持現狀,擊鼓傳花”。因此,實施這個戰略不僅需要“有容乃大”的胸懷,而且需要“知難而進”的決心,需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注釋:

①該文先在內刊《對策研究》刊載,后于1988年4月22日在新華社經濟參考報公開發表。

②參見《產權導刊》2010年第10期“中外產權經濟學家研究系列”文章之《創立“廣義產權論”的常修澤教授》。

③常修澤:《廣義產權論——中國廣領域多權能產權制度研究》,經濟出版社2009年版。

④參見張卓元:《開拓產權理論研究新領域》,人民日報理論版,2009年11月17日;高尚全:《一部帶有開創性的產權理論著作——評常修澤教授的新著<廣義產權論>》,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11月27日;盧櫟仁:《創立“廣義產權論”的常修澤教授》,《產權導刊》2010年第10期。

常修澤.人本體制論——中國人的發展及體制安排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常修澤.廣義產權論——中國廣領域多權能產權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常修澤.產權人本共進論——國有制改革[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0.

常修澤.中國下一個30年改革的理論探討——基于人本體制論的思考[J].新華文摘,2009,(20).

常修澤:天地人產權論.[J].新華文摘2011.09

常修澤,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猜你喜歡
市場經濟改革
房地產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研究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商情(2012年48期)2017-11-08 11:46:59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劲爆第一页|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久久不卡精品|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欧美在线视频a|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毛片网| 91色爱欧美精品www| 久久精品66| 巨熟乳波霸若妻中文观看免费 |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欧美色图久久|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中文欧美|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成年A级毛片|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一级电影|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射| 欧美a在线看|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成人在线欧美|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2021国产精品自拍| 第一页亚洲|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AV动漫| 国产小视频免费| 亚洲二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13页|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国产情侣一区|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午夜色综合| 成人综合网址|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 日韩激情成人| 国产精品无码在线看| 韩国v欧美v亚洲v日本v|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91色老久久精品偷偷蜜臀|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欧类av怡春院| 成人在线不卡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9cao视频精品| 无码内射中文字幕岛国片|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aaa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