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中亞 王 勃
(徐州產權交易所,江蘇徐州 221003)
徐州:管控產權交易機構風險助推產權市場創新發展
■ 李中亞 王 勃
(徐州產權交易所,江蘇徐州 221003)

產權交易機構是為所有市場參與者提供公平、透明的交易機會,進行有序交易的公共平臺。一方面承擔著法律賦予的國有資產公開交易的市場職責,另一方面,要不斷規范產權交易運作流程,加強產權交易機構風險管理,才能提升產權交易綜合服務能力,真正實現產權市場創新發展。
防范風險、規范運作是產權交易機構生存發展的重要前提和立足之本。徐州產權交易所作為江蘇省國資委、徐州市人民政府確認的徐州市唯一從事全市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交易的合法機構,始終秉承“規范運作,創新發展”的運營理念,不斷強化機構內部管理和質量控制制度,在國有產權交易和其他服務業務中,充分體現出作為具有社會公信力交易場所的社會性、公開性和服務性。
一是主動接受管理監督。形成工作匯報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行政主管部門市財政局和業務監管部門市國資委匯報交易所工作情況,配合做好有關國資監管工作,認真參與有關政策和制度的制定,聯合協商處理一些重大、疑難項目問題和交易糾紛,徹底履行產權交易機構作為產權市場主要載體的重要職責和使命。
二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制定并完善產權交易機構內部風險防范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把產權交易關,明確產權交易各環節、各崗位風險防控職責,交易項目實行業務人員互審制,法律顧問審核制,重大項目上會集體研究制。
三是加強員工培訓。制定教育培訓制度,提高員工規范操作責任心和業務水平,進一步增強業務素質和風險防范能力,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風險。
根據《企業國有資產法》、《企業國有產權管理暫行辦法》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徐州市先后出臺了《徐州市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操作規則》、《徐州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辦法》、《關于公用房屋實行公開競拍的意見》等多項國有產權轉讓規范性文件。交易所嚴格按照“三公”原則和有關法規政策的規定,嚴格按照規范程序開展國有產權交易和國有資產處置業務。
一是確保按照流程操作。建立了權限職責多級審核制度和辦公自動化(OA)電腦控制程序制度。產權項目在受理掛牌、資格確認、成交簽約等重要交易環節上設立了主辦初審、監督復審、律師核審、所長終審的四級審查制度。同時,OA電腦軟件按照交易流程設置相應的處理權限,實現“電腦控制人腦”,哪個交易環節如不合格將無法進行下去。
二是嚴格審查交易要件。重點針對交易標的是否存在禁止交易或者限制交易的情形、交易主體資格的有效性、前置審批程序的完善、職工利益保障問題、資產評估及價值認定、掛牌條件設置及執行標準等手續材料,進行全面嚴格的審核,排除含糊不清、模棱兩可風險隱患,并采用法律告知承諾制度,合理規避交易風險。
三是規范信息發布。企業國有產權轉讓項目按照“3號令”要求的時間、方式進行發布,公告內容除在江蘇省級經濟金融類報紙發布外,還按照“江蘇省企業國有產權轉讓信息發布標準格式”在江蘇省產權交易所網站及本所網站同步披露。其他如公車處置、公房租賃等國有資產的處置嚴格按照市有關主管部門規定的渠道、方式進行信息發布,披露信息數據做到全面、準確、合規。同時通過交易機構合作、媒體登載、內部交流刊物、推介會等形式對必要項目進行重點推介,確保信息集散功能最大化、發現買主和價格最大化,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四是公平組織交易。把好受理關,在意向受讓方資格確認上,杜絕排他性、指向性、歧視性受理和關系人情受理。把好交易關,除傳統的拍賣、招投標競價手段,借鑒使用網絡電子競價,最大限度排除交易人為干擾風險。同時引入主管部門、監察部門進行過程監督,共同維護交易公平。把好合同關,審核協議條款與公告內容的一致性、是否存在違法違規或者顯失公平等等。把好結算關,交易價款全部進場結算,專人專戶負責,確保資金安全。
沒有制度創新就沒有產權市場發展的新動力。一方面,交易所作為市場平臺,嚴格按照授權經營范圍合法運作,絕不將任何權益拆細、標準化、連續掛牌交易,不采取集中競價、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進行交易,嚴守國家政策紅線。另一方面,交易所開拓思路,在規范中謀求創新發展,構建資本要素市場體系,助推徐州經濟發展。
一是根據客戶需求,為融資者提供集成性、綜合融資服務解決方案,通過匯集整合銀行、小貸公司、信托、擔保公司等融資服務機構,以交易所平臺為載體,以投融資服務為核心,幫助企業打通融資渠道。
二是依托股權登記中心平臺,組織、推介股權質押融資項目,依法為有關參與者提供融資信息、股權質押登記、股權托管、股權和企業法人財產變現等各項服務,推進中小企業股權質押融資。
三是企業改制上市服務,交易所匯集了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為企業股份制改造、產權規范、完善法人治理、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等提供綜合全程服務,幫助企業進入包括區域柜臺市場、新三板、創業板、主板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隨著產權交易市場的不斷發展,產權創新業務的不斷開展,新的風險領域也隨之而來,風險防范難度也隨之增大。要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有效采取風險控制措施,事前意識領先、預防為主;事中動態監控、監督制約;事后總結完善、及時補救。交易所作為產權市場集成服務中心平臺,與社會經濟領域各類型經濟實體、單位組織建立了廣泛密切的聯系與合作關系。抓住新業務中風險防范的工作重點,及時研究新的對策,采取新的措施,以法理作保障,以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及制度條文為依據,逐步建立覆蓋交易服務全過程的風險防范制度,充分發揮產權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打造淮海經濟區產權交易核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