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學杰
(商丘工學院,河南商丘476000)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問題思考
■ 王學杰
(商丘工學院,河南商丘476000)
為進一步實現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完善與優化,為我國金融市場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有利的金融支持,需更新理念,提高認識;營造有利于金融業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金融法治環境;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良好金融信用環境;積極促進金融市場的協調均衡發展。
金融生態環境 建設 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隨著我國金融宏觀調控與監管水平的提升,我國金融業的發展取得了質的飛躍,金融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在支持與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金融機制已初步建立。但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中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因素,金融風險防范與化解長效機制建設仍顯滯后,同時金融市場所提供的產品服務不論是在數量還是在質量方面都難以有效滿足市場需求,有待進一步提高。深入分析不難發現當前我國金融市場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既具有一般性,同時也更為突顯出我國特殊的國情特點,而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各式各樣,其中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滯后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簡單地講,金融生態環境是利用生態學里的有關概念和知識對金融外部環境所進行的形象描述,是指金融業為實現正常和有效運作所需包括國民經濟環境、市場環境、司法環境、信用環境和制度環境等在內的一系列外部基礎性條件。從世界各國金融運作的成功經驗來看,一個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可以大大降低金融運行成本,激發各金融市場中主體活性,是實現、維持和保障金融業安全穩健、高效運行的關鍵。針對當前我國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既要認識到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是一個涉及面廣、周期性長的社會性系統性工程,需集多方之合力,包括政府、企業、公眾、金融機構及學術界的積極參與和共同支持;同時為進一步實現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的完善與優化,為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營造良好有利的金融生態環境支持,需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金融生態環境理念在我國的提出時間較短,但從實踐來看不可否認一個地區或國家金融生態環境狀況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到該區域金融資源配置的優化程度,加強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條件和內在要求。尤其是針對我國來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具有不可估量的積極效應,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不僅能較為準確與高效地從外部優化金融業運行的環境,而且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我國金融業發展中所遭遇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從而更好地發揮金融業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實現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健康發展。因此,不論是國家還是地方層面,都要自覺和積極地更新理念,站在一個更為宏觀的高度與視角,正確理解和看待金融生態環境的內涵與本質,并充分認識到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與完善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統籌安排,有計劃、有步驟地采取相應措施,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進程,最終形成一個真正有利于金融發展和市場經濟發展的良好金融生態環境[1]。
一方面,要加強對于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領導工作,以研究、制定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整體規劃與具體安排。尤其是當前地方政府作為市場的重要主體之一,要積極發揮其在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堅決有效地貫徹落實國家在金融領域的相關政策,形成管理合力,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積極進行牽頭,加強政府、銀行及企業間的協調、溝通與交流,充分調動與發揮各主體在各自領域中的應有作用,并更好地達成共識,共謀發展,為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營造規范化的金融運行基礎[2]。另外,要加大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通過社區宣傳欄、網絡、報紙、研討會、報告會等形式,使全社會對于金融的意義、金融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作用有更為深刻和充分的認識,積極參與到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改善工作中,為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奠定良好的社會氛圍。尤其是新聞媒體要積極承擔起重要的角色,努力提升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宣傳形式的創新與內容的深度廣度,為金融生態環境的建設創造有利的積極的輿論導向。
一方面,金融是經濟運行的血液,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和重要杠桿,金融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能為經濟的運行和發展提供更為充實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經濟決定金融,一個穩定運行有序的宏觀經濟環境是金融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也是金融業實現穩健經營的重要前提。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或大起大落,必然會對金融業的發展產生諸多負面影響,甚至導致金融風險的產生。因此,首先,進一步提高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科學性和前瞻性,使其在符合市場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最大限度地達到預期的調控目標,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相關重大決策與項目的征詢制度,加大前期的可行性研究,確保其效益性與科學性。其次,中小企業作為我國企業的主體,中小企業發展狀況直接影響到我國整體經濟的運行質量。要基于長遠發展利益出發,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進行積極的鼓勵、支持與引導,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另外,具體到各地在制定當地經濟發展規劃的時候,應因地制宜,從客觀實際出發,準確定位,實現對當地特色資源與比較優勢的積極開發與利用,真正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的優化升級,提高本地區的競爭力、吸收力和整體經濟運行效益。
當前我國金融業運行中出現的許多問題都與金融生態環境中的法治環境的不完善有直接關系,尤其是金融運行中無法可依、執法不嚴、依法行政理念薄弱的問題直接導致金融市場運行的低效化。因此來看,良好的金融法治環境往往與有序、穩定、平衡及創新的金融生態環境相聯系,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核心與根本在于金融法律法規的完善及所形成的良好法治環境,“法治”是改善與完善我國金融生態環境最為有效的途徑之一[3]。首先,加快與金融運行相關的各方面不同層次的法律法規的完善,及時清理與修訂不適應當前金融市場發展需求的法律規章等,明確界定金融市場主體各方的角色與定位,加大對合法金融債權的保護。如加快征信法制建設進程,尤其是涉及公民隱私和企業商業秘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快《破產法》、《擔保法》、《物權法》等相關法律的建設。其次,優化執法環境,相關部門尤其是執法部門要做到嚴格執法與規范執法,提高執法效率,在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金融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落實與強化行政執法責任制,避免對金融市場秩序的不恰當干預從而有效保護主體合法權益的同時,尤其是針對金融市場中洗錢、金融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給予嚴厲打擊,以有效強化金融環境的綜合治理和維護正常的金融秩序。
鑒于信用環境在整個金融生態中的地位,針對我國當前征信系統建設落后、信用中介機構發展滯后、市場主體信用意識淡薄、信用獎懲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要進一步提高認識,積極推進與加快符合我國市場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特點的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為我國金融業的穩定持續運行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首先,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有效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報紙等主流媒體,總結推廣誠信典型,倡導守信光榮、失信可恥,引導公眾與企業培育與強化信用意識與觀念,重視自身信用記錄情況,并以更為自覺的態度參與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同時做好做實“信用企業”、“信用村”、“信用農戶”等的評估工作,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最終形成與完善奠定強有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支持[4]。其次,加快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完善,統一明確和界定信用信息采集標準,實現最大范圍內將各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納入我國征信系統,完善我國信用信息征集系統。同時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交流與共享的機制平臺,實現互連互通,避免重復建設、多頭管理的弊端,使相關社會信用數據在更大范圍內得到使用,提高信用信息共享程度和利用效率。最后,建立信用激勵與懲罰機制,對具有良好信用記錄的典型企業可作正面案例進行積極宣傳,并在各方面給予政策支持與優惠,使各市場主體真正享受到良好信用所帶來的益處;對于失信違約等不良信用行為表現,要大大增加其失信成本并形成全社會共同制約機制,使失信者寸步難行,雙管其下從而構建良好的信用環境。

有序、協調、穩定、健康發展的金融市場對于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運行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雖然我國金融市場從整體上來看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高水平的金融市場運作相比,仍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其中,金融市場失衡,如融資結構不合理、金融市場各子市場發展嚴重不均衡等表現尤為突出,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市場本身對風險的調控功能,也大大制約了我國金融業的進一步深入發展[5]。因此,首先,在繼續強化發展我國貨幣市場的同時繼續加大我國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發展,逐漸提高資本市場中市場主體直接融資的能力和水平,實現資本市場的持續穩定發展。其次,積極引導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發展,有效地改變當前我國主要的資金供給模式,形成層次豐富、形式多樣的機制安排。再次,對于當前金融中介服務體系的發展要高度重視,通過提供服務、完善優化市場監管等途徑為其健康快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大力支持。
[1]劉津宇. 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意義與途徑[J]. 現代商業,2011(14) :56-57.
[2]陳寅,張小紅. 金融生態建設釋義及其必要性研究[J]. 時代金融,2011(11):15-17.
[3]陳寶. 構建寧夏金融生態環境問題研究[J]. 寧夏社會科學,2011(02) :8-10.
[4]張瑞萍. 論西部地區金融生態環境的優化[J]. 甘肅金融,2011(03) :28-29.
[5]李高芬. 我國金融生態環境研究綜述[J]. 人民論壇,2011(1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