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銘 王靜恩
應對突發群體公共衛生事件是近年來我國衛生部門和政府部門一直研究的問題之一[1],各級醫院除完成正常醫療工作外,還承擔突發事件的醫療應急救援[2]。急診科是承擔醫院急診醫療任務的一級臨床科室,是應對突發事件的前沿[3]?,F將我院急診科2005~2010年共處置搶救的45起較大的突發事件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5年7月~2010年10月對每批次均在10例以上的45批、共計636例的群體突發事件進行了醫療救援。根據群體性突發事件原因及性質,將其分為工業事故、食物中毒、交通事故、自然災害4類,見表1。其中交通事故31批,食物(或疑似中毒)中毒9批,工業事故3批,自然災2批;男性347例,女性289例,年齡6~84歲。其中2005年7月液氨中毒例數最多,108人;食物中毒以2006年10月某小學疑似牛奶中毒為代表,102人;2005年亞硝酸鹽中毒33人及2011年某學校的學生消化道病毒感染41人為次之。

表1 群體性突發事件類型[n(%)]
1.2 方法 按群體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流程,迅速啟動、開通急診綠色通道并將人員分成搶救小組若干組(每組由高、低年資醫生各1名,護士2名組成)、巡視組、后勤組等,各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同時通知各醫技輔助科室作好各項相關準備。
1.2.1 急診預檢護士做好預檢分診工作 (1)接到120或相關部門通知在了解事件成因、大概人數、主要癥狀等后立即報告院應急辦,由分管院長協調,立即組織醫療、護理、后勤部門組織搶救人員迅速到位待命。(2)由當值最高行政領導任總指揮、急診主任和急診護士長現場指揮;搶救人員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均配有醫生、護士和后勤人員,各小組待命在各區域。(3)在患者到院前清理急診大廳,疏散閑散人員,同時備齊各種搶救物質、藥品、器械等。(4)患者一抵達醫院,現場指揮按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進行分類。輕度:綠區,該類患者病情較輕,意識清醒,反應靈敏,生命體征平穩,由綠區小組人員接診處理;中度:黃區,該類患者病情介于輕度和重度之間,由黃區小組人員接診處理;重度:紅區,該類患者生命體征極不穩定,隨時有生命危險,由紅區小組人員迅速轉移至搶救室搶救處理;死亡:黑區,該類患者抵達醫院時已動脈搏動消失、意識喪失、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停止,由后勤人員將遺體移送至停尸房。
1.2.2 急救措施 對批量患者的預檢采用邊看、邊問、邊檢查、邊分類、邊處理、邊護送至相應救治區,同時做好患者標識管理。每位患者手腕、病歷、急救記錄、輸液卡及各項檢查申請單的標識完全一致。(1)搶救小組。醫生負責查體和進行搶救操作,1名護士負責連接各種儀器監測,動態觀察病情變化并及時報告醫生、作好記錄,另1名護士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協助醫生進行各種操作。進入紅區患者搶救工作由急診高年資醫生負責,有其他??魄闆r則由??漆t生同時參與搶救,做到分工明確、默契,以組合操作替代逐項操作、縮短搶救開始到手術完成時間,以確保在“白金10min”內完成患者的生命支持,首先以呼吸、循環、神經系統處置為序,以完成高級生命支持為目的。同時根據患者情況或送手術室手術、轉移至ICU、收入相關病區、留觀、出院。(2)巡視組。密切注意各搶救小組的工作情況,統計來院患者數,核對患者姓名、患者去向等,并向總指揮報告,由總指揮負責向上級或向有關部門匯報搶救情況。(3)后勤組。負責患者檢查、手術、住院的安全運送及相關搶救物質的的搬動和移送。
按照上述工作方法,緊急啟動應急預案,按照急救流程,各類人員分工明確,患者在到達醫院后都能在第一時間有醫生護士接診和處置,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救治,在整個救治中,包括檢傷、病情分類、急救處理、檢查、手術、入院等的時間明顯縮短,取得較好的社會好評及滿意度。
在各種突發時間頻發的社會環境下,各級醫院除完成正常醫療工作外,還承擔突發時間的醫療應急救援[4]。突發事件雖然具有不可預見性,但對這類突發事件做到有思想上、物質上和措施上的準備是可能的。作為擔負急診急救任務的醫院急診科是突發事件的應急分隊,應該樹立永遠都是戰備值班分隊的思想,隨時都要準備應付突發事件[5]。
3.1 醫院具有實戰操作切實可行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并在平時能經常進行演練,尤其急診科醫務人員必須熟悉,運用自如,真正做到平時多演練,實戰不慌亂。
3.2 急診科張貼應用急救流程,規范急救程序,使其他科室人員前來參與救援時也能短時間內熟悉流程,做到醫療、護理、后勤各項操作程序化、標準化;各類人員分工明確、相互合作而提高搶救效率。一旦發生應急事件,在崗人員在第一時間內首先做2件事:(1)盡快將事件簡明扼要上報有關領導和部門;(2)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在尚未得到上級指示和答復前在其職權范圍內迅速組織急救力量,以應對馬上要到來的大批患者[6]。
3.3 全院通力合作,確保救援順利進行。如有大批的患者的救治,單靠急診的力量是不夠的。
急診科需立即報告相關部門,由醫務科或業務院長協調相關事宜,調集相關科室人員抵達急診或做好各項準備。如傷病員數量多,應及時實現院內分流,減輕急診的壓力和空間。如2005年7月本地發生液氨槽罐車爆炸事件,來本院患者達108人,正是由于有規范的急救流程,動員全院人員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全部的救治任務。
總之,制定應急預案,規范急救程序,優化急救流程和各部門的緊密合作是群體突發事件急救成功的保證。
[1]梁子敬,黃偉青,曾量波,等.急診科平戰兩用負壓病房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作用[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6,15(5):952.
[2]肖力屏,馬潤璋.昆明市2005-2007年18次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分析[J].云南醫藥,2008,29(3):309-310.
[3]黃豪,黃艷,黃英,等.加強急診科應急能力培訓,有效應對突發事件[J].現代預防醫學,2009,36(11):2064-2066.
[4]肖力屏,馬潤璋.昆明市2005~2007年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分析[J].云南醫藥,2008,29(3):309-310.
[5]夏鵠.綜合醫院急診科如何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探討[J].臨床急診雜志,2009,12(10):321-322.
[6]夏鵠.災難醫學急救的組織與實施[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13(8):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