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勵
當前的醫療衛生體系改革需要一種全新高效的工作方式,醫院信息化建設向移動終端延伸的概念在國內已被提出多年。國外此類應用開始得比較早,作為移動計算和無線網絡技術典型代表的掌上電腦(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逐漸普及,在公共醫療機構已超過15萬醫護人員在使用移動設備[1]。2001年,美國新奧爾良州的Oschner醫院率先配置了Cisco Aironet 340系列無線網絡的便攜機,開始了無線技術用于醫生移動查房、查閱資料、記錄醫囑的嘗試。同年,日本龜田醫院開始在布設無線局域網絡的基礎上引入無線移動技術,用于床邊移動護理管理。融入PDA及無線網絡技術的醫療信息系統[1]。
與此同時,同類技術也開始在國內一些大型醫院也逐漸應用。2004年,上海東方醫院成為我國大陸地區首先布設無線醫療系統的單位,采用由美國網件(NETGEAR)公司推出的全系列基于最新無線局域網標準802.11b的產品,并開始利用平板電腦和相關軟件用于電子處方及診斷結果報告。其后,國內各地方醫院也先后加入該領域[2]。但探索和實踐工作剛剛起步,雖有研究成果,但是應用范圍不大尚且無法全面推廣。實際上,不少醫院的信息系統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醫院管理流程的計算機化,并不是真正的醫療信息化。
醫院信息化建設是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有效手段,是當前醫院干部保健工作的迫切需求,也是提高醫護人員素質的有效途徑。根據《上海市干部保健定點醫院干部保健信息化管理工作暫行規定》(滬干保〔2006〕5號),加快本市市級干部保健信息化工作,促進市級干部保健事業科學、和諧、可持續發展,加強各定點醫院干部保健信息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是我院信息工作的目標[3-4]。結合實際,如何更好地完善我院市干保健就醫信息系統,更好地規范信息工作制度、服務流程及服務內容,成為我院信息工作的重點。
臨床護理是干部保健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醫院收治患者多為級別高的領導,患者普遍年齡大、住院時間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相對于普通病房要多,需要醫護人員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和操作技能,對新時期護理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腫瘤醫院自90年代起建立老年科病房,2000年起成為上海市干保定點醫院。醫院領導十分重視方便市級干部就醫工作,醫院一直以質量、服務、安全、管理為切入點認真做好各項市級干部醫療服務工作,但是目前的信息系統在干部保健臨床護理中仍存在一些局限:(1)系統對醫療護理任務執行狀況的真實性反映欠缺;(2)系統對護理查對制度執行的支持欠缺;(3)系統對患者費用發生狀況的客觀性反映欠缺。利用信息技術加強護理過程的質量預警、質量控制和質量跟蹤管理以及強化各項標準化護理程序來更好的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成為護理管理者對信息系統的迫切要求。
2.1 研究目的 設計移動床邊護理系統通過試點方式應用于醫院老年科臨床護理工作,并不斷糾察系統最終推廣至全院臨床科室。
2.2 研究內容 對上海各干保定點醫院護理管理人員、臨床醫護人員和信息中心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全面調研,了解其對醫院干部保健護理的意見和建議。然后具體解析其他同類干保定點醫院移動護理工作站的適用性、實用性和可行性,詳細跟蹤其在一段時間內的開展情況,尋找適合我院移動護理項目實施的關鍵因素。課題還將對我院無線移動信息系統的設計目標和實施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并全程跟蹤項目實施過程,確保實現護理質量的過程控制與終端控制相結合,使醫院老年科的干部保健護理管理更加嚴謹、規范和科學,并最終考察系統是否真正實現把時間還給護士,把護士還給患者。
項目研究內容主要包括:(1)使得護理工作模式更加完善。要求系統能夠準確利用無線網絡的實時傳遞,責任護士隨身攜帶PDA將治療與護理可所執行的操作、觀察到的病情、護理記錄等情況以精確的時間記錄于PDA上。工作中的細節問題可以短信方式及時發送于醫生工作站,保持有效暢通的工作聯系。(2)使得護理任務的執行更加規范合理。要求系統通過對條碼技術的使用,利用條碼掃描器對患者所佩腕帶,進行患者身份的確認,用電子化的手段來幫助護理人員盡可能地減少護理執行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醫療差錯,確保患者能夠在正確的時間得到正確的治療。(3)使得計費更加客觀準確。要求系統在治療任務執行的同時完成費用的確認,完整準確地反映患者已使用的材料和產生的治療費用。
3.1 設計方法 前期研究方法:查閱相關的文獻與統計報表;分別運用問卷調查和座談方式實現前瞻性調查和回顧性分析;信息數據分析和需求整理實現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后期研究方法:使用德魯克目標管理方式,細化人文反饋結果,反作用于基于Pocket PC的移動護理系統,用可觀察、可測量的工作結果作為衡量項目實施效果的標尺,并不斷歸納總結,達到預期研究目標。
3.2 對象研究 研究對象分為6類:(1)醫院護理人員分析和老年科人員分析護理人員分析,主要包括護理人員結構調查分析以及和其他病區同比分析以及老年科人員自理能力、健康指數測評。(2)同類醫院移動護理系統應用情況調研,主要包括國內同類醫院移動護理系統應用情況調查分析和國外同類醫院移動護理系統應用情況調查分析。(3)醫院移動護理系統的需求調研,主要包括護理管理人員需求整理、分析和反饋以及信息技術人員需求整理、分析和反饋。(4)信息技術人員結構調研,主要包括信息技術人員學歷、專業技術水平調查分析和信息技術人員系統實施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分析。(5)軟硬件參數分析,主要包括無線網絡、PDA技術和腕帶管理技術分析以及服務器端、客戶端硬件環境分析。(6)系統實施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項目實施前期工作準備情況和項目整體架構分析以及項目實施過程監督。
3.3 技術路線 我院移動護理解決方案擬采用某軟件公司的移動臨床護理系統(CMIS系統),以無線局域網為傳輸交換信息平臺,以某電子公司的掌上電腦(PDA)為硬件系統載體,要求試點實現HIS向老年科病房的擴展和數據的及時交換,解決現有工作站軟件無法解決的問題,保證護理安全和規范護理行為,最終推廣至全院臨床科室,項目整體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項目設計思路
讓醫護人員隨時隨地進行生命體征數據、醫護數據的查詢與錄入,并且實現院內信息共享。臨床移動系統的介入,對提高醫護質量、預防醫療失誤、提高護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減輕護士的勞動強度,都起了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移動到床邊”是該應用的最顯著特點。
需要不斷探索適合干部保健護理的床邊移動信息系統,并最終實現護理工作實時、適時、限時、延時、量化的管理。
對項目實施各個階段的研究對象做調研分析,并對項目實施成果做歸納總結,通過“管理”+“技術”=“愿景”,最終以研究成果總結經驗,打破目前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無線技術僅試點不推廣的模式。
[1]何瑛,馮曉艷,張曉芳.移動護士工作站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8,23(24):2225-2226.
[2]何雨生.美國醫院信息化情況調查與分析[N].中國計算機報,B1,2004-05-17.
[3]許曉菲.淺談保健護士應具備的素質[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7,30(1):80-81.
[4]楊玲.干部保健工作發展趨勢探討[J].華西醫學,2009,24(10):2796-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