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玉春
(黑龍江省產權交易中心)
關于辦好產權導刊的幾點建議
□ 常玉春
(黑龍江省產權交易中心)

我作為全國產權交易界的一名老員工,親身經歷了《產權導刊》的創刊、停刊以及復刊一周年的全過程。在這里,我應該向天津產權交易中心的領導以及編輯部的全體同志說一聲:“辛苦了”!
2003年,黑龍江產權交易中心征訂了3100份《產權導刊》。
《產權導刊》是全國資產流動信息網的專刊,更是全國產權交易機構的專刊,它是全國第一家指導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產權市場建設與發展的刊物。復刊一年來,緊緊圍繞企業產權交易,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資產流動與重組的政策法規,在思想上、理論上、政策上始終與黨的十六大精神保持一致,在工作上創造了一批精品欄目,有的欄目已深入人心,讓讀者每期必讀,通過閱讀《產權導刊》基本實現了以下三個目的:一是通過“專家言論”、“產權論壇”、“政策法規”等欄目使讀者了解了產權市場的最新理論和政府部門的聲音;二是通過“工作交流”、“市場動態”、“市場調研”等欄目使讀者能及時了解產權市場最新發展情況;三是通過“典型案例”、“并購重組”等欄目使讀者能夠增加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
一本新的刊物能否立足,能否有生命力,關鍵看刊物的辦刊宗旨,《產權導刊》能以促進企業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為辦刊宗旨,立足于服務產權制度改革和企業制度的創新,服務于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服務于資產流動重組。這就使《產權導刊》的發展一開始就有了生命力。復刊一年來,《產權導刊》僅僅抓住了改革與創新這條主線,以備受大家關注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產權交易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主內容,進行了大量的、及時的宣傳與報道,讓讀者感受到刊物內容既現實、又新穎,既具有改革的時代氣息,又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可借鑒性。
產權交易工作是適應改革需要的一項新工作,新生事物的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尤其需要理論扶持。《產權導刊》的復刊無疑對產權交易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具有更大的推動作用,《產權導刊》既收入了全國各地產權市場運營中成功的經驗,又收入了產權交易中的典型案例。同時每期又能把主要地市的典型法律法規介紹給讀者。讓新讀者能從入門開始,了解學校產權交易,讓老讀者和產權交易從業人員能深化理論,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產權導刊》作為產權市場自己的刊物,為產權交易從業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武裝自己的頭腦提供了有力保證。
1.盡快爭取獲得正式刊號,努力擴大發行量。《產權導刊》的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貼近市場、適用性強,但卻由于缺少正式刊號,還只能算是內部交流刊物,嚴重影響發行量。建議盡快爭取《產權導刊》正式刊號,確立《產權導刊》的正式地位和身份,以爭取更大的發行量。
2.面向社會約稿,不斷提高《產權導刊》的內容和質量。目前《產權導刊》的約稿范圍還有一定的局限性,還僅限于部分專家和全國產權交易界的從業人員。建議把約稿范圍擴大為產權市場的從業人員、經濟學專家學者、投資銀行專家、政府專家顧問、企業經營者及企業主要經營人員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約稿質量,還可以擴大宣傳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