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華(揚州市檔案局,江蘇揚州,225000)

惲代英在揚州的講演
1925年5月上旬,中共早期革命家、理論家、青年運動的著名領袖惲代英,以國民黨上海執行部的宣傳部秘書的公開身份,來到軍閥統治下的揚州。惲代英一到揚州便應邀為省立第五師范學生做題為《師范生與飯碗問題》的演講。
他從學生關心的切身問題入手,透徹地分析了當時國內外形勢的特點,闡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和擺在中國青年面前的歷史任務。惲代英的演講,切中時弊,扣人心弦,許多學生原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去聽演講的,可是越聽越入神,整個大教室座無虛席,仍有不少學生聞訊趕來。
演講歷時1個多小時。結束時,全場掌聲雷動,許多學生遲遲不肯散去,當場就有許多學生擁到臺上,要求參加國民黨,要求購閱惲代英主編的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以學習和了解到更多的革命道理。演講會后,有不少學生跑到惲代英下榻的揚州新勝街綠揚旅社,找他進一步探討請教救國之道和青年出路。隨后惲代英又應省立八中邀請,作了一次演講。
共產黨人惲代英在揚州的演講和宣傳活動,使揚州一批先進知識分子和進步青年學生如沐春風,如嘗甘醇,思想發生急劇變化,革命真理開始廣為傳播。經惲代英介紹,一批進步青年很快參加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組織。
惲代英來揚開展活動,不僅僅發展了一批國民黨員,也為中共揚州地方組織的創建做了準備。揚州的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在加入國民黨組織后不久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革命斗爭的中堅。
由于年代久遠,歷史檔案未有明確記載,記載又多有矛盾,難以確切印證,故揚州最早的中共組織建立時間尚難定論。但歷史檔案明確記載了共青團揚州地方組織建立的軌跡:1926年6月下旬,揚州有共青團員4人,下半年共青團員發展至6人,建有共青團特別支部,隸屬于共青團江浙區委。1927年7月,揚州有共青團員8人,特別支部屬共青團江蘇省委領導。有關檔案還記載:1926年4月,中國共產黨丹陽獨立支部在蘇北鹽運中心——儀征十二圩,建立三行辦事處,吸收了周邦惠等10人為工作人員。
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江蘇省委從1927年8月下旬起,開始籌劃組織城市暴動和農民秋收起義,并陸續派出新的負責人至各地幫助恢復或創建黨的組織。1927年8月至9月間,原江都縣國民黨縣黨部負責人王壽荃在上海通過原國民黨江蘇省黨部特派員、中共黨員陳勃,與中共江蘇省委接上關系,并經陳勃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江蘇省委批準建立中共揚州獨立支部,指定王壽荃任書記。王壽荃回揚后,首先與曹起溍取得聯系,并和曹起溍共同研究了建立黨組織、開展黨的活動等重要事項。不久,即正式組建起中共揚州縣獨立支部,有黨員7人。同年12月,改為中共揚州縣特別支部,下轄耀揚火柴廠、揚州中學兩個支部,11名黨員。至1928年6月,揚州特支下轄城區3個支部,并領導東鄉、西北鄉、南鄉的黨組織。揚州城區有黨員30人,東鄉有黨員40至50人,西北鄉有黨員4人,南鄉有黨員3人。
1928年7月上旬,中共江蘇省委派巡視員孫豫真(杭果人)到揚州巡視黨的工作,對中共揚州特支干事會進行整頓,由郭成昌、曹起溍、蔡興3人組成特支干事會,指定郭成昌任書記。省委巡視員還決定儀征、六合兩縣的黨組織由揚州特支負責發展;泰州由揚州特支負責聯系。經過整頓后的揚州特支,組織有較大發展:直轄農運、工運、學運、軍運、特務5個組;城區6個支部8個組;西區特委會下轄3個支部7個組;東南區郭村支部。黨員增至70人。在省委巡視員指導下,特支加強了對黨員的培訓,切實整頓了支部,提高了戰斗力。由于揚州黨組織有較大發展,8月底,由省委巡視員指定7人組成中共揚州縣臨時委員會,負責籌備正式縣委。9月6日,中共揚州臨時縣委召開第一次全體委員會,曹起溍任書記。同月,臨時縣委改為正式縣委,縣委委員7人,其中常委5人,縣委書記由曹起溍擔任。縣委下轄城區、西鄉兩個區委,共有18個支部,黨員近150人。
據中共六大統計資料記載:截止1928年6月,江蘇省委下轄的30個縣委、24個特支中,含揚州地區的有4個特別支部,它們分別是中共揚州、高郵、寶應、儀征特別支部。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遵照六大制定的爭取群眾的路線,黨的各項工作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迅速開展起來。1928年7月,省委作出《江蘇農民秋收斗爭決議案》,指出:為加強秋收斗爭的領導,決定組織淞浦、滬寧、南通、淮鹽、徐海、揚州等6個特委。其中揚州特委領導揚州、泰州、寶應、高郵、東臺、興化、六合等縣。
中共揚州特別區委員會于1928年9月正式建立。特委建立后,把有計劃地發展全區各地的組織作為中心任務。特委指出要注重黨員的質量,要在斗爭中吸收勇敢的工農分子入黨;要健全黨的各項制度,把黨組織建成對敵斗爭的堡壘。特委還派員對轄區內多數縣的黨組織進行巡視,分別情況予以整頓、改進,并派黨員至所轄區內新建了一些黨組織,使各級黨組織得到較大的發展。這一時期中共揚州特委先后領導揚州縣委、揚州城區區委、西鄉(西北鄉)區委、邵伯特支、儀征十二圩特支、高郵縣委、泰縣(泰州)城廂支部、泰縣(泰州)西鄉區委、泰州臨時縣委、東臺溱潼特支、溱潼區委以及興化、寶應、六合和安徽省天長縣黨組織和黨員。
中共揚州特委剛建立,即決定解散揚州縣委,由揚州特委兼揚州縣委。同時對揚州城區區委和揚州西鄉區委進行整頓改組,決定由曹起溍和郭成昌分別擔任兩個區的區委書記,兩個區委均由揚州特委直接領導。
在中共揚州特委領導期間,揚州地區的工運、農運、學運都有了較大恢復和發展。特委在城鎮的工作中心區域是揚州城廂以及十二圩、溱潼等地,其基本要求是通過發動日常的經濟斗爭,逐步提高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農村工作的中心區域在揚州東鄉、天長南鄉和揚州西北鄉,其基本要求是努力爭取和組織廣大農民從抗租、抗債、抗稅的斗爭,逐步走向沒收地主土地、建立工農武裝和蘇維埃政權。
1928年12月,中共揚州區代表大會召開,制訂并通過了《揚州區工作計劃》,計劃分析了揚州的客觀環境和斗爭形勢,指出了揚州黨的力量非常薄弱,目前的中心任務是普遍建立黨的組織。計劃還就組織工作、宣傳工作、職工運動、農民運動、士兵運動、婦女運動、共青團工作作了具體要求。計劃指出:發展組織的路線必須向著工人、店員,以及鄉村中的雇農、貧農。要加強支部建設,健全特委組織。要建立各級宣傳和發行組織,依據黨的政綱,建立經常的政治宣傳。《揚州區工作計劃》的制訂,進一步推進了各項工作的開展。1929年2月,由于叛徒出賣,敵人逮捕了耀揚火柴廠黨支部書記李前康、香業支部書記張學義、青年團特支負責人駱家騮(駱何民)等12名骨干分子。此外,夏采曦、李濟平、曹起溍等也被敵人列入搜捕名單,由于得到消息,才及時轉移。敵人的大搜捕,使揚州黨組織活動暫停止。同年4月,特委以揚州縣委名義恢復活動。至6月,縣委清除了一批動搖黨員,恢復了基層支部,共有黨員67人。
1929年7月初,根據中共江蘇省委決定,中共揚州特委撤銷,特委領導的各縣縣委等組織歸由省委直接領導。中共揚州特委從建立到撤銷僅10個月時間,在復雜困難的條件下,加強發展和整頓健全黨的組織,領導發動各方面的斗爭,較好地發揮了作為地區一級黨的組織領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