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臣英,尹方平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州 510515)
在灰色系統理論的應用中,預報或預測已成為灰色系統理論的一個最活躍的領域。在預測領域內,由于小樣本、貧信息不確定性系統的大量存在,GM(1,1)模型作為灰色預測理論的核心,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2]。但GM(1,1)模型也存在一些預測精度不高的情況,因此,對GM(1,1)模型進行深入仔細的研究,找出影響GM(1,1)模型精度及適應性的關鍵因素,提高GM(1,1)模型的精度及其適應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對GM(1,1)模型進行改進,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對模型的參數估計方法的改進;(2)對模型背景值的改進;(3)對模型的初始條件的改進。
針對模型的初始值選取問題,在原有初始值選取的基礎上,出現了多種改進方法的討論[3~5]。本文擬提出一種修正初值法來提高模型的精度,對以x(1)(n)為初始條件的GM模型進行改進,使所建的模型的精度大為提高,并將通過具體的實例驗證模型的實用性與可靠性。

則一次累加后生成的1-AGO序列X(1)為:

Z(1)為X(1)的緊鄰均值生成序列;



其中a和b為待確定的常數。a為發展系數,其大小及符號反映了X(0)(k)及X(1)(k)的發展態勢。b為系統的灰色作用量,它是從背景值挖掘出來的數據,反映數據變化的關系。灰色作用量的存在是灰色建模與一般建模的本質區別,是系統內涵外延化的表現,是灰色系統重要內涵開發的表現。
以x(1)(n)為初始條件的GM模型是根據新信息優先原理和最少信息原理提出的灰色GM模型的一種改進的方法,它主要用于對復雜系統某一主導因素特征值的擬合和預測,以揭示主導因素變化規律和未來變化發展態勢。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的一天凌晨,幾百名警衛在柏林勃蘭登堡門的分界線上各就各位,一道橫貫東德和西德的冰冷墻壁隔絕了人們的交往。1984年,藝術家特里·諾爾趁守衛不注意,偷偷在灰白的柏林墻上涂鴉,開啟了柏林墻的彩色生涯。十幾年里,特里·諾爾和其他藝術家用長達一公里的涂鴉把柏林墻變成了藝術品,寄托了人們美好的愿望。冷戰結束后,柏林墻被推倒,但在藝術家們的奔走下,涂鴉的部分被保留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東邊畫廊”。




其法方程組為:

由白化方程的離散解不難得:

灰色微分方程x(0)(k)+az(1)(k)=b的時間響應序列為:

還原值為:

從上述模型可以看出,GM(1,1)模型的擬合和預測精度不但跟a,b有關,還跟x(1)(n)的取值有關。因此合理的選擇初值對于提高模型的預測精度有著重要的作用。
為了獲得最優的擬合曲線,提高模型的建模精度,不妨對模型的初始條件x(1)(n)增加擾動因素β,以x(1)(n)+β作為模型的初始條件。
將該初值代入

其中:

為了求出指標函數值最小時的待辨識參數β,先用如下梯度法求取dJ dβ=0。求得


表1 模型值比較表 (單位:k w:h)

續表1
現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建立1996~2009年我國上海市的發電量《上海統計年鑒-2010》的GM(1,1)模型[6],用matlab軟件針對傳統的GM(1,1)方法建立的模型和改進的模型分別進行仿真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利用此模型進行預測上海市2010年發電量,即當原始序列k=15時,原GM(1,1)模型的預測值為x(0)(15)=847.59,改進的模型的預測值為x(0)(15)=856.48。
筆者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10》[7]的數據建立灰色模型,對1999年至2009年數據進行分析,并對2010年至2011年GDP進行預測,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GDP預測值 (單位:億元)

續表2
本文在GM(1,1)灰色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增加擾動因素β修正初值法來提高模型的精度,大大弱化了干擾因素,揭示了系統的運行規律,使得模型更為穩定。該方法保留了GM(1,1)模型建模計算簡便和易于應用的優點,不存在復雜的計算。從實例分析上看,該方法能得到比原GM(1,1)模型更高的精度和適應性,無論在微觀經濟還是宏觀經濟上,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1]劉思峰,黨耀國,方志耕.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張圓剛,王心源.基于灰色系統理論經濟視域下的農村居民出游可行性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8,(11).
[3]Deng Ju Long.Solution of Grey Differential Equation forGM(1,1|τ,r) in Matrix Train[J].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2002,14(1).
[4]王義鬧,劉光珍,劉開第.GM(1,1)模型的一種逐步優化直接建模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20(9).
[5]黨耀國,劉思峰,劉斌.以x(1)(n)為初始條件的GM模型[J].中國管理科學,2005,13(1).
[6]李俊峰,戴文戰.GM(1,1)改進模型的研究及在上海市發電量建模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5,3(3).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0[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