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縣陶堰鎮校 梁 爽
“‘唉,期末考試又要到了,真不知道會考什么呢!’‘對啊,希望我不要考砸!’‘我也是,要不然回家就要屁股開花了’……
臨近期末考試,學校里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現在已經是考試前的最后一周了,幾乎所有的課程都變成了語文、數學課。每天,我們滿腦子想的都是各種各樣的句子,一道又一道的數學公式。真想對著語文、數學課本打瞌睡,可又不敢,到時候要是考不好,就要被淚水淹沒了。
考試,考試,考試,我總覺得我們現在拼命地努力學習就是為了考試,好象是在為父母老師學習似的。有人說:‘考試時為了檢測一段時間以來的學習成果。’可考試并不代表全部啊,為什么有許許多多的家長眼睛只盯著分數?雖然我的父母比較開明,但是和周圍的同學在一起,聽著他們的傾訴,我不得不患上‘考試恐懼癥’。這不,期末考試要到了,我整天緊張兮兮的。許多事實證明,在校成績優異的人將來不一定能成為偉人,而那些被老師當作‘差生’的人往往能獲得成功。由此可見,考試成績和今后的發展是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的。
當考試不再成為我們的負擔時,就是我現在向往的生活了。我希望那一天早點到來,希望天下的父母都是開明的,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考試的機器!”
這是一篇六年級學生的日記,其中充滿了對考試的憤懣,也不乏內心真實想法的獨白。

現實生活中,一卷定終生,分數量優劣的傳統應試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有太多的學生因為一次次的考試成績不理想;一次次地遭受失敗的痛苦折磨;一次次地被教師、家長和同伴所否定而產生了習慣性的“失敗感”、“自卑感”。因而形成了消極的自我概念,對自己缺乏信心,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和愿望。孩子們正處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有著未被發掘的潛質,都希望成長。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把評價定位在激勵學生進步,著眼學生長遠發展上,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作用,讓每一個孩子在體驗成功中越戰越勇。
只要心存相信,總有奇跡發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里,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片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落光時,我也就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后,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這最后一片葉子始終沒有落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是呀,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那么,如何讓孩子在考試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不斷進步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因此,我們要建立一種動態的、發展的、鼓勵學生走向成功的“小學生考試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主動發展、和諧發展。
首先,我們要珍惜并鼓勵學生考試中每一個小小的進步。
考試中我們要堅持縱向比較、積極性反饋的原則,改變以往評價與考試造成學生不良心理、挫傷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弊端,實現評價結果激勵化。要以激勵為主,及時發現學生的進步并給予鼓勵;要以人文關愛的態度指出學生的不足和缺點,并對學生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讓普遍學生感受進步,產生前進的動力。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準兒童的這種上進心,這種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兒童自己不求上進,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養出好的品質。可是只有在集體和教師首先看到兒童優點的那些地方,兒童才會產生上進心。”因此,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我的指導思想是:尊重學生人格,揚長補短。考試中發現熱別好的及時表揚,鼓勵冒尖;成績一般,如果字跡清晰,態度端正,同樣會受到我的肯定,點名表揚;如果學生對某一道題發揮特別出色,我還會在試題旁邊打上一個鮮紅的五角星,以示鼓勵,并在分析試卷的過程中,報一報這些做得好的同學的名字;如果孩子較上次考試進步了,我會在考試成績的旁邊注上一個表示“上升”的記號。所以,翻開我批閱的試卷,幾乎每一張都會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記號和評語,為的是不放過任何讓學生感受進步的機會。這些學生得到了肯定性的評價,做一個好學生的愿望得到了滿足,對于形成理想,增強自信心,激勵進取心產生了直接的作用,而這些心理因素對取得新的成績又起到了進一步的推動作用,從而進入一個不斷發展的良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老師的這種不失時機的鼓勵還能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的關愛。使學生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拉近了師生距離,使教書育人變得豐富而生命力。
第二,讓孩子善于發揮自身優勢,“揚”長“補”短。
這一環節主要是要做好考試評價的分析總結工作,從教師、學生、資源等教學因素,認真分析考試評價的結果,總結經驗,查找原因,提出建議,改進學法,解決問題。.
做法一:多元評價。讓每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潛能,評價再不是老師單方的評價學生,而是采用“生生互評”、“個人自評”和建立“考試檔案”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多發現同學身上的優點,對同學進行肯定性的評價,同時自覺修正自身的缺點;還鼓勵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大膽說出來,以增強自信心;同時建立“考試檔案”,在檔案袋中放入學生平日的作業、考試中做得不錯的題型以及存在問題、做錯的題目,使學生及時看到自己的成長情況,從而揚長補短,讓學生在恬靜而緊張、寬松而熱烈的氣氛中學習。
做法二:注重總結。一味注重分數與名次的終結性評價,對學生是如何獲得答案的以及在獲得答案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卻漠不關心,對孩子的促進作用是可想而知的。那些自信心不足、心態調節能力較差的學生,可能在分數和排名的壓力下感到緊張、恐慌,導致成績下滑,甚至不感面對自我,失去學習的信心。因此,在綜合復習的測試卷上,我還嘗試不在試卷上打分,學生們拿到手上的是一張沒有成績的試卷。記得第一次嘗試時,我從學生的眼中看到了疑惑,看到了失望,但更多的是看到學生們放松的表情和驚喜。我對他們說:“同學們,我們測試的目的是為了查漏補缺,而不是僅僅關注分數。從今天開始,讓我們一起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對試卷的回顧、分析、反思小結上。待會兒我們一起來交流你的思考。”話音一落,絕大部分同學一改以往的垂頭喪氣、遮遮掩掩,輕松坦然地與周圍的同學熱烈地討論交流起來。同時我還特別注意到,幾個學困生和平時不愛發言的學主,也在全班熱烈討論的氣氛中被帶動起來。因為沒有了試卷上的低分,他們也開始了交流討論。而在以后的復習中,我發現學困生在進步中漸漸有了學習的興趣,優等生表現突出,中等生的進步也非常明顯。對于學生們的一點點進步,我都及時地給予鼓勵,使他們充滿學習自信心。而更重要的是學生們養成了積極的學習態度,良好的思維學習習慣,從而促進了學生和諧、全面的發展,為學生奠定了走向成功的一個起點。
做法三:自己出題。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考試作為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理應讓學生成為考試的主體。我嘗試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出題、參與評價,要求學生出題并做出參考答案,然后同學互相交換試卷答題,讓他們體驗一下考別人的“樂趣”。同時一些符合要求的、巧妙有趣的,有一定創意的、有一定深度的題目被選入試卷。學生在編制試題的過程中,查找資料,尋求答案,請教老師。當看到自己編制的題目印發給同學們考試,得意之情洋溢在他們臉上。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題目,互測互評,既是考生,又是考官,在轉換角色的過程中學生樂此不疲,過了把考官癮,享受了自己的成功。而評價方式則由教師評,改為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的有機結合。通過有趣的考試,使學生體驗到榮譽感、自尊心,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從而激起他們后續學習的熱情,在后續的學習中加倍努力。
做法四:二次考試。如果單憑一次考試來檢測學習效果,評定學生成績,恐怕不一定科學。為了讓考試更好地實現反饋與檢驗功能,改進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可以允許學生申請第二次考試,甚至申請第三次考試。譬如,第一次考試學生感到不滿意,可以申請第二次考試。我認為學生要求參與多次考試的過程,也是學生不斷提高的過程,更是學生不斷提高的自我需要的體現。

第三,一步一個腳印,讓學生明確自己前進的方向。
對于學困生和中下生來講,可能每一次的綜合測試分數對他們而言,都意味著對升學的絕望,進而可能失去對人生、對前途的信心。其實,學困生的出現大都是由于經受了多次失敗的打擊,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喪失學習興趣而形成的。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教育的全部奧妙,就在于使受教育者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前途充滿希望”。新課程理念倡導的多維評價,要求教師努力地、多方面的去挖掘學生的潛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為每一個學生創造體驗成功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反復嘗試成功的喜悅而樹立學習信心,燃起他們對前途的希望之火。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不同的發展需求。有的學生可能正需求試卷上的分數和排名來激勵自己不斷進取、競爭,在一次次的排名中樹立自己的學習自信心,創造出一次次的優秀成績,為自己確定下一次努力的目標。因此學生考試或延緩評價的試卷原始成績和名次,我都給他們記錄下來,學生隨時可以到老師那兒查看。不落后的心態促使優等生迫不及待的到老師那兒看自己的分數與名次,良好的分數與名次會不斷增強他們的信心和競爭力。而其他學生則會選擇嘗試幾次延緩評價,慢慢地樹立自信查看自己的排名。這時,他們關注的重點是自己的提高,所以都能坦然面對那一個個分數,與我交流的也是他們在復習中的得與失。有學生就對我說“老師,雖然我的排名沒怎么上升,但我覺得自己有了很大的進步,做題不再像以前一樣盲目了”。看著他們自信滿滿,一副不達目標,誓不罷休的架勢,內心有說不出的喜悅。
贊美是春風,它可以帶來溫馨和舒暢;成功是火種,它能夠點燃憧憬和理想。“體驗成功”和“得到肯定”是孩子們健康成長過程中和吃飯穿衣同等重要的需求。無論是怎樣的孩子,一定要讓他體驗到通過自己努力而帶來的成功,不管這種成功多么微不足道。作為教育者,我們真的應該努力創造條件,善于捕捉機會,好好珍惜評價中的這片“綠”……
[1]沈德立主編.知心姐姐[M].團中央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59750.html.
[3]班主任最需要什么[M].南方出版社,P187.
[4]相關網絡資源,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