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剛
(湖南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長沙市 410011)
株洲航電樞紐位于株洲縣境內湘江空洲灘,上距大源渡樞紐96km,下距株洲市24km,采用燈泡貫流式機組,裝機總容量為5×28MW,主機設備由哈爾濱電機廠制造,5臺機組于2006年10月前全部并網發電,運行平穩正常。
附圖為電站主接線圖。電站采用220kV單母線運行方式,共兩回出線送至株洲西(王家坪)變電站,線路長度30km,電站升壓變電系統采用2臺變壓器,容量分別為63000kVA和100000kVA,分別與1#、2#機組和3#、4#、5#機組兩段10.5kV母線相連。

附圖 電氣主接線圖
2012年4月24日,電站5臺機組均帶28MW滿負荷正常運行。17點07分50秒,中控室值班人員發現上位機顯示“空王Ⅰ線602斷路器分閘”,“空王Ⅱ線604斷路器分閘”,“空王Ⅰ線第一、二套保護動作”,“空王Ⅱ線第一、二套保護動作”等跳閘信號。緊接著3#、5#機組過速保護動作停機,1#、2#、4#機組過電壓保護動作停機,全廠失壓。現場檢查發現:5臺機組僅4#機組輔機動力電源開關完好,具備應急啟動條件,19點08分開啟4#機組至空載狀態,檢查正常后轉孤網運行。恢復廠用供電和照明;廠區排水泵、滲漏排水泵主備用泵因變頻器損壞都不能啟動;近區(弧門、營地和船閘)供配電裝置主開關340和分開關318柜體內部過電壓保護器有爆炸的現象,318開關頂蓋沖開,近區供電難以短時恢復。
事故發生后,電廠立即組織設計單位、廠家及電力試驗院專家對該起事故原因進行了認真仔細的分析,認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電廠送出線路空王Ⅰ、Ⅱ回線遭雷電和龍卷風襲擊導致3座桿塔倒塌,線路602、604開關同時跳閘,全廠失壓,全廠設備遭受雷電過電壓和內部過電壓連番沖擊。而過電壓產生原因初步分析:由于輸出Ⅰ、Ⅱ回線602、604開關跳閘,主變高壓側610、620開關和5臺機組出口開關均未同時跳閘,5臺機組與2臺主變以及近區供電系統形成內部電網運行,5臺機組本身特性不完全一致,在發電和吸收電能狀態中徘徊導致機組震蕩,5臺機組滿負荷能量無法釋放,造成該系統電壓過高,且持續時間較長(約30個周波),其中電壓有效值為正常值的1.7倍(17000 V),峰值達到2.3倍(23000V),進而造成電站大面積的電氣控制設備損壞。
由于本次事故是因為內部過電壓導致多類電氣設備損壞,因此有必要對整個電廠一次配電系統所有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經過檢查發現所有機組輔機、水泵變頻器、近區開關等電氣設備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因此我們及時采取了以下措施進行處理:
(1)在恢復全廠廠用、近區和生活區供電后,及時對2#~5#機組主機、輔機、監控、保護、勵磁等多個系統設備進行了全面的檢查,更換和修復了多個損壞的電氣設備,主要為輔機動力屏開關、監控系統電源插件、水泵變頻器等。
(2)對兩臺主變壓器進行了全面的檢查以及電氣和油化試驗,確認無損壞后投入運行。
(3)2#主變在送電時產生弧光,聲響異常;斷開620開關對2#主變進行檢查無異常,相應保護未動作,再次送電后發現10.5kVⅡ段電壓異常,上位機顯示Uab達到19kV,且C相電壓波形不規則,數值較小。經省中調同意后再一次將2#主變轉檢修進行檢查和試驗。針對2#主變充電異常的情況,根據《電氣設備預防性試驗規程》,再次抽取油樣送技術監督進行油化試驗,并做了絕緣電阻、本體及套管介損、變比等常規試驗,仍沒有發現有異常;為進一步確定主變是否存在異常,決定進行機組帶主變和機組帶主變及母線的零起升壓試驗,結果顯示正常,自此完全可以判斷2#主變正常,造成投運時異常現象的原因可能是10.5kVⅡ母PT短時磁飽和造成。
(1)要求設計院對線路開關全跳后,發電一次設備內部滿負荷聯網這種極端運行工況進行校核,并要求整改方案:在線路602、604開關跳閘后,應聯跳4臺機組,僅保留1臺孤網帶廠用近區運行,爭取年底完成整改。
(2)借鑒其它電站,根據自身情況借助設計單位制定外接保安電源的方案,并及時與株洲市電業局溝通,盡快實現外接保安電源,使供電更加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