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德才,張 展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重慶 408000)
建設虛擬仿真實訓系統 提高護理實踐教學質量
姜德才,張 展
(重慶市醫藥衛生學校,重慶 408000)
分析經濟社會發展給護理實訓教學帶來困惑的原因,提出建設虛擬仿真實訓系統是完善護理實踐教學的有效方法,客觀分析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對促進護理實踐教學的作用,通過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的建設和應用收到了十分滿意的效果。
虛擬;仿真;實訓系統;護理;實踐教學
護理實訓基地規范化建設是提高護生職業能力,培養護生綜合素質,達到護理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學校通過大力加強校內外護理實訓基地建設,實訓條件日臻完善,實訓項目日益齊全,但仍不能滿足實訓教學的需要,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為護理實訓提供了一條虛實互補的有效途徑。
護理是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在校學習期間護理理論常常需要實驗、實訓、課間見習等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支撐。但是,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價值取向的轉變給護理實踐教學帶來了一些困惑。
1.1 開設動物實驗越來越困難
動物實驗是醫學“三理”的重要課程,是支撐基礎理論的重要依據,是拓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醫學“三理”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目前醫學“三理”動物實驗面臨的主要困難如下。
1.1.1 價格上漲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飲食結構的變化更為顯著,那些高脂低蛋白高膽固醇的肉類食品逐漸淡出餐桌,而低脂高蛋白低膽固醇的食品則受到青睞。醫學“三理”實驗常用的動物家犬、山羊、兔子等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市埸價格成倍甚至幾何倍數增長,一只實驗動物少則幾十多則上千元,實驗成本的攀升嚴重影響了實驗開出率。
1.1.2 動物保護理念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的政策顯示[1]:WSPA反對所有給動物帶來不必要痛苦的實驗;反對用鎖鏈捆綁和懸掛有知覺的動物;WSPA認為,所有被宰殺的動物都應該在瞬間被宰殺,或者迅速進入無知覺、無法感受疼痛的狀態,直到死亡的發生。在醫學基礎的“三理”實驗中,無論是急性實驗還是慢性實驗,無疑都將給動物帶來一定程度的痛苦,都將受到動物保護人士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一切動物實驗都是殘忍的,可以減少動物痛苦,減少使用動物數量,或者完全取代活體動物實驗的技術才是“先進”的。
1.1.3 疾病傳染危害 東北農業大學2008級學生在實驗室進行“羊活體解剖”實驗后,有28名師生先后出現了關節疼痛以致行動不便,全身乏力、多汗等癥狀,最嚴重的時候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確診他們感染了布魯氏菌病的乙類傳染病[2]。在動物實驗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罹患那些人畜共患的傳染病,動物體表的寄生蟲病,對動物皮毛過敏的變態反應性疾病,將給師生帶來極大的染病風險。
1.2 開展課間見習舉步維艱
在專業課學習期間,教師需帶領學生進行臨床見習,但常會出現學生進入病房,患者全跑光的尷尬場面。究其原因在于以下4個方面。
1.2.1 維權意識增強 有的患者認為身體是生存權的載體,不愿將身體部位提供給學生學習,尤其是私秘部位。
1.2.2 顧慮加重病情 患者擔心在供他人學習的過程中加重病情,增加經濟負擔,且供學生見習是無償的。
1.2.3 見習頻率過大 目前衛生類職業院校生源充足,各校招生規模擴大,見習病源相對不足,輪番轟炸式的見習,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因此,患者不愿配合。
1.2.4 帶教觀念淡漠 醫院部分臨床醫生受經濟利益驅使,認為帶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如果患者病情出現反復,易引發醫患糾紛,因此,不愿讓學生見習。
基于經濟社會發展給護理實踐教學帶來的困惑,近年來我校在科學構建護理實訓基地規范化建設的五大模塊中[3],同步加強了虛擬仿真實訓系統建設。
2.1 醫學機能虛擬實驗室
建設醫學機能虛擬實驗室,能夠避免學校負擔昂貴的實驗經費,承擔實驗室傳染疾病的風險,符合WSPA倡導的人與動物和諧共存的理念。醫學機能虛擬實驗室應用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VBL-100醫學機能虛擬實驗仿真軟件,該軟件采用計算機虛擬仿真與網絡技術,運用客戶/服務器的構架模式,涵蓋了生理學、藥理學、病理生理學等40余個實驗的模擬仿真。由于模擬仿真實驗無需動物,無需實驗準備即可幫助學生理解實驗的操作步驟和實驗結果,可以作為醫學“三理”實驗教學的有益補充。
2.2 靜脈注射虛擬訓練系統
靜脈注射虛擬訓練系統是一個全面互動的自我學習系統,除了強大的三維圖像提供逼真的視覺效果外,還具有最先進的壓力反饋裝置,以準確模擬接觸和穿刺的感覺,讓學生獲得真實的經驗和逼真的體驗。該系統主要用作有關靜脈注射的訓練,虛擬患者會做出出血、瘀傷、腫脹和其他生理上的病況反應。該系統有男性、女性、兒童、老年,創傷、燒傷的各種手臂,還有超過150種臨床各科不同的病例,用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思維和決定能力。
2.3 多媒體醫學模擬仿真系統
美國羅萊爾航天科技研究中心的醫學專家和科技人員于1996年共同創建了美國醫學教育科技公司,研制出最為精密的醫學模擬仿真教學系統,即現代模擬人[4]。20世紀末以來,我國也將現代模擬人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等學科的實踐教學中,并逐步建立起多媒體醫學模擬仿真教學系統。如心肺聽診多媒體教學軟件,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了大量音像同步的多媒體動畫,并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字、聲音、圖像,解剖、病理、心臟血流動力學圖,心電圖,超聲圖,X線片,CT片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學生在課堂上就可以看到患者真實的心臟跳動、瓣膜活動,同時在仿真患者相應的聽診部位聽到真實的心音、呼吸音,使教學富有真實性和趣味性。多媒體心肺聽診與腹部觸診技能訓練模擬人,同樣也是將心、肺和腹部檢查與計算機合并的一種高級教學組合。電腦高級心肺復蘇與創傷模擬人體可模擬人體的各種創傷,如燒傷、撕裂、挫傷、骨折以及肢體斷裂等,具有形象逼真的特點。真實的操作手感,可模擬創傷部位的清洗、消毒包扎、固定和搬運等操作,適用于外科創傷急救技能訓練。高級電腦孕婦檢查模擬人可提供四段觸診、胎兒心音聽診、骨盆外部測量和乳房護理的練習和指導,利用電腦芯片控制的聲音合成器還能聽到真實的胎兒心音。
2.4 標準化患者資源庫建設
我們利用學校附屬醫院就診痊愈的患者,選擇語言表達比較清晰、愿意配合教學的內、外科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收入標準化患者資源庫。學校與其簽定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付與一定的報酬,然后對其進行培訓。學校根據教學進度將標準化患者請進課堂,供學生詢問病史、醫患交流和進行必要的體格檢查。
3.1 虛實互補節約資源
醫學機能虛擬實驗室設有資料室、動物房、準備室、模擬實驗等。資料室能查閱機能學常用實驗技術,動物房可選用兔、貓、犬、鼠等動物,準備室可詳細了解醫學“三理”各種實驗儀器、實驗器械和實驗試劑,模擬實驗能開展醫學“三理”的經典實驗、人體實驗和綜合實驗。虛擬實驗的開設滿足了教學需要,彌補了實體實驗的不足;同時虛擬實驗節約財力、物力,既不消耗資源,又不危害人體。
3.2 見多識廣,啟迪智慧
虛擬靜脈注射培訓系統有超過150種包括內科、外科、創傷、老年和兒科的不同病例,學生可了解其臨床表現。
3.3 模擬查體識別體征
多媒體醫學模擬仿真系統由先進的電腦技術驅動,通過皮膚接觸、錄音發聲,顯示器官功能,履蓋人體各大系統的仿真技術[4]。學生在實驗機上就可查知心肺檢查、腹部檢查、孕婦檢查等標準化仿真患者的體征。
3.4 面對患者營造環境
以真實患者為主體的標準化患者,拉近了醫患關系,增加了學生與患者零距離接觸的機會,營造出醫患面對面的環境。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直接與標準化患者交流溝通、詢問病史,在一程度上緩解了臨床見習學生多、患者少的矛盾,教學效果十分明顯。
[1]MayMeng.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SPA)政策[EB/OL].docin.con 豆丁網,2009-01-20.
[2]王帝.東北農業大學28名師生因動物實驗感染嚴重傳染病[N].中國青年報,2011-09-03(3).
[3]姜德才.護理實訓基地規范化建設探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1(3):122~123.
[4]漆洪波.電腦模擬人在產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醫學,2004(6):1011~1012.
G424.4
A
1671-1246(2012)07-0085-02
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職業教育資助課題“護理實訓基地規范化建設研究”(10-03-00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