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英
(日照市東港區(qū)醫(yī)院,山東 日照 276800)
鼻咽癌常見放療反應的觀察與護理
李 英
(日照市東港區(qū)醫(yī)院,山東 日照 276800)
鼻咽癌;放療反應;護理
鼻咽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放射治療。隨著放療技術的不斷提高,患者生存期明顯延長,但放療后反應與并發(fā)癥也相應增加。有些患者因反應嚴重而中斷治療,影響了治療效果。為此,應針對不同的放療反應,采取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以保證放療的順利進行。現將護理措施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腫瘤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鼻咽癌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齡10~65歲,平均年齡45歲,其中Ⅰ期4例,Ⅱ期12例,Ⅲ期21例,Ⅳ期5例。
1.2 放療方法、時間和劑量
對未分化癌和泡狀核細胞癌進行常規(guī)分割治療15例,即每周連續(xù)照射5天,每天照射1次,每次照射劑量1.8~2.0 Gy,總量7~8周70~80 Gy。對高分化癌、鱗癌和腺癌進行超分割治療27例,即采取每周連續(xù)照射5天,每天照射兩次,兩次間隔 6~8 h,每次 1.1~1.2 Gy,每天 2.2~2.4 Gy,總量在 7周內達到76~82 Gy。
本組42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口腔粘膜干燥、皮膚反應,輕微全身反應,以及較嚴重的心理反應。其中22例出現口腔粘膜反應。
3.1 心理反應
3.1.1 心理反應的臨床表現 放療常引起患者一系列消極的心理反應,從而影響放療效果及預后。由于環(huán)境陌生,患者對其病情和療效缺乏了解,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家屬的言談舉止等,都會影響患者的情緒。病友放療后的反應,也是一種惡性刺激,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焦慮和恐懼是預期心理威脅的一種情緒反應[1]。這種情緒反復出現,會形成焦慮癥。在整個放療過程中患者表現不安,顧慮重重,將會影響放療的順利進行和治療效果。
3.1.2 心理護理 放療前進行健康教育,關心、體貼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詳細講解放療的方法、放療中可能出現的反應及需要注意的事項,說明不良情緒對疾病及治療效果的影響,使患者振作精神,主動消除不良情緒,積極配合治療。
爭取家屬的密切配合,因為家屬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良好的家庭關系能給患者以安慰和支持。因此,醫(yī)護人員要提醒家屬保持沉著、冷靜,關心、體貼患者,增強其治療信心。
3.2 口腔干燥癥
3.2.1 口腔干燥癥的臨床觀察 本組患者口腔干燥癥發(fā)生率為100%,其嚴重程度與照射劑量和面積有關。在放療最初2周內,唾液變得粘稠,照射劑量達到40 Gy時,由于腮腺、小唾液腺中的漿液腺被破壞,唾液量分泌明顯減少,口腔粘液分泌增加且粘稠。放療引起的口腔干燥癥會影響患者的食欲,重者會造成吞咽困難、說話功能障礙,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且常伴有營養(yǎng)不良等。
3.2.2 口腔干燥癥的護理措施 加強營養(yǎng)支持,保持口腔衛(wèi)生。囑患者多飲水,每天飲水2 000 ml以上,以保持口腔粘膜濕潤,多食新鮮水果蔬菜,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的流質、半流質飲食。用胖大海、金銀花代茶飲,以起到養(yǎng)陰生津、清熱利咽、潤肺開音等作用。對口腔粘液分泌較多的患者,可給予滅滴靈20 ml、慶大霉素8萬單位、地塞米松5 mg、維生素B12 500 μg、α-糜蛋白酶4 000單位霧化吸入,每日兩次,以起到消炎、消腫和減少粘液分泌的作用。霧化兩天后,患者粘液分泌明顯減少,1周后轉為正常。由于及時采取以上護理措施,42例均沒有中斷放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3.3 口腔粘膜反應
3.3.1 口腔粘膜反應的臨床觀察 口腔粘膜反應是放療過程中最嚴重、最常見的一種放療反應。口腔粘膜經過一定量的照射,其反應在放療1周后逐漸顯現。軟腭、口腔底部、舌側緣和舌腹面對放射線特別敏感,大約在照射20~30 Gy之后,相應部位即產生局灶性粘膜炎癥,如粘膜紅腫、咽干、吞咽輕微疼痛等。隨著照射劑量的增加,粘膜出現斑點狀糜爛,疼痛加劇。當照射劑量達到30~40 Gy時,炎癥可累及全部口腔粘膜,出現大面積潰瘍,劇痛影響進食。本組22例出現不同程度的口腔粘膜反應,其中Ⅰ度9例,Ⅱ度8例,Ⅲ度3例,Ⅳ度2例。
3.3.2 口腔粘膜反應的護理措施 保持口腔衛(wèi)生,常規(guī)使用生理鹽水和1∶2 000的洗必泰于清晨、飯前、飯后、睡前漱口。口腔粘膜潰瘍疼痛時,可用0.5%的普魯卡因含漱。勸患者戒煙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進食溫度以溫涼為宜。為減輕進食時疼痛,可餐前30 min用1%地卡因噴于口腔、咽部疼痛處。反應較重不能進食者,給予靜脈補液、消炎、清熱解毒等處理,并補充大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2]等。
除上述常規(guī)護理措施外,經長時間的臨床觀察、應用驗證:采取三聯液霧化吸入可延遲放射性口腔粘膜反應的出現,減輕損傷程度,縮短粘膜恢復時間。方法:霧化吸入維生素B12(對受損的口腔粘膜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有明顯的再生修復功能,可防止感染惡化等)500 μg,維生素K38 mg,黃芩(有抗強氧化、阻斷自由基引發(fā)的脂質過氧化物的生成、保護口腔粘膜受損的作用)注射液4 ml加生理鹽水40 ml。吸入前用多貝爾氏液漱口。在放療前、后及睡前各吸入一次,每次20 min。均勻噴向頰粘膜壁及鼻腔,連續(xù)用藥至放療反應消失、粘膜恢復正常為止。
3.4 皮膚反應
3.4.1 皮膚反應的臨床觀察 在放療過程中會出現難以避免的皮膚反應,當照射劑量達到5~6 Gy時,照射野內皮膚會出現紅斑,有燒灼和刺癢感,同時伴有疼痛。當照射劑量達20~30 Gy時,照射野皮膚顏色逐漸由鮮紅色變?yōu)榘导t色,脫屑,此為干性反應。當照射劑量達40 Gy以上時,照射野皮膚出現高度充血、水腫、水泡,破潰合并感染,伴有膿性分泌物痂皮等,此為濕性反應。本組42例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皮膚反應,其中35例出現干性反應,7例出現濕性反應。
3.4.2 皮膚反應的護理 避免放射區(qū)皮膚受理化刺激,患者應選用純棉柔軟內衣,禁用肥皂擦洗。照射野皮膚應避免強烈的陽光直接曝曬,避免強風、過冷、過熱等刺激。當皮膚脫皮、瘙癢難忍時,不得用手撕剝、抓搓,以防感染。可將冰片(消炎、止痛)、滑石粉(收斂、止癢、保持干燥等)撒于患處,在放療歇期及睡前局部涂甘油,使色素沉著減輕,還有止癢作用,并可加速其脫皮,保護局部皮膚。
當皮膚出現濕性反應時,創(chuàng)面易感染。如處理不當,皮膚感染速度加劇,患者被迫中斷放療。通過長期臨床觀察研究,最終選擇0.1%新潔爾滅溶液作為治療的重點藥物。新潔爾滅為季胺鹽類、陽離子表面活性消毒防腐劑,可吸附在細菌表面,破壞菌膜,改變其通透性,使細菌因代謝障礙而死亡,同時還對皮膚組織有較強的收斂作用,使皮膚保持干燥,形成保護膜,避免感染[3]。方法:用0.1%新潔爾滅溶液浸泡的棉球清洗創(chuàng)面,徹底清除濕性痂皮,使創(chuàng)面干燥,呈現出鮮紅色表皮組織,如稍有疼痛可做對癥處理,再將局部皮膚暴露24 h以上,待徹底干燥后,表面涂紅霉素軟膏即可。在治療過程中交待患者禁用手觸摸創(chuàng)面,以保持創(chuàng)面清潔,防止感染。為患者清潔創(chuàng)面時,動作要輕穩(wěn),以防出血、疼痛。及時為患者更換被褥和衣服,注意保持病室環(huán)境清潔。
由于采取以上護理措施,42例無一例因皮膚反應而中斷放療。
3.5 全身反應
3.5.1 全身反應的臨床表現 大多數患者無明顯全身放療反應,部分患者放療后會出現全身不適、頭暈、目眩、精神不振、乏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血壓下降及白細胞減少等癥狀。
3.5.2 全身反應的護理 關心、體貼患者,加強飲食調節(jié),囑其多食新鮮瓜果蔬菜。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的清淡飲食。患者睡眠不佳時,可口服鎮(zhèn)靜劑。胃腸道反應重者,給予止吐藥物,并注意補充液體及營養(yǎng),保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頭暈、目眩者可針刺太陽、合谷、風池等穴位,也可內服天麻、元胡、川芎等中藥。注意觀察血壓的變化,每周查血常規(guī),若白細胞少于3×109/L,應立即停止放療,按醫(yī)囑口服鯊肝醇、利血生等藥物,及時復查血象,注意患者血壓的變化,如有異常,及時處理。
放療結束后,患者好轉出院,應做好宣教工作。囑其家屬繼續(xù)密切觀察患者局部及全身情況,保持口腔衛(wèi)生,戒煙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照射野皮膚仍需繼續(xù)保護,為期至少1個月。放療后3年內不要拔牙,以防誘發(fā)骨髓炎、上頜骨壞死。需拔牙者,應向牙醫(yī)提供放療既往史。加強營養(yǎng),注意休息,生活規(guī)律,勿過度疲勞。預防感冒,以提高機體抵抗力。囑患者3個月后來院復查,也可根據病情每半年至一年復查一次。若遇特殊情況,應及時復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
放療是目前治療鼻咽癌的重要手段,但患者會產生各種放療反應,甚至被迫中斷放療。為確保患者順利完成放療,醫(yī)護人員要不斷觀察、研究、創(chuàng)新,針對不同的放療反應予以合理、有效的治療和護理,最大限度地預防或減輕放療反應,提高放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命。
[1]張惠蘭,陳秀英.腫瘤護理學[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尹蔚伯,谷銑之.腫瘤放射治療學[M].3版.北京: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
[3]胡文鐸.國家基本藥物及新特藥臨床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1996.
R739.63
B
1671-1246(2012)07-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