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亞萍
(平涼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甘肅 平涼 744000)
新生兒重癥監護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20世紀70年代初逐漸形成和完善起來的治療危重新生兒的病房。近年來,隨著NICU的廣泛建立以及新生兒急診醫學的迅速發展和生命支持技術的不斷提高,使新生兒病死率及遠期發病率明顯下降。但NICU 是一個多噪聲、強光照、多觸摸、侵入性治療多、缺乏母子交流的壓力環境,這些不良刺激可能影響新生兒的發育。目前許多醫院的NICU 在規范化建設、儀器設備和科室管理等方面還不盡完善,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噪音污染的問題。鑒于醫務人員對NICU 噪聲的日益廣泛關注,現就NICU 噪聲的來源及特點、對新生兒的影響等相關內容進行綜述。
NICU 內的新生兒常常暴露于他們在母親子宮內聽不到的聲音和噪音環境里[1]。日常的NICU 噪音水平在50~72分貝(decibel,dB),尖峰噪音甚至可達到100 dB,明顯高于普通兒科病房[2~4]。2002年美國環境調查委員會規定NICU 聲音水平應為50 dB以下,脈沖噪音限制在55 dB 以下,突發的聲音水平不超過75 dB。NICU 各種聲音來源主要是由醫務人員各種活動、各種儀器設備和報警器產生的。此外,還可由同室新生兒的哭聲產生。而周圍環境的噪音也會對NICU 產生一定的影響,NICU 若建在鄰近道路、建筑工地、鍋爐房等環境嘈雜的地方可直接導致或加重NICU的噪音污染。
Darcy 等[5]研究表明,增加噪音的主要因素是監護儀和報警器的聲音刺激。NICU 內監測和治療的儀器、設備很多,如新生兒暖箱、呼吸機、吸引器、輸液泵、心電監護儀、電話鈴等。對NICU 中現有儀器和設備的調查分析表明,心電監護報警聲為55.88 dB、輸液泵報警聲為61~78 dB、吸引器約為73 dB、電話鈴聲約為60~70 dB、呼吸機和暖箱運行的聲音為45 dB 等[6]。Livera 等[7]對Ⅲ級NICU的調查顯示,病房的平均噪音水平均高于50 dB,其中儀器產生的噪音高于推薦標準約19.11 dB。Gorrski 等發現,一個早產兒的呼吸暫停是對旁邊另一個嬰兒報警儀的反應。
NICU 中90%的尖峰噪音由醫務人員活動產生,醫務人員帶來的噪音是NICU的主要噪音來源[2~4]。當醫務人員活動時環境噪音水平非常高,達到59 dB,最高可超過120 dB。表明NICU噪音明顯超標。NICU 最大的噪音刺激是工作人員的交談,使噪音的水平超過70 dB[8]。其次為工作人員不適當的行為產生的噪聲,如碰撞嬰兒曖箱尤其是暖箱頂部有機玻璃所產生的噪聲有極大的危害性。在以往的研究中,Elander 等[9]通過視頻監視術后嬰兒,發現他(她)們經常被護理活動帶來的各種聲音打擾和驚醒。
新生兒實際上對他們自己的哭聲不會有反應,但對其他嬰兒的哭聲顯示出痛苦的癥狀,被稱為早期最基本的情感接觸表達,而這種哭聲對于他們也成了一種噪音來源。
聽力障礙是NICU 存活兒中的一個重要后遺癥。噪音對胎兒、新生兒、兒童聽覺系統均具有損害作用。Goines[10]研究顯示,噪音是造成新生兒遠期聽力受損的直接原因。噪音可能通過直接的耳蝸損傷和間接的低氧血癥引起聽力喪失[11]。黎惟廣等[12]發現使用常頻呼吸機治療的高危兒,未使用耳罩隔離噪音的對照組嬰兒,聽力損失的發生率高出國外報道高限的5%。美國國家環境健康兒科協會報告一項研究結果,聽力正常的56例培育箱治療患兒,其中52%聽力圖有輕微變化,提示噪音導致輕微的內耳損傷[13]。許多研究證明NICU 噪聲與兒童耳聾有關。Roizen[14]根據在NICU 調研的結果認為,耳聾的發生除去遺傳因素、腦膜炎、巨細胞病毒及其他感染外,耳毒性藥物和NICU 噪音也是其高發因素。
噪音對新生兒神經系統也產生影響。有研究證實高噪音時間段皮質醇、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明顯高于無噪音時間段。應激性激素水平增高,可導致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新陳代謝加快、負氮平衡,是新生兒疾病和低氧血癥的一個潛在原因[15]。研究提示,新生兒尤其早產兒過度暴露于NICU的噪音環境將導致生理紊亂,影響神經系統的發育,可發生潛在的神經系統長期后遺癥。如多動癥,噪音環境引起的新生兒低氧血癥可造成感覺神經的紊亂,從而導致兒童多動癥的發生[8]。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減少新生兒環境噪音能促進早產兒神經系統的發育[16]。
研究表明,噪音是導致患兒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10]。突然發出的大聲響,可導致顱內壓升高,腦灌注壓降低,腦血流加速,腦內血流動力學改變,增加了顱內出血的危險性。NICU 環境噪音可引起新生兒覺醒時間延長和患兒出現哭鬧,是引起新生兒低氧血癥的一個潛在原因。血氧飽和度的降低可影響到重要生命器官的正常生長代謝。動脈氧分壓、血壓和顱內壓的波動可導致缺氧缺血性腦損傷。噪音可引起ST 段及T 波異常,呈心肌缺血性改變。
長期暴露于NICU 高強度的噪音能使新生兒的生理和行為方面的發展水平減退。1990年Coatleet 等研究發現噪音對新生兒特別對早產兒的生理效應可產生有害影響。1995年Zahr 和Balian 指出NICU的噪音能影響早產兒的行為和生理反應。Bremmer 等[8]發現,大量的NICU 噪聲可導致新生兒產生負性生理效應,如呼吸、心率的下降,血氧飽和度的降低。Perlmad[17]報道有NICU 住院病史的部分低出生體重兒在學齡期和青春期存在認識缺陷和行為障礙,除早產、疾病、治療等因素外,與NICU病房噪音、燈光有很大關聯。Blackburn 等[18]也認為NICU 噪聲影響了新生兒生理和神經行為的發育,會導致長大后出現認知困難。
睡眠在新生兒腦部發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是足月兒尤其是早產兒主要的行為方式。Bertelle 等[19]研究表明,NICU 中住院新生兒常常被迫接受各種不良刺激以及醫療護理操作,睡眠形態受到干擾,這些可能會對大腦的發育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Gabor 等[20]發現,在一小時內的睡眠中聲音分貝提高占患兒被喚醒原因的20.9%~11.3%。每一小時內的睡眠中護理活動7.8~4.2次,占患兒喚醒原因的7.1%~4.4%。高聲而尖銳的噪音能引起新生兒睡眠期間的生理改變,如心率增快、呼吸暫停或增快、血氧水平的一過性降低等。這些改變影響新生兒的睡眠,不管他們是被噪音刺激醒還是被改變睡眠狀態,都會讓新生兒承受不必要的壓力和損失所必需的睡眠時間。
研究發現,胎兒期髓鞘、突觸和樹突的發育始于妊娠9個月時,在此之前出生的早產兒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并未發育成熟。胎齡小于32周的早產兒對于環境刺激和觸覺刺激不能作出相應的反應。早產兒常因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使得其處理壓力的自主調節能力降低。不良的過度刺激可使大腦皮質和腦干間的神經傳導途徑和回路發生變化,不能選擇性的抑制或阻止噪音刺激的侵入及其有害性刺激對生理平衡的影響。在噪音的環境里,相對于足月兒,早產兒可出現更夸張的驚嚇反射。
另外,噪音對新生兒的消化系統、免疫力、內分泌、基礎代謝、血液系統等均可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噪音對新生兒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因此,醫務人員應重視噪音的危害,及時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措施,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環境,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和疾病的康復非常有益。
[1]Gerhardt KJ,Abrams RM.Fetal exposures to sound and vibroacoustic stimulation[J].J Perinatol,2000(20):21-30.
[2]中村利彥,小川雄之亮.NICUとそのアメニイ—新生兒と騷音[J].圍產期醫學,2000,30(10):869-872.
[3]Guimaraes H,Oliveira AM,Spratley J,et al.The noise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Arch Paediatr,1996,3(11):1065-1068.
[4]Chang YJ,Lin CH,Lin LH.Noise and related event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Acta Paediatr Taiwan,2001,42(4):212-217.
[5]Darcy AE,Hancock LE,Ware FJ.A descriptive study of noise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ambient levels and perceptions of contributing factors[J].Adv Neonatal Care,2008,8(3):165-175.
[6]Goldenson E.Nurturing the prematured infant:derelopmental interventions in the neonataintensive care nursery CMI[M].New York:Oxford universiey press,1999.
[7]Livera MD,Priya B.Ramesh A,et al.Spectral analysis of noise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Indian J Pediatr,2008,75(3):217-222.
[8]Bremmer P,Byers JF,Kiehl E.Noiseandtheprematureinfant:physiological effects and practice implications[J].J Obstet Gynecol Neonatal Nurs,2003,32(4):447-454.
[9]Elander G,Hellstrom G.Reduction of noise level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for infants:eveluation of an intervention prograrm[J].Heart Lung,1995,24(5):376-379.
[10]Goines L.The importance of quiet in the home:Teaching noise awareness to parents before the infantis discharged from the NICU[J].Neonatal Netw,2008,27(3):171-176.
[11]Magnavita V,Arslan E,Benini F.Noise exposure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1994(14):489-501.
[12]黎惟廣,潘燕,唐云麗,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噪音對新生兒聽力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9(24):172-173.
[13]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Committee on Environmental Health.Noise:a hazard for the fetus and newborn[J].Pediatrics,1997,100(4):724-727.
[14]Roizen NJ.Nongenetic causes of hearing loss[J].Ment Retard Dev Disabil Res Rev,2003,9(2):120-127.
[15]單若冰,郭莉.不同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環境對早產兒生理指標和應激激素的影響[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5,8(3):206-207.
[16]Laudert S,Liu WF,Blackington S,et al.NIC/Q2005 Physical Environment Exploratory Group.Implementing in the NICU[J].J Perinatol,2007,27(2):75-93.
[17]Perlman JM.The genesis of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deficits in premature graduates of intensive care[J].Minerva Pediatr,2003,55(2):89-101.
[18]Blackburn S.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NICU on developmental outcomes[J].J Pediatr Nurs,1998,13(5):279-289.
[19]Bertelle V,Sevestre A,Laou Hap K.Sleep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unit[J].J Perinat Neonatal Nurs,2007,21(2):140-148.
[20]Gabor JY,Cooper AB,Crombach SA.Contribution ofthe intensive care unit environment to sleep disrup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and healthy subjects[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7(5):708-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