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釗,劉萍,曹志峰
(牡丹江水文局,黑龍江牡丹江157000)
相應水位法是采用較廣發的一種簡易、實用而古老的水文預報方法,它根據河道洪水波運動原理,分析洪水波上同一位相點通過河段上下斷面時表現出的水位,稱相應水位。從上斷面至下斷面所經歷的時間叫傳播時間。建立相應水位與傳播時間的經驗關系,由上斷面現時水位預報下斷面未來時刻水位的河道洪水預報方法,稱相應水位預報方法。
牡丹江水文站位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興隆鎮,該站始建于1934-02-28,1954年改為水文站,2004-01-01基本水尺斷面上遷842 m,改為牡丹江(二)站。本站距河源446 km,距河口距離279 km,集水面積為22 194 km2,是牡丹江干流重要控制水文站,是國家重要水文站、中央報汛站。
本站測驗河段處于牡—寧段鐵路橋與公路橋之間,順直部分長達1 500 m左右,測驗斷面下游800 m處有海浪公路大橋,上游1 700 m處有牡—寧鐵路大橋。左岸為牡丹江防洪大堤,右岸為牡—寧公路?;舅邤嗝嫔嫌? 100 m處海浪河從左岸匯入,海浪河系牡丹江第一支流,也是牡丹江中下游洪水來源的主要地區。
本站洪水為典型的雨洪徑流,年最大洪峰集中出現在汛期7~9月,尤以8、9月份最為集中,8、9月份出現年最大洪峰的概率為75%。
本站洪水過程大多為復式洪峰,洪峰停留時間一般在2 h左右,漲、落水歷時一般為1~2 d,峰型較瘦。
牡丹江為松花江第二大支流,發源于長白山牡丹嶺,河流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長725 km,平均坡降1.3‰,總落差為1 007 m,流域面積為37 600 km2。在該河流上的牡丹江水文站集水面積為22 194 km2,上游的石頭水文站集水面積為13 771 km2,距牡丹江站約85 km。其左支流海浪河上的長汀子水文站集水面積為2 424 km,長汀子站距牡丹江站約為90 km。整個流域呈南北狹長形,地跨吉、黑兩省,本流域以南為圖們江、第二松花江流域;東部為穆棱河流域,西部以張廣才嶺為界,有拉林河、螞蟻河流域,北臨松花江干流。
兩岸支流分布較為均勻,支流多數短而湍急,最大的支流為海浪河、相當總面積的1/7,流域面積為5 251.4 km2,河流全長212.8 km,落差530 m。植被情況:鏡泊湖以上和海浪河上游多為原始森林,一般多為幼樹林,靠河兩岸多為耕地,土壤大部分為砂壤土。
本流域氣候受太平洋季風和西伯利亞高氣壓所控制,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嚴寒干燥。汛期洪水大多數受南來臺風和低氣壓合并的影響,造成集中的大暴雨,從而形成較大洪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540.1 mm,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歷年最大降水量為737.3 mm,歷年最低降水量僅384.8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為372.8 mm,約占年降水量的69%。歷年最大6~9月降水量644.3 mm(1914年),歷年最小6~9月降水量226.4 mm(1967年),歷年最大月降水量308.1 mm(1965-08),歷年最大日降水量141.4 mm(1957-08-21),歷年最大1 h降水量41.8 mm。
牡丹江洪水量主要來源于干流,其次來源于支流海浪河,因干流集水面積較大,流路很長,比降較緩,同時因鏡泊湖及沿江調蓄水量很大,故洪水漲落較緩,洪峰流量同洪水總量相比相對較小,海浪河則相反,集水面積較小,流路較短,比降較陡,河道調節作用較小,故洪水陡漲陡落,對形成洪峰流量影響相對較大。
從牡丹江水文站的洪水組成看,干流洪水起底水作用,海浪河的洪峰與牡丹江水文站的洪峰相對應,因此我們制作了長汀子水文站~牡丹江水文站相應洪峰水位的相關關系線,以牡丹江水文站同時水位為參數,來反映干流和區間來水對牡丹江水文站洪峰水位的影響。
從1952年至2000年水位資料中,選取長汀子水文站55次洪峰水位和相應的牡丹江站同時水位、洪峰水位,及相應上下游傳播時間,進行相關分析。見圖1。
根據《水文情報預報規范》規定進行分析與統計。牡丹江水文站上下游相應水位預報方案中共55個點據,其中合格為39個點據,方案合格率是70.9%,確定為乙級方案,上下游傳播時間合格為42個點據,方案合格率是76.4%,確定為乙級方案。分析統計結果見表1。

圖1 長汀子站與牡丹江站洪峰水位相關圖

表1 長汀子水文站與牡丹江水文站洪峰水位相關因素統計表
本預報方案大洪水的點據比較少,在應用時要引起注意,要對暴雨特性做全面的分析,相互比較進行作業預報,對于較小洪水點據較多,高水有的點據雖然合格,但誤差較大,主要是長汀子水文站出現洪峰水位時,相應的牡丹江水文站的同時水位是屬于連續峰時,同時水位比單峰的同時水位偏高,預報值偏大,應用時要進行適當改正,要特別引起重視。
[1] 牡丹江水文局.水文預報[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4.
[2] 牡丹江水文局.牡丹江水文局實用洪水預報方案[R].牡丹江:牡丹江水文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