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軍
作者總結并分析了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腦外科轉入ICU的腦出血手術后患者篩查出78例,按手術時機將其分成兩組,腦疝發生前期即手術的患者為A組(39例);腦疝發生后手術的患者為B組(39例);兩組手術方法一樣,均為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發現術后A、B兩組療效不同,A組明顯優于B組(P<0.05),現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78例均為重癥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出血部位為基底節,出血量均在60~70ml,其中A組39例,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60~70歲,平均65.6歲,入院時 GCS評分10.54±0.8分;B 組39例,男性24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4.6歲,入院時GCS評分10.4±0.9分,入院時即有腦疝形成者排除在外。兩組資料在GCS評分、性別、年齡、出血部位、出血量方面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
2.治療方法:A組患者入院后立即手術,B組患者入院后因家屬要求先保守治療,待出現腦疝后方同意手術。A、B兩組病人手術方式均為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術后立即轉入ICU,保留氣管導管,根據呼吸及血氣分析采取鼻導管吸氧或呼吸機輔助呼吸,保證血氣正常。藥物方面脫水降顱壓用甘露醇 125ml,q6h,快速靜滴,甘油果糖注射液 250ml,靜滴,qd;抗菌素先經驗用藥,痰培養有結果后根據情況再調整;血壓均用微量泵調控在140~160/80~100mmHg;如有糖尿病或應激性高血糖,均用微量泵調控在8.0mmol/L;腦細胞代謝劑均用依達拉奉注射液;根據體重通過深靜脈給予營養及能量;用奧美拉唑注射液防止上消化道出血;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
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入院時未出現腦疝時及術后第一天、第三天后GCS評分。
4.統計學處理兩組之間的GCS評分比較用χ2檢驗。
A、B兩組在手術后第一天、第三天后GCS評分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具體情況見表1。
重度腦出血大腦受損嚴重,極易發生小腦幕切跡疝,使腦干和中腦導水管受壓,加劇顱內壓受壓,腦灌注壓和腦血流量下降,導致腦干缺血和功能衰竭而死亡,保守治療死亡率幾乎100%,內科血腫微創穿刺術治療效果亦不佳[1]。衛生部委托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組織專家編寫了《中國腦血管病及治療指南》中建議,大量腦出血或腦疝形成者多需外科行去骨瓣減壓+血腫清除術。為了提高重癥腦出血的搶救成功率和生存質量,目前腦外科大夫又采取了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林逢春等[2]報道對35例重癥腦出血患者采取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雖然術前腦疝發生率達71%,而其30天死亡率僅23%,存活的27例患者30天功能恢復良好的比例達到62%。王忠誠指出腦出血后6-7小時血腫周圍開始出現水腫,腦組織壞死,隨時間增加而增加[3]。有學者報道,顱內出血引起腦疝的最佳搶救時間為腦疝后30分鐘之內,超過這一時限發生不可逆腦損害的概率明顯增加[4]。一般來說,臨床工作中,患者腦疝發生后大多病人在30分鐘內客觀上不能完成手術。作者在ICU觀察了我院腦外科對重癥基底節腦出血患者作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治療,分別于腦疝發生前及腦疝發生后手術的患者短期內療效明顯不同。A組患者3天內大多生命體征穩定,且較手術前好轉,GCS評分明顯高于B組,較早地轉出ICU病房,既提高了療效,亦為患者降低了醫療費用。故??拼蠓驊M量向患者家屬講明盡早手術的意義。

表1 A、B兩組治療前后GCS評分的比較
1 趙雅度.神經系統外傷[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15-16.
2 林逢春,盛漢松,王懷甌.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重癥高血壓基底節腦出血[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0.27(7):641-643.
3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686-690.
4 Albanese J,Leone M,Alliez JR,et al.Decomprssive craniectomy fo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at one year.Crit Care Med,2003,31(2):2535-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