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建新
陜西洋縣日光溫室冬春茬番茄無公害生產技術
雷建新
陜西洋縣光溫水氣條件優越,適宜發展日光溫室冬春茬番茄。結合該縣氣候特點,可選用早中熟或中熟大果型或小果型品種。注意大果型和小果型的播種時間和整枝方式有差異,一般大果型品種10月1~10日播種,插架綁蔓栽培,小果型9月25日至10月5日播種,吊蔓栽培。栽培時注意光溫水氣調節,以及生理性病害和細菌性病害的控制。
陜西洋縣地處漢中盆地東部,光、溫、水、氣等條件較為優越,日光溫室發展較快,冬春茬番茄效益顯著,棚(333 m2)均效益1.0萬~1.2萬元。現將日光溫室冬春茬番茄無公害生產技術總結如下。
根據洋縣氣候特點,一般選用中早熟和中熟品種,大果型品種選用保冠1號、東圣1號、金鵬1號、193、鐵甲、粉安娜等,小果型品種選用千禧、粉玫瑰、1415等。
2.1 營養土配制
將腐熟營養圈糞4份、未種過茄科的肥沃疏松土6份混合過篩,后每1 m3加入三元復合肥或過磷酸鈣2 kg、硫酸鉀0.5 kg、尿素0.5 kg,補充速效肥,均勻摻入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2 g、2.5%敵百蟲可濕性粉劑100 g以殺滅病蟲源;或用商品營養基質代替營養土。
2.2 種子處理和播種
播種前把種子用25~35℃的溫水浸泡20~30 min,然后撈出來放進10%磷酸二氫鉀液中浸泡10~15 min后用清水洗干凈。把消毒后的種子再放入55℃溫水中浸泡10~15 min,并不斷攪動,使種子均勻受熱,然后降溫至30℃時浸泡3~5 h。把浸好的種子放在25~30℃通氣好的條件下催芽,2~3天種子齊芽后即可播種。洋縣冬茬暖棚番茄播種期是:大果型10月1~10日,小果型9月25日至10月5日。每667 m2播種量為20~25 g。育苗采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法,每667 m2備育苗床50 m2左右,在苗床內均勻擺放營養缽(塑料缽或紙筒)或穴盤,裝填營養土或基質,經澆水沉實后,使其低于缽(盤)0.5~1 cm,每缽(盤)孔點播1粒催芽種子后,覆蓋0.5~1 cm厚過篩營養細土或基質,防止“頂蓋”現象和“戴帽”出土,搭蓋小拱棚保溫出苗。
2.3 苗床管理
播種至2片子葉完全展開為出苗期,一般需5~7天,白天溫度控制在25~30℃,夜間18~15℃;苗期溫度一般控制在白天20~25℃、夜間15~10℃為宜。晴天適當采用遮陽網遮光,適當降低溫濕度,超過30℃要揭開拱棚兩端通風降溫排濕。定植前7~10天揭開遮陽網,白天保持15~20℃,夜間8~10℃,進行低溫煉苗。苗期以控水肥為主,每隔7~10天澆水一次。3~4葉時,結合苗情,葉面噴施0.25%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液。
3.1 整地施肥
定植前清潔田園,深耕翻地30 cm,耙地2~3遍,結合深耕細耙均勻施入基肥和殺蟲、殺菌劑。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3 000~5 000 kg、磷酸二銨50 kg或過磷酸鈣100~150 kg和尿素30 kg作基肥。深耕時施入殺菌劑、重茬劑,耙地時施入殺蟲劑。新建棚每667 m2用菌蟲盡4 kg,1.5%敵百蟲顆粒0.5 kg;連作棚每667 m2用菌蟲盡4 kg,1.5%敵百蟲顆粒0.5 kg,重茬劑5 kg,拌土稀釋后均勻施入。平地南北向作畦,宜采用130 cm寬的畦,定植2行,小行50 cm,大行80 cm,大行距間跨畦溝,畦高15~20 cm,畦溝寬30~40 cm,畦面略呈弓背形。
3.2 定植方法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提倡帶藥定植和坐水定植。方法是定植前1天,苗床噴50%多菌靈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對幼苗進行殺菌。定植前幾天畦面灌水造墑,栽植時先挖窩澆水后栽苗。定植株距30 cm,667 m2栽3 500株。栽后覆膜放苗。
4.1 追肥、澆水、中耕
定植后地表見干見濕,特別干旱時(表土見干不見濕),只在小行間膜下輕澆水。第1花穗坐住果時,結合澆水追肥一次,每667 m2施硫酸鉀、尿素各6~8 kg。結果后,對大行中耕,中耕深度7~10 cm,促發新根。
4.2 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氣體調節
定植后5~7天,盡量提高溫室內溫度,原則上不放風,如遇晴天中午氣溫達30℃以上才能放風。緩苗后適當降低溫度。從12月1日拉放草簾保溫,一直到翌年4月上中旬。陰雨天可不拉放草簾,以防壓塌大棚。棚內溫度保持在白天20~30℃,夜間12~18℃,最低氣溫不低于8℃,以防發生冷害。若遇5~7天連續陰雨寒冷天氣,驟然轉晴后,不能立即將草簾全部打開,要間隔拉放草簾,并對受光照的植株噴灑清水,以防止閃秧死棵。晴天中午,棚內溫度達到30℃以上時,放小風,換氣排濕,增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若晴天揭簾后棚溫仍不下降,就要及早揭草簾,以盡可能增加光照時間。棚內相對濕度開花坐果始期保持在60%~70%,第一茬果著色后保持在45%~50%。從始花到結果盛期,晴天9:00~ 11:00,追施二氧化碳氣肥,使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15%~0.16%,促進增產,追施二氧化碳氣肥時要使空氣流通,使其分布均勻,以免濃度過大傷害植株。
4.3 插架(或吊蔓)、整枝
用細竹竿插“人”字形架或在棚室上拉鐵絲,用尼龍繩從棚室上部吊蔓,一般于第一茬果膨大、第2花穗花開放時插架或吊蔓。大果一般采用插架綁蔓的方法,小果一般采用吊蔓的方法。整枝一般采用單稈或單稈換頭整枝法。單稈整枝在主枝長到10 cm時將其余枝打掉。單稈換頭整枝法即在主枝上留3~4穗果后摘心,再于上部留2~3個芽作預備枝,對留下的芽,每出現2片葉就摘心,其余側枝一律摘除。當第1穗果收后開始打杈,只留1~2個杈,每個杈上留1穗果再摘心,只留1~2個預備芽,待側芽上第1穗果收獲后,第2側芽再放開生長,如此可進行2~3次換頭,最后1穗果開花時留2片葉打頂,一般3~4天打一次杈,打杈、摘心、摘除老殘病葉,宜在晴天中午進行。
4.4 ?;ㄊ韫?/p>
為防治低溫造成落花落果,可將毛筆蘸0.001%~0.0015%的2,4-D溶液,涂花柄,不可重復。大果型一般每穗留3~4個果較好。
5.1 農業防治
①選用多抗、高抗品種;培育適齡壯苗,提高植株抗逆性;控制好溫濕度、肥水、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避免高溫和低溫生理性障礙;深溝高畦,嚴防積水,清潔棚室,避免侵染性病害發生。
②測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少施化肥,防止土壤富營養化。
5.2 生物藥劑防治
采用植物源農藥如藜蘆堿、苦參堿、印楝素等,生物源農藥如齊墩螨素、農用鏈霉素、新植霉素等防治病蟲害。
5.3 化學藥劑防治
化學藥劑防治必須使用低毒高效的無公害農藥,并嚴格控制用藥安全間隔期。番茄主要病害癥狀及防治方法如下。
①番茄猝倒病 發病后可用可殺得 (氫氧化銅)1 500~2 000倍液,53%金雷多米爾(精甲霜·錳鋅)600倍液,75%達科寧(百菌清)500倍液或64%殺毒礬500倍液噴霧防治,連續2~3次。
②番茄早疫病 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4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多抗霉素、春蕾霉素、井岡霉素等生物源農藥防治。
③番茄晚疫病 高溫高濕易發病,發病后,可用1∶1∶(160~200)的波爾多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農抗120等生物制劑防治。
④番茄灰霉病 可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防治。
⑤番茄空洞果 a.光溫調控,創造良好光溫條件供果實發育,避免持續10℃以下的低溫和35℃以上的高溫,促進果實胎座部的正常發育。b.合理使用生長調節劑,噴施15~20 mg/L的防落素,以防落花落果。c.加強肥水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術,避免枝葉過于繁茂,使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協調平衡。
⑥番茄裂果 a.控制好水分,在番茄結果期不可過干過濕,大雨前不宜過干,雨后及時排除積水。b.大雨前及時采收。c.噴灑噴施寶,667 m2用0.5 mL對水90 kg,15~20天噴一次,可增強番茄抗裂能力。
越冬茬暖棚番茄3月上旬即可采收上市,采收期可延長至6月下旬,采收期長達4個月。成熟后分批采收,減輕植株負擔,以保證商品果品質,促進后期果實膨大。采收在早晚溫度低時進行,輕拿輕放,不傷及果柄、花萼、果實。采收完畢后清除殘枝敗葉,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棚室清潔。

商標農業,給農民帶來話語權
一個普普通通的農產品,經過商標注冊后形成固定品牌,農產品的價值就可能增加幾倍甚至十幾倍。記者日前在江蘇沛縣看到,通過將無公害、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作為農產品品牌培育,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
田堤口小甜瓜是河口鎮的傳統產品,以香味濃、甜度高而著稱,但過去由于無品牌,藏在深閨無人識,賣不上好價錢?!白詮淖陨虡撕?,便提高了身價?!焙涌阪偢辨傞L周峰告訴記者,今年還沒到收獲時節,前來訂購的客戶已絡繹不絕,目前,小甜瓜已在上海、蘇州、無錫等大城市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還需勤吆喝?!迸婵h農委副主任周振說,農產品品牌的意義不只是一個符號、一個包裝,帶來的是效益的騰飛,是市場的話語權。
創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何讓更多的農產品品牌“立”起來,發揮其“上聯龍頭通市場、下聯基地帶農戶”的杠桿作用?沛縣經濟開發區經濟發展局局長孫道元認為,應當重點扶持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優勢產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大農產品、涉農企業的商標注冊量,提高涉農商標的附加值,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捌┤绮扇」荆亍⒐荆r戶、公司+合作社等形式,推進種、養、加和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積極鼓勵生產經營主體注冊農產品商標,采取品牌整合、重組等方式,搞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營銷,共同打造農產品品牌?!?/p>
(來源:新華日報)
雷建新,陜西洋縣農技中心,洋縣武康北路農業局四樓,723300,電話:0916-8214635,15332508182,E-mail:yxleijianxin@126.com
201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