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赫芬頓郵報》3月21日文章,原題:中國將統治世界嗎?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測,中國將在未來10年內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然而,該說法夸大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潛力。我們對古往今來的國家經濟體的研究表明,只有激勵民眾創新的民主政治體制才能維持長期經濟增長。中國或許還能保持一段時間的增長,但民眾手中權利有限,這已成為中國長期繁榮的主要障礙。
這并非觀察家首次對一個共產主義國家持這種觀點。早在196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就曾預測,蘇聯國民收入將在1997年前超越美國,1980年他將時間改為2012年。但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就幾乎將源自民眾從農業轉向工業的增長潛力消耗殆盡。除軍事和太空技術外,行政命令已無法進一步推動其他領域的技術創新。更廣泛的創新需要賦予人們工會權利、獲取營業利潤的權利和擁有專利的權利。但由于社會處于專制統治下,蘇聯領導人沒有實現這些。
其實,中國經濟的發展軌跡與蘇聯的相似性超出當今許多觀察家的想象。中國也利用行政手段將民眾和資源轉向工業并實現迅速增長。但這種對比并不確切:中國在某些方面更具增長潛力。中國的增長并非僅僅來自政府命令,而是賦予民眾更多激勵和自主權,允許他們使用土地、資金和人才。
盡管中國已實行似乎迥異于上世紀70年代的政策,但與蘇聯一樣,其增長仍是在專制政治體制下進行的。許多關鍵經濟決策的制定者仍是那些能隨時更換大型企業總裁的政治精英。即便中國繼續在本10年內保持增長,這種體制仍將限制中國的創新。
中國未來增長所面臨的最大問題與其將進行何種投資無關,而是政治本質。如果中國不改革這一點,其經濟增長軌跡就將迎來一段相對衰退期而非長期逐漸繁榮?!ㄗ髡哌_隆·阿賽莫格盧、詹姆斯·A·羅賓遜,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