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軍,秦佳,史洪,龔聲明
(常州工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2)
常州,是一座具有2 500余年歷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開放中崛起的新興工業城市。常州處于美麗富饒的長江金三角地區,南瀕太湖、北靠長江,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常州市夜景建設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為城市形象宣傳、城市旅游開發、市民生活與出行帶來了成效和方便,近年來常州加大了夜景建設的力度,先后完成了“一路兩區”、“三河三園”的夜景建設,使常州市的夜景有了清晰的脈絡,形成了一個大的夜景景觀序列,豐富了常州城市夜景的層次和內涵。三河三園的亮化使常州的夜景在城市斷面上有了新的突破,將常州市以水為地域特征的江南城市特征凸顯出來,現如今的常州夜景可謂為流光溢彩、舉世矚目。
城市是文化的綜合體,城市不僅繼承了千百年的歷史文化,而且在歷史和文化發展的進程中不斷地發揚和創造新的文化內涵,使城市形成多樣、復雜的綜合體。城市的文化意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和認識:(1)城市座落的位置以及相應的自然地形條件。有的城市依山而建,有的城市中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有的城市臨海而建,有的城市地勢平坦,……這些構成了城市的地貌特征,也為城市孕育地域文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常州地勢平坦,河流、水體資源豐富,是一個具有典型斷面城市特征的綜合城市。斷面城市是指以江、河、湖分割而成的城市群斷面(立面)為特征的城市[1]。現在城市的發展逐步以單一的形象特征向綜合發展,新的地標和天際線,新的景觀大道,加之國際化的商業連鎖、加油站、商業廣告更加加深了城市的共性,減弱了城市的個性,使大多數城市具有相同的特征。而城市的地貌特征卻是城市固有的,常州的夜景規劃要通過強化城市的地域特征,充分利用河流、湖泊等自然資源,產生城市的個性夜景文化。(2)城市的歷史是城市的記憶,是鐫刻在人民心中的自豪感與歸屬感的載體。歷史文化遺存大多是建筑、古村落、古城池、古橋、石刻以及一些人工構筑物。但是這些遺存在現代城市化進程中已越來越少,有的已漸漸消失了。城市的歷史遺存是城市中不可忽視的文化元素。常州市的歷史文化保護得到了各界廣泛的重視,在名人故居、古村落、古街道、名勝景區的保護和重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規模,在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也有許多成績,這些為彰顯城市地域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3)現代城市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新的文化內涵。現代的常州正在向文明城市看齊,城市建設欣欣向榮,山清水秀,高樓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道路寬闊,園林景觀映襯出美好的生活環境。入夜城市流光溢彩,水岸輝映,形成了現代、時尚、繁忙的大都市景象。城市夜景豐富了現代的常州城市面貌,也是彰顯了城市個性。
常州市夜景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績。在規劃設計上規劃理念領先,綠色照明的實施在節能減排方面有突出的貢獻,同時提高了常州人民的生活質量。2009年完成了三河三園夜景改造項目,三河是關河、北塘河、東支河,三園是紅梅公園、東坡公園、中華恐龍園。三河三園的夜景建設為常州市民和游客創造了有品位的、綠色的光環境(見圖1~4)。2010年完成了“一路兩區”的照明工程,其中“一路”指由通江大道與江陰交界處開始,經通江路、懷德北路、延陵西路、延陵中路,至和平北路共16.3公里左右的城市主干道。“兩區”指常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周邊區域和武進新城區的共約6.66平方公里。景觀照明工程的建設內容包括區域范圍內建筑亮化建設和提升、店招牌亮化提升、平面亮化提升、戶外廣告的規范設置。其中涉及亮化建設和提升的建筑約597幢。充分運用光影語言營造出一段段韻律之旅、歡悅之旅、光影之旅和生機之旅,突出城市核心區的地域特色,打造常州城市名片[2]。

圖1 常州關河夜景

圖2 常州北塘河夜景

圖3 常州紅梅公園夜景

圖4 常州紅梅公園文筆塔夜景
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看到常州夜景照明現存的問題:(1)常州光污染依然嚴重,照明設施維護滯后;(2)河流及沿岸建筑、景觀照明設計還需豐富,以實現城市斷面景觀的多樣性;(3)在做好歷史文化夜景的同時對現代城市文化的接納還不夠。
水在城市夜景中是非常重要的設計元素,因為水體無風則靜,遇風則動,且結合燈光的倒影,使河流本身與夜晚岸上的建筑形成一個美輪美奐的景觀供人們駐足欣賞,上海的外灘、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都屬于此。
常州市內河流縱橫交錯,與建筑、景觀交相輝映。三河三園建成后使常州的河流在夜間青春煥發,光彩照人。河流的岸邊多為住宅類建筑,公共建筑較少。住宅類建筑的夜景出于減少對居民的干擾,一般亮度不高,照明設計相對簡單。因此可以利用城市景觀河流兩岸的多樣性景觀,如輪廓線多樣的喬灌木、竹林以及園林設施,如景觀道路、景觀置石、景觀亭、欄桿等,使用動態控制、透光表現、剪影照明等照明手法,設計藝術造型,形成城市豐富的夜景斷面。
城市的文化從歷史發展過程來看不同時代的歷史遺存都是非常珍貴的資源,具有不可恢復性,它們是城市的文脈,也是夜景照明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常州市的歷史文化夜景的建設做得比較全面、細致。從蓖箕巷經西瀛里到青果巷一線,與京杭運河交相輝映,形成了一條很有特色的文化夜景軸;天寧寺、紅梅公園、東坡公園以及文化宮附近的前后北岸新商圈共同組成了一個時光隧道,通過燈光與建筑仿佛把人帶回到歷史的長河中去。春秋淹城、中華恐龍園建設完成了完整的夜景照明,還舉辦了燈光公園的表演和夜景的開發,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和認可。
城市在不斷建設中,城市的格局也在不斷的變化,城市的光環境要結合城市規劃,從游人視覺密切接觸點著手逐步深入地展開。常州逐步形成三個中心的城市格局,分別是新北區的政治中心以及新興的經濟、文化中心,武進新城區、南大街商圈。中心城區的夜景建設需循序漸進,同時也要加強城市出入口、重要的景觀節點、標志性建筑等處的夜景建設。歷史文化夜景軸與現代五彩的城市夜景相互交融,或動、或靜;或優雅,或低調;或清風明月,或流光溢彩,豐富常州的光環境,為打造常州市的夜景旅游業奠定基礎。
文化產業是常州的新興產業,2005年到2009年,常州文化產業增加值每年增速達到23%,全市重大文化產業有60多個,總投資規模超過300億元。在今后的發展中,應通過資源的整合,形成完整的城市文化體系。以動漫游戲業、影視傳媒業、文化旅游業、工藝美術業、印刷復制業、廣告會展業6大行業為主,演藝娛樂業、創意設計業、出版發行業等3大行業為輔。城市的夜景要借助文化產業的政策,將照明設計與文化產業進行實質的融合,為照明行業注入新的活力,開辟新的發展方向。
1.文化產業將會為夜景設計提供創作源泉
夜景設計與文化產業相結合,改變以往以建筑裝飾、美化環境為主要目的的設計方法,而形成以形象宣傳、系列主題展覽、美化環境的綜合功能,形成內容豐富、表現手法多樣、主題新穎的表現作品,使城市光文化更具有魅力。
2.文化產業將會為照明行業提供動力
文化產業的興起,為照明行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常州恐龍園、嬉戲谷都在夜景照明方面有大量的投入。影視動畫、廣告等行業對照明的需求將來會與日俱增。照明行業在把握機遇的同時,也要面對挑戰,一方面要從設計角度上與文化產業密切配合,形成鮮明的夜景文化;另一方面要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比如投影照明、LED照明技術等,實現綠色、節能、藝術的照明效果;照明行業要在這一過程中逐步規范、形成一套完整的市場管理、職業資格認證等方法,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
3.文化產業將會為照明行業提供創意思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在不斷地進步,與照明技術密切相關的照明燈具不斷更新,照明手法也層出不窮。如何將科技與文化相結合,更好地表現夜景,這就需要創新思維,將新燈具、新的照明方法與文化產業相結合,產生新奇的、有趣的照明效果。傳統文化的精髓也可在照明領域中大放異彩,如將剪紙、亂針繡與燈具造型相結合,形成以剪紙為創意設計的燈具、以亂針繡為特征的燈具產品或者根雕燈具小品。
常州的夜景建設以“發展旅游產業,打造旅游夜景”的思路展開,要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常州的夜景規劃做得比較早,但是城市的變遷與照明規劃之間的距離也逐漸拉大,隨著新技術、新理念的不斷產生,新的規劃亟待出爐,因此處于城市化階段的城市照明規劃既要有10~15年的遠期規劃,也要有3~5年的短期規劃,長短相結合。在規劃中要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先進的設計理念。
1. 塑造城市形象
照明設計和建設要逐步走出以照亮或裝飾建筑為目標的設計思維,要從多角度去展示城市的多樣性。在河流、公園、居住區等區域應以低照度、限制性照明為主,形成靜謐的休息、生活空間。河流是常州一大特征,不同地段的河流與岸上建筑的照明應區別對待,鬧市區、重點地段、節點處的河流需要重點表現,一般地段則最好讓河流留在陰影中。常州作為一個城市化迅速擴張的城市,城市的輪廓在不斷地變化,新的地標建筑層出不窮,照明規劃設計要結合這一情況,精心構筑城市地標建筑和城市的夜景輪廓線。常州的夜景設計要牽手常州文化產業,與文化產業并肩,相得益彰,實現雙贏,創造多樣的、變化豐富的、具有內涵的、有趣的城市形象。
2.開發新能源照明技術,實現節能減排
面對人類的能源危機,開發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對解決人類的全球氣候問題有特殊的意義,在照明領域使用新能源將會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現在太陽能的LED燈具已經得到了局部推廣,未來生物能、風能、地熱能發電在合適的區域服務于城市照明,將會對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環境污染有重要意義。常州應利用本地資源,大力開發太陽能照明燈具,同時應運用新的科技促進生物能發電在照明領域內的應用,實現節能減排。
3.綠色照明
綠色照明是指通過科學的照明設計, 采用效率高、壽命長、安全和性能穩定的照明電器產品(電光源、燈用電器附件、燈具、配線材料, 以及調光控制和控光器件),改善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條件, 從而創造一個高效、舒適、安全、經濟、有益的環境并充分體現現代文明的照明[3]。實施綠色照明要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照明設計,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優化照明設計,實現綠色照明
照明節能潛力主要包括電光源潛力、燈具潛力以及設計、運行管理等方面的潛力。從理論上講,照明用電量(L)可用下式表示:
L=WT×(EA/FK)=EAT/Kη
式中:W—每一臺燈具消耗的電功率(kW);
T—開燈時間(h);
E—平均設計照度(lx);
A—地板面積(m2);
F—每臺燈具的燈泡流明(lm);
K—維護系數;
η—燈泡的綜合效率。
因此,欲降低照明電耗,必須設法使用高效燈泡、降低燈具的維修率;或者減少開燈時間、保持適當的照度和盡量采用局部照明等。但是,照明節能的原則是在保證足夠的照明亮度和質量的前提下節約能源。所以,選擇合理照度(E)、高效燈泡流明(F)和提高綜合效率(η)、加強運行管理等,對于照明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綠色照明包含電光源、電器附件、燈具、配線器材,以及調光和控光器件等的合理采用。例如:采用高效節能的電光源,采用高效節能照明燈具, 采用高效節能的燈用電器附件,用節能電感鎮流器和電子鎮流器取代傳統的高能耗電感鎮流器。
(2)選擇合理的照度,實現綠色照明
隨著《建筑照明設計標準》的應用, 建筑環境的照度標準有較大的提高, 在設計中要做到既滿足照度標準要求又體現綠色照明。首先, 新照度標準雖只有一個值(相當于原標準的中值) ,但新標準又明確規定了照度標準可提高一級和降低一級的條件,因此可根據建筑等級和功能要求進行分析調整,確定設計照度標準值。比如一般辦公室新標準為300 lx[4],在一般鄉鎮普通辦公建筑中,即可降低一級而采用200 lx。同時,設計人員應考慮建筑所在地區、行業、規模等條件, 確定新標準中對一部分相同用途的房間或場所的不同分檔照度標準值。如辦公室有一般和高檔,照度為300 lx 和500 lx[5]等等,這就要求設計時要根據甲方實際需求,仔細分析視覺工作的特點,按需要選取不同分檔照度標準值。
(3)提高城市智能化控制水平,實現綠色照明
采用智能化控制信息技術的照明管理不僅能提高照明效率,更能節省資金,有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因此,加強照明用電的智能化管理也是綠色照明行動的一個重要方面。如根據季節的時間變化合理控制開關燈時間;根據道路環境合理選擇半夜燈控制方式等。目前,江蘇省很多省轄市的道路照明控制系統已經實現了“無線三遙”(遙控、遙測、遙信)自動監控[6]。常州市已在龍城大道、通江大道等數十條道路安裝了節能配電箱,采用國際上先進的數字路燈智能光源穩壓、降壓調光節能控制技術降低燈泡的工作電壓,實現了對路燈電壓及亮度的動態智能化管理,這一措施節電率達30%以上。
夜景設計要鼓勵嘗試使用新型光源和電器設備來產生新的設計效果,設計中可融入多種表現形式,比如新型的LED技術以及LED燈具、投影照明技術、燈光表演、燈光雕塑等,使夜景照明更具有創新性,更有大眾參與的可能,更有創意和趣味。
夜景照明設計要吸納更多其他領域的設計者參與進來,建筑師、園林設計師、畫家、平面設計師等參與夜景照明的表現中,能使燈光的表現方法更為豐富、更為多樣,從而更好地表現城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為生活帶來更多樂趣。夜景照明設計也需要公眾的參與,法國里昂在燈光節期間到處可見居民用小燈裝飾自家的窗戶,城市大廣場的地面上事先繪制一幅巨幅圖案,人們可以買蠟燭放在標記的地面上,直至圖案被填滿,款項則捐給慈善機構。
法國里昂燈光節一年一度,在每年的12月8號左右舉行共4天,LUC(Lighting urban Community International)國際城市照明共同體在節日期間舉辦演講和研討會,城市內部則在大型的活動區域和主要街道上布置照明表演和裝飾,這項活動每年吸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前來參加,也成為大城市照明活動的重要示范。里昂燈光節的內容非常豐富,大多以動態演出為主,以2005年的燈光節為例,在城市主要地段有16個燈光表演節目,場面宏大,里昂燈光節有以下特點:戲劇娛樂性、技術教育展示、公眾參與、燈光與城市的融合、多方參與協作。里昂燈光節的成功對城市的夜景建設有很深刻的啟發,照明可以成為旅游項目,也可以成為城市的名片。
常州的燈光建設定位就是“發展旅游產業,打造旅游夜景的思路”,在夜景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我們要向里昂學習,在城市夜景照明的創新性、公眾參與性、綠色照明的實施以及旅游業對接方面不斷完善。
城市的光環境不僅是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的、舒適的、優美的照明空間,而且對城市的發展、提高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開發夜景旅游項目,提高旅游業的整體收益,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常州市的夜景在一個良好的基礎上要不斷打造文化內涵,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尹思謹.光之城——里昂[J].照明規劃,2006(1):61-65.
[2]羅慶,馬奔.夜景更迷人:江蘇常州將實施“一路兩區”景觀照明[EB/OL].http://www.lvhua.com/chinese/landscape/LA00000030786_1.html,2011-10-20.
[3]劉虹.中國綠色照明工程實施展望[J].照明工程學報,2004,15(3):30-33.
[4]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設計標準[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22-26.
[5]王琮澤,王銳.綠色照明工程與節能[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4,21(4):57-60.
[6]崔曙平.“四管齊下”推進城市綠色照明——江蘇省城市綠色照明的探索[J].城市建設,2010(5):44-45.